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宋立杰 李界辰
摘要:新时代的多文化、各种意识形态和主义冲击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教师教的方式在改变,要加强新时代大学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必须全面地剖析在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构建富有实效性、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大学生党员能接受的党员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 党员教育 有效性 精准度
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我们参照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度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对学生党员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该阶级、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①现在大家接收信息快、多、杂,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文化帝国主义、国内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发展变化的诸多社会现实的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面临冲击。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少数党员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不强,造成一些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弱化,政治立场不坚定,民族认同偏差,价值取向困惑,价值观不正确或未确立,理想信念不稳定。
(二)创新教育模式少
我们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段组织专人集中对学生党员授课或专题讲座的普遍教育或说是大教育。这种模式强化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新思想,能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但由于时间紧,人数多,内容量大,学生只把这种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完成,导致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觉得是负担,学习效果不佳。我们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是灌输教育,邓小平就明确地指出:“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都需要灌输以民族的爱国的思想,提高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这不管对人民群众或部队,都是同等重要的。”②但灌输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灌输的内容往往是预先设定,这样的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党员的实际和个体差异性,就容易引起大学生党员的普遍排斥和逆反,形成“空对空”填鸭式的教育。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少,还有就是没发挥好互联网平台对党员教育的作用。
(三)党员教育的载体利用得不够
全媒体时代,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交往方式,现在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主要来源于网络和手机。全媒体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结构和秩序,将精英文化转向为大众文化。全媒体的互动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速度快、量大、形式多,符合年轻人的习惯和审美情趣。我们长期以往对党员的教育主要是单向的,注重宣讲灌输,重点防范、纠正、惩罚学生党员的错誤行为上,而忽视了学生党员的情感和心理的需要,漠视了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学生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往往没有利用好互联网这个交互性的平台。
二、反思现在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教育的基本经验,借鉴国外新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做法,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特点和党员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就要构建大学生党员“愿意接受”、“喜欢接受”和“能够接受”的党员教育体系。
(一)创新教育内容,建构递进的集中教育体系,发挥党员主体性
现在,党员的学习趋于碎片化和快餐式。大学生党员教育要体现教育方向一致、价值取向统一、内容普遍真理的特点和对象全面,党员的发展需要是动态的不稳定的不断变化着的,但是,反思现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发现片面强调党员教育的普遍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大学生党员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并呈现出层次性特点,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以党员为本”,针对不同领域特点,开展分类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性,让每位党员“愿意接受”、“喜欢接受”和“能够接受”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党员的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度。要让党员“接受”,那么就要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③我们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普遍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人本性与服务性相结合构建起由入党启蒙教育、党章学习小组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培训、预备党员(新党员)培训、党员骨干培训、毕业年级党员教育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保证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实现党员教育载体多样化,建立提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的教育模式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创新载体营造良好的党员教育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渗透性,有利于与传统“灌输性”的党员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度。载体是党员自主学习的平台,是检验党员教育有效性的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的重要途径,我们主要以组织生活、党日活动和互联网为载体。我们坚持理解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每次组织生活前将学习内容安排给党小组,由各党小组组织结合专业特点整理梳理学习材料,再由小组成员在组织生活上讲解。立足党员主体发挥,组建理想信念宣讲团,甄选优秀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宣讲员,围绕学习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红色文化和先进传统文化等主题有针对性的宣讲。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视频展播、文艺作品展演、实践教育、现场观摩和实地参观,让参与的党员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以赛促学,打造各类教育成果竞赛平台,体现教育有效性的效果。结合党员教育目标,开展党支部“微党课”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党员走上党员教育的微课堂。举办微党课大赛,鼓励学生党员结合学习体会和生活实践,用10分钟的现场讲演,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获得知识最便捷的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开发互联网+党员教育资源,应用网络分不同的板块丰富教育内容,通过专家讲坛、图片、视频和艺术作品等形式,融合理论教育、情理渗透、典型教育、互动讨论和自我教育,不断探索基层党员喜闻乐见、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网络传播具有去中心化的交互性与即时性、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全球化的共享性和相对封闭的社群化、信息内容的海量繁杂和多元化等特征,运用网络开展党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党员最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但是,网络党员教育存在与现实教育脱离,合力作用发挥不够,党员的选择能力、自觉性自律状况不佳等问题,我们应树立整体育人、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党员教育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相一致的理念,以线下的现实教育为基础,以互联网+党员教育为拓展,实现线上线下统一教育目的、融合教育内容和互补教育方式,将党员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现代转化,建立互联网党员教育与现实党员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灌输信息”和“引导选择”并重,让每位党员接受教育。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评价考核方法的思考
党员教育评价考核体系是一个包括制度性内容、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的系统工程,极大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促进党员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促使党员教育有效和精准。我们坚持宏观的社会需求与微观的大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主观的定性评价与客观的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的结果评价与动态的过程评价相结合原则、管理的外部评价与教育的自我教育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仅是从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程度和结果方面思考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评价方法。从学理上大量分析学界对党员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很多评价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的方法,但,最根本的还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的定性评价,采用非数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描述对受教党员个体的日常行为表现、撰写的资料和创作的作品、现实精神面貌进行观察分析,对党员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特征等作出定性描述的评价。这一评价是试图解释与推论大学生党员个体学习结果和外在表现进行独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意义,是对大学生党员个体进行质的分析判断,其结果往往带有评价者的主观性,精确性不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的定量评价方法是评价者按照党员教育的目标设计好评价考核模型,采用数学方法分析所收集和处理的党员个体在受教过程中和过程后表现出量的关系,客观量化,优选与评价数据资源,对受教党员个体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这一评价方式在数学模型中加权计算,标准精確,结果直观具体。但是,定量评价只是分析计算受教党员个体显现出的量的关系,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考察,还有就是,这种评价方式需要专业人员设计,他们在设计时很难准确体现教育者的要求。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评价都存在缺陷,我们认为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和精准度评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9-10.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
[3]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DB/OL].新华社,2014-07-02.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度科研项目(18SB0117)——大学生党员教育精准度与有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成都文理学院;作者简介:黄鑫 ,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学位:教育硕士,单位:成都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