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新时代,以创新驱动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使命。职业教育产学研改革,亟需体现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要求,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态共同体,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优化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接产业联合创新链,有效实现产教融合,是当前研究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关系的逐渐深化,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呈现出“共生”的关系特征:一是职业教育产学研从点对点式的、链式的主体合作关系发展为网络模式的共生关系[1];二是职业教育产学研的合作主体之间开始显现出类似于生物学上的“共生”特征[2][3]。基于共生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契合新时代的多元价值诉求,本研究提出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概念——职业院校、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共生主体,在产学研主体性活动中构建关系、动力和推力的依赖性共生网络,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内涵及其机理进行分析。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多元价值诉求
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职业院校与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共同处于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产生与发展,是契合社会发展多元价值诉求的产物。
(一)产学研共生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研发,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亟需产业、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到产学研共生态的模式与机制建设中。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属性与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共生态的新使命。进一步促进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接区域经济的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与互动机制,对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4]。
(二)产学研共生态是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职业教育共生态的价值追求,即在同一地域范围内,院校和产业的交叉、关联与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日益强化,根据产学研的主体需求,快速低成本地优势互补,在共生态系统内实现利益共生[5]。
产学研共生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利益主体的合作形式,高效率调配和利用职业教育相关活动和资源,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教育、科研与行业生产等资源的整合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异地的自由组合,这是“产学研共生态”的常态,但这样的组合可能存在偶然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存在沟通的不便捷性,以致于很难形成长效的互相依赖的合作关系。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价值体现在区域性特点更加鲜明、依存度更高、互惠性更强。
(三)产学研共生态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产学研共生态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涵拓展,是以科研项目为桥梁搭建的职业教育、产业、科学技术及技能研究相结合的共生化样态,是我国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院校拥有较丰富的技术技能知识储备、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先进的实习实训条件,其产学研活动对社会人力资源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产学研共生态是企业、职业院校和政府紧密合作、高效互动的平台。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新产品研发,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6],也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7]。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模型架构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理论基础是共生理论。“共生”最早是生物学理论概念,现在更多应用于社会系统的研究之中,“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是共生理论的核心。共生态概念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势与人才、技术资源提供方的关系。共生态理念的核心是扩大共生主体的利益交汇,进而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效融合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模式包含了复杂的多元主体及其关系,并建立跨界统筹机制,有机地统一内外因子,形成产、学、研三方平衡的动态系统[8]。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中,“共生”是办学主体和主体性活动的协同,“产”“学”“研”的关系,是产业经济、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技能研究的一致性发展关系[9]。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具有丰富的价值链内涵。
其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具有多元主体价值链的效能内涵。主要体现为技术技能创新价值链、技术技能转化价值链和技术技能管理创新战略价值链等方面。从校际关系来说,产学研共生态的构建,改变了职业教育场域内外的生态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场域结构形成了高密度的累加和强化,从以前的“点状接触型”校企合作,发展为“面状接触型”产教融合共生态,塑造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产学研共生態价值链的实现,共生态战略联盟关系的创造,需要依据共生战略目标和科学管理原则,选择相应的共生组织结构模式,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战略共生的管理效率和合作效能[10]。
其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具有多元主体价值链的沟通内涵。职业教育共生态通过多元主体各自价值链的重新组合,引导共生在技术技能创新、转化战略与管理创新战略等方面的价值链产生增值,形成共生态优势。沟通内涵体现之一是职业教育共生态优化了职业院校在教育系统的生态位,强化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动性;沟通内涵体现之二是职业教育共生态强化多元主体的资源共生价值链,能够沟通并提升产学研共生态中多元主体的技术技能学习与创造价值。
其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具有多元主体价值链的治理内涵。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治理的核心意涵是,依托多元主体之间的价值互认,实现协同性组织和管理。多元主体共生态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具有协同、决策、监管、参谋与服务职能,通过政策机制、社会协同和自我治理,实现对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调和与资源管理[11]。共生态激励来源于政策的宏观层面、共生态目标层面和共生态公平与结构优化三个层面[12]。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关系模型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及其组织结构关系是指“产”“学”“研”三项主体及其活动的关系,以共生为纽带形成的有机组织样态。
1.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关系结构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主体关系结构是依赖于技术技能科研的联系平台,涵盖主体之间的利益相关度和行动强度两维度要素,包括松散型、合作型、共生态等关系类型。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关系结构在利益相关度和行动强度上,均达到高水平状态,即职业院校和产业中的企业能够形成利益目标和行为目标一致的共生性协作。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关系组织结构,将主体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结构关系改造为网络型关系,强化主体共生与协作,同时简化主体之间的约束,使职业院校群和企业群构成功能团队[13]。
2.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性活动内在关系结构
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性活动是指生产、教育教学和科研,以共生态思维审视产、学、研活动,不难发现,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贯穿其中,见图1。职业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研究和产业企业的生产,构成了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性活动,建构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有机系统。“产”“学”“研”三者有机联系的主线是技术技能。职业教育教学授受与传承技术技能,技术技能研究积累并创新技术技能,产业中企业生产活动则是运用技术技能的成型成果。产学研共生态是技术技能开发、传递和运用的交互性关系体,育人功能、技术技能创新与新产品研发、产教融合是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性活动关系脉络。
如图1所示,“学”是指职业教育教学,是职业院校作为社会教育组织的核心任务,以共生态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
“研”是指技术技能科研,是产学研共生态中的实践任务平台,产业中的企业生产做出技术技能创新贡献,推动产品研发。技术技能研究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知识与能力创新的场域,使教学融入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过程之中,使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与新工业革命形成互动。
“产”是指产业生产,是职业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研究的进步条件与机会,是教学活动的来源与根据。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机理分析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认识机理
观念意识层面,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思想认识机理在于产教融合理念、科研育人理念和产业发展观念。
首先,产教融合理念。应树立新时代职业教育系统观,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应在合理权衡商业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平衡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盈利性,进而创新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构建思想,遵从产教融合的时代呼唤,契合产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需求[14],形成融合的、开放的产学研共生态思维路径[15]。
其次,科研育人理念。明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長规律,明确技术技能研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实用性、技能性和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体制[16]。
再次,产业发展观念。以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视角,审视产学研共生态的协作出发点和推动力,发挥产业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价值,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完善产学研共生态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动力机理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主体和主体性活动,分别属于不同领域的社会化主体和活动,其运行与运营规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比如,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就存在一定的产学目标、过程、时间和场所的差异与矛盾[17],亟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动力机理加以调衡和促动。共生态的动力机理是从动力基础层面,基于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对共生主体和主体性活动施加过程性参与机制,权衡主体的利益需求和驱动源动力,构建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等利益主体的资源调配机制,对多元主体的直接利益分享和间接利益补偿,确保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运行稳定和质量[18]。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动力机理中,多元利益主体构成了完备的生态化系统,以科研为依托,形成开放型的产学研生态群落,其中经济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形成了系统化的动力支撑。
1.经济动力
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经济动力必不可少,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发展动力中,经济利益是重要的动力基础,在产学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效应。首先,技术文化指导的经济效应动力。产教融合进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协作进行职业人的非学历教育与培训,企业方的经济动力在于职业院校提供的优质技术技能授受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技艺传授和技术文化指导,这是企业培训难以达成的教育性效果。其次,获取优质人力资本的经济动力。相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投资而言,产学研共生态中培育的工学交替学生,成长为企业的人力资本,相对于雇佣社会中的成熟型人力资本,具有价格和投资的经济优势。而且在技术技能科研过程中,优秀技能人才迅速成长为熟悉企业文化和产业技术的技术人才,且在人职匹配方面具有进一步的成长潜力。因此,获取优质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投身于产学研共生态建设的经济动力。
2.精神动力
产业需求的精神动力是引领企业家和员工奋进的新时代动力,当前工匠精神是每一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需要超越企业的经济利益局限,关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与企业生产对社会的综合贡献。一是对国家、对教育的公益性精神支持,二是对社会的企业责任感,从精神层面认识到推动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会使企业受益。
3.信息动力
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因此,信息动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动力源泉。在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某个企业的独立动作,更应依靠企业群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才建设,只有通过信息化网络才能实现产业人才的现代化培养,形成规模化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技能积累与传递机制,使整个产业界受益,从而有利于整个产业界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共生态的信息化建设,使职业院校所集聚的技术技能、科技研发和人才汇集效应等信息优势得到加速释放,进一步辐射到共生产业与企业,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和盈利。因此,企业应克服短视化的功利主义和单维度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中寻找并培养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从战略性高度推进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推力机理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推力机理在于制度与行政的共生态推力。
1.制度的共生态推力
制度的共生态是指系统性作用于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行为规程、社会规则、法律基础以及事务准则。系列化的制度性章程制定一级相关法律规章,为多元主体及其主体性活动提供优质的生存发展环境,并对产学研共生态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政策与制度的优惠举措包括直接的经济补偿政策和间接的支撑性政策,形成组合拳,推动形成良好的制度生态环境。制度的共生态推力主要包括直接经济补偿性质的奖励制度与间接补偿性质的税收支持制度。
首先,直接经济补偿性质的奖励制度是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建设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其他经济奖励,对未按照既定制度中完成产学研基本活动的企业,政府采取经济惩罚措施,比如提取培训经费或者按一定比例缴纳罚金等。
其次,间接经济补偿性质的税收制度是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建设的企业,政府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或者减免政策,此外还包括对积极提供教育实习基地的企业优先提供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和下厂锻炼的师资,允许企业付给实习学生的工资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并形成制度化。
2.行政共生态推力
行政共生态推力是系统性作用于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互相促进的影响力。行政主管部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行政推力实施主体,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权威性是行政共生态推力的保障,只有合理有效地发挥行政共生态的引导、协调和监督职能,才能建立长期稳固的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格局。
首先,规范完备的法规体系是行政共生态推力之一。规范完备的法规体系是行政共生态的基本保障。如德国在2007年4月修订实施联邦《职业教育法》,系统化建设产学研共生态模式,并在法律框架中加以明确界定,明确指出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律職权以及实施机构的法律地位[19]。我国在产学研共生态建设中,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框架,基于《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政策的指引,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法规体系得到逐步发展性整合与提升,以削减相关的实践性障碍,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模式的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20]。
其次,明晰的制度框架是产学研共生态的组织架构,是行政共生态推力之二。明晰制度框架、创新产学研共生态组织架构的关键在于落实性的制度的实施,这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建设的推进意义重大。从实践运行层面而言,实践性制度的实施解决顶层设计的落地问题,对于多元组织结构及其关系架构而言,亟需制度性保障与调节,改变松散型协作关系结构,使其发展完善至稳定的、延续的制度性结构,实现产学研共生主体之间和谐紧密的协作关系结构。
再次,产学研共生态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型,是行政共生态推力之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建设和顺利实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职能性调控。鉴于经济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扩大,政府应加快实现产学研共生态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型,加速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力度,构建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管理体制,灵活释放职业教育产学研的合作环境和自主权,在市场化氛围中实现共生主体的社会化与多元化,为产学研共生态创造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