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摘要:普惠金融旨在为全民、全体企业提供公平可得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难与小微企业、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对应,而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信息不對称水平低、深入长尾市场等特点,与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相适应。未来,为了互联网金融更好的助力金融普惠,应联合政府建立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应把控风险,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适应性
自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后,普惠金融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健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推动国家发展、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诞生以来,其“普惠”属性便奠定了其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经营思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取代传统金融机构,而是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共生共存,从此,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共生共荣,相互促进。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外延、普惠金融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适应性,进而对于通过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的普惠提出相关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互联网金融首先从P2P、众筹平台中率先发展起来。2013年始,众筹、P2P、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业务进入野蛮发展阶段,监管缺位导致风险集中爆发、问题频现。2016年开始,随着监管的逐渐收紧,行业重新洗牌,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主要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实现了金融的去中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外延更为丰富。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互联网金融从信用评估、合约风险管控等方面带动金融体系的变革。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六种形态——金融互联网化(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比特币等)、大数据征信、P2P、众筹[1],概括了科技对于支付、结算、信贷、保险等资金融通全方面的渗透与变革。
二、普惠金融的内涵与意义
普惠金融由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贷款年时提出。联合国希望通过银行的小额贷款,为小微企业等提供贷款支持,其目标在于建立全方位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偏远地区的企业等游离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弱势群体。从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部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到各种小额贷款公司,普惠金融实施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信贷服务外,普惠金融的内涵还在于提供银行账户、交易结算、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很多农民甚至都没有银行账户,或者很难享受到银行卡、POS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这样就导致农民在偏远地区的交易过程中,支付结算效率低下,农产品的交易以及其他商品在农村地区的交易受阻,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社会效率,还得提倡社会公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的发展路径与理念,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具有长远意义。第一,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通过融资解决生产资料的购买,让贫困人群组织实施自雇式生产实现脱贫。第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浪潮下催生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在其早期阶段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能够更大地激发其创造力,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事关就业问题,中小微企业向来是就业的巨大容器,吸纳了大部分社会的待就业人群。第三,给予每个人公平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保障社会公平[3]。
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适应性
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信息不对称水平低、深入长尾市场等特点,直击普惠金融痛点。
(一)成本低
首先,借助互联网的渠道优势,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在线上进行,不像传统的金融服务需要大量的物理网点与人工服务,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上的运营成本。其次,通过对众多银行在第三方平台上的集成,支付清算效率大大提高。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能够通过二次结算的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最后,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脱媒,使得服务更加准确高效,从而实现交易成本的大大降低。传统金融体系之所以不愿意为农民、农企、中小微企业提供给金融服务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群体需要的信贷及其他服务单笔金额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相比于服务大型企业、高净值客户,服务这些群体的运营、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二)信息不对称水平低
传统金融体系之所以不愿意为农民、农企、中小微企业提供给金融服务的原因之二在于,这些群体的资信水平不高。农企的收入极大地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中小微企业的上游供给、下游需求相对来说都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特别是对农企而言,抵押物的稀缺使得其在信贷获得上难度更大。互联网金融能够很好的降低这些弱势群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机构而言,具有更广泛的数据来源用以刻画用户画像。以阿里巴巴为例,其通过支付宝、淘宝能够获取用户的各项购买、支付、履约与否的信息。这些大数据处理后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用户的资信水平,进而进行信贷的差异化定价。放贷之后的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背后连接的各类生活应用场景也能更为有效地跟踪用户行为,降低违约风险。
(三)深入长尾市场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传统商业银行基于风险评估其交易范围仅限企业。而互联网使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逐渐降低,金融交易可能性集合拓展[4]。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金融的边界扩展几乎是没成本的。只要联网使用手机,互联网金融业务就能覆盖到农民、农企、中小微企业这些群体。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控制,能够高效地深入长尾市场。
四、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普惠的相关建议
第一,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应与当地政府积极互动,寻求共同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基础设施,比如建立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支付结算平台和银企直连系统等,解决市场化机制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这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局限于过自身力量建立信息搜集渠道,通过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共享,能够提高普惠金融效率[5]。
第二,互聯网金融企业应基于可靠可信的信用评估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争夺客户,过度降低服务门槛。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依赖于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信用评估,缺乏数据来源可靠性的考量。除此之外,更有小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未实际进行信用评估,一味跟随头部互联网企业进行放贷。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引发风险的爆发影响金融稳定。因此互联网企业应坚守底线、严守风险,提高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五、结语
中小微企业、农企等群体存在更大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更高的服务成本等问题,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信贷等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旨在为全民全体企业提供公平可得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等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要求、鼓励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但从内在诉求看,“中农工建”等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难与小微企业、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对应,成本、收益很难对称,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还应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组织。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信息不对称水平低、深入长尾市场等特点,与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相适应。未来,为了互联网金融更好的助力金融普惠,应联合政府建立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应把控风险,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12-13.
[3]朱迎,刘海二,高见.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J].新金融,2015,(02):60-63.
[4]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08):1-12.
[5]刘安娜.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9):7-8.
(作者单位:山东莘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