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原因及策略 文/宗智智

2019-04-19 01:34
祖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表现方式对策分析

摘要:“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父母分离,受他人照顾时产生的一种普遍的、可理解的情绪反应。本文主要对幼儿入园的焦虑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入园   焦虑行为   表现方式   对策分析

在幼儿园小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被家长送到幼儿园后便喊叫、大声哭泣、拒绝入园,这种“分离焦虑”严重影响幼儿情绪,甚至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对亲人的依恋情绪,是幼儿园教育面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因为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行为、习惯等的差异,幼儿的入园焦虑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依赖性较强

幼儿通过母亲或家人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护理,对母亲或者家人产生依赖,如果他们发现母亲或者家人不在旁边,就会出现分离焦虑而惊慌地寻找。一般到孩子3~4岁以后,这种分离焦虑会逐渐减轻。所谓依赖较强,就是这种依靠母亲或家人的时间过长,离开家人后会大声哭闹、寻找与挣扎,焦虑情绪不能在其他人的陪伴下得到缓解。

【案例1】第一天入园时豆豆双手死死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松开,老师费了很大功夫才将她带入教室,可这个倔强的小姑娘一进教室就开始往门上扑,拼命地用头去碰门,不停地让老师帮助她去找妈妈。这样持续了一个月,爸爸妈妈甚至想将她接回家,等说服她以后再来上幼儿园,在老师的极力劝说和建议后,家长决定继续将豆豆送到幼儿园,而且答应不在教室门口久留。两个月过去了,豆豆的入园焦虑得到了改善,除了上午入园和下午离园的时间会哭以外,豆豆在园的时候还是比较安静。虽然老师极力鼓励她参与游戏,但是小家伙会很不好意思地笑着,表示不愿意参与活动。

(二)自理能力较差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幼儿学会生活的基础。自理能力较差表现为大小便无法控制、经常尿床、不会将玩具送回,以及3岁以上的幼儿不会拿勺子吃饭、脱鞋子、裤子等。

【案例2】俊俊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刚来的时候,俊俊每天都会拿着自己的小书包,大声地哭着说:“我要妈妈”,并把书包里的毛巾拿出来小心地擦着眼泪,连上床睡觉也不愿意放下。每次俊俊哭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他和好朋友沛沛姐姐坐到一起,告诉他:“看,沛沛姐姐都不哭哦。”这时候的俊俊心里有了安全感,很快就停止了哭声。慢慢地,俊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不哭的俊俊依旧不太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天都只是坐在小椅子上面,等待老师的帮助。上厕所也需要老师的提醒,每天都会尿裤子甚至将大便拉到裤子里。

(三)交往意识较差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一种交流过程。幼儿交往意识较差表现为:不愿意共同合作玩耍、不能分享自己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等。

【案例3】可可第一天来到幼儿园对一切事物充满新鲜感,主动玩玩具,显得特别的适应,一点儿没有让老师为这个活泼、大方的小男生操心。但接下来几天的时间,我们发现可可显得尤为独立,而且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即使是交换着玩玩具他也不乐意。有一次教师组织小朋友到建构区玩,可可正在坐木马,旁边一个小朋友想和可可一起玩,可可双手推开他,然后高兴的独自将木马摇来摇去,丝毫没有意识到倒在地上哇哇大哭的同伴。

(四)规则意识薄弱

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了人们社会生活、工作、行为的有序和规范。幼儿规则意识薄弱是指幼儿不能很好地遵守老师的要求,通常以我行我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需要,显得较为随意。

【案例4】航航是开学一周后才人园的小朋友,妈妈说因为航航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所以一直等航航满了3周岁才把他送到幼儿园。航航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教室,他没有觉得自己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进门就跑到区角玩玩具,而且不断在地上滚来滚去,无论老师怎么说教,航航都听不进去。等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有序的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排队,但航航刚下楼就冲到自己喜欢的大型玩具区,老师在后面怎么喊,他都无反应,只能跟随他一起跑过去,然后告诉他不能一个人单独离开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航航重新回到队伍里面。

二、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

基本需要的缺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2-3岁的幼儿而言,最基本的两种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孩子被家长送人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照料者,让一群陌生的人陪他游戏、吃饭、睡觉,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二)家庭教育及教养方面的原因

幼儿焦虑的产生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行为有关。幼儿上幼儿园,会感到不适应的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家长。而且很多时候,幼儿极度不安的入园情绪大多源自家长。

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包括是否有小朋友欺负他的孩子,是否能够吃饱穿暖。这种过度的保护产生的担心往往让家长久久不能离开,待在教室门口一直观望孩子。【案例1】中的豆豆宝宝的爸爸妈妈就是过度的溺爱孩子,入园第一天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幼儿同,一直躲在教室门外看孩子的表现,甚至看到孩子哭,两位家长就在教室外面默默流泪。

三、缓解幼儿入同焦虑的策略

缓解或消除新生幼儿人园焦虑不是教师单方面就可以成功的,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配合,只有达到良好的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完成。

(一)教师方面

1.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组织幼儿开心地玩游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玩”是幼儿的天性,孩子玩高兴了就什么都忘了。老师要多组织一些有吸引力的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消除紧张感,从而有效地缓解分离焦虑。另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提供新颖、有趣的材料和玩具,在这个好玩的世界,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

2.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幼儿不惧怕入园

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能对教师产生依恋,才能体会到在幼儿园里的快乐,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们的,以此来缓解幼儿人园的焦虑。

【案例1】中的豆豆,不管她每天是如何的拒绝人园、哭闹,我们始终告诉她幼儿园有好多的朋友,還有老师可以和你一起玩。最初的时候,哭闹的豆豆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只是生活在“要找妈妈”的世界里,但是我们老师坚持每天蹲下身去和她打招呼,告诉她今天好玩的游戏,将她从妈妈的手上抱过来。慢慢地豆豆对老师有了安全感,知道上幼儿园是长大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当她想吃从家里带来的苹果时,老师会帮她削皮,豆豆逐渐不再拒绝老师,偶尔还会同教师聊天。

(二)家长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能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家长的协助。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类型,我建议家长积极采用策略,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阶段。

豆豆属于依赖性较强的幼儿,一开始,豆豆爸爸妈妈对豆豆的溺爱超过我们老师的想象。她每天都会拿一个水杯装满温开水,在楼下亲自喂给豆豆喝;下午放学,这个全职妈妈更是提前一个小时就到达幼儿园门口,手中义拿着一杯水等着接豆豆。一见到豆豆就说:“宝宝,喝水。”而豆豆却像公主一样摸一摸杯子,然后不屑地说:“太凉了。”妈妈马上跑到教室里去给她加开水,直到豆豆满意地喝下。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三位老师决定对豆豆进行家访,了解到豆豆一直是由爸爸妈妈带大,而且妈妈是年龄较大才生的豆豆,所以家中的爷爷奶奶更是把她当作掌中宝。在交流过程中,笔者建议豆豆妈妈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入园是她人生中必须跨出的第一步。另外笔者还告诉豆豆妈妈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幼儿入园,不要全家人都来送豆豆,反而让她产生极度不安的情绪,将幼儿送入园后,家长应该立马离开,以此减少幼儿的恐惧情绪。豆豆妈妈逐渐意识到白己的溺爱行为对孩子的危害,决定配合老师,共同帮助豆豆度过焦虑期,适应集体生活。慢慢地,豆豆的焦虑不断得到改善,现在豆豆周末还想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呢!对交往意识较差的可可,笔者建议爸爸妈妈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带他出去玩,引导可可与其他的孩子多交流沟通,在沟通玩耍中让他学会正确的表达方法,学会分享玩具以及与伙伴共同玩耍等。“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航航这种规则意识薄弱的娃娃来说,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他建立规则意识。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俊俊,笔者建议家长要让他在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任何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以此培养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桂春.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0).

[2]贾海霞.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7).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天域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表现方式对策分析
数字媒体传播形式下对动态标志设计的影响思考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