马红民
2018年暑期,我参加了芬兰教育高级研修班,通过聆听芬兰教育专家的讲座、深入芬兰学校课堂学习,对芬兰教育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对芬兰课程改革成功的原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体育成为引领健康幸福生活的学科
芬兰教育非常重视体育学科,提倡通过体育运动生活方式的指导和体育活动让学生接受教育。芬兰的体育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三种能力。一是身体运动的能力。在课上,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如游泳和水中自救)、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了解安全和适当的行为等。二是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懂得考虑其他人的意见,以及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三是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对他们的独立学习给予支持,进行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的积极体验,理解体育活动生活方式的意义,学习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可能性等。
芬兰曾经有一个“行动2016”,目的就是让体育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受欢迎的学科。因此,芬兰鼓励学校挖掘体育的巨大潜力,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享受体育,让体育成为一个引领健康幸福生活的学科。
倡导“现象式教学”
芬兰提倡“现象式教学”。现象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现象或项目的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学习方式。在讲座中,Mate老师介绍了很多案例,如学生研究不同的冬季植物如何转化为营养品,研究分析学校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等,而要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就需要整合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知识。
在培训中,我们亲身体验了现象式学习,对这一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Mate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观察与学习。A组观察一幅名画(三个小男孩在海边放纸船),要求从微观角度找细节,宏观角度联系现实,找到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再创造、再解读,然后用视频或照片把重新创造的故事诠释出来。在汇报时,每个小组观察的细节都不同。比如,我所在的小组抓住的细节是远方一处开阔的水面,代表结局的开放、不确定。小组讨论后,再创造的故事是:通过三个小男孩长大后身份、状态的不同,展现不同的人生和命运。于是,我们小组就拍摄了三个小男孩长大后又相遇的故事场景。而另一组抓到的细节是轮船,由此联想到理想,创造了三个小男孩长大后造船的故事。
B组要围绕不同的任务观察蚂蚁,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提炼观点,得出结论。有的观察蚂蚁洞穴周边的环境,有的观察蚂蚁洞穴的构造,还有的观察蚂蚁的运动状态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各组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例如,观察蚂蚁洞穴周边的环境,就要观察位置、温度、植被、气候等,这就涉及地理、生物学科知识;而要观察蚂蚁的运动规律,就要运用数学知识;在最后展示交流的环节,各组都要分享观察结果,而这就需要调动语言积累。
据Mate老师介绍,芬兰的很多学校都采用“现象式教学”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芬兰学生综合能力凸显的原因所在。
让课堂回归生活
此次芬兰之行,我们参观了两所学校,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都来源于生活,是真实的课堂。
在小学,我们听了一节木工课,并亲自体验了两项学习内容:自制一个印有自己头像的冰箱贴和一个放纸巾的架子。我们先要将自己的照片印到木片上,给木片设计造型,然后用膠粘成冰箱贴。制作纸巾架,要先量底托木板的尺寸,然后按照标准尺寸用锯锯开,再在凹槽中插上自己设计的能放进纸巾的挡夹……在这样跟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任务中,一方面课上学习的知识得以运用,另一方面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
参观中学,是在学生上课时推门而入的,虽然有的课并非全程听,只是感受了片段,但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用信息技术处理自己拍摄的影像,然后制作成艺术作品;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学习吉他演奏的乐理、弹奏技巧,教师坐在桌子上和学生一起弹唱;写作课上,学生用芬兰语描写自己选择的艺术作品;生物课上,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的唾液成分并作出分析,最后写出报告。生活走进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真正站到了课堂的正中央。
此次芬兰教育考察带给我很多思考,其中最强烈的感受是,“课堂革命”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芬兰的课程改革主要围绕学校文化重构、学科重新定义、多学科融合、横跨能力等方面进行,其发展关键学科、现象式教学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