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19-04-19 01:34王贤山
祖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改进问题

王贤山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自然环境问题日渐显著,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怎样实现经济建设和自然建设的均衡,这是作为当代社会发展中要求同时处理的问题。环境的恶劣要求林业工程建设做出贡献,然而如今我国林业在加工以及管理中也延续着粗放运营方式,所以,怎样有效运用我国充裕的林业资源,同时引进和开发合理的造林方案,实现林业的高效运营和管理则成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   问题   改进

林业造林项目是一类时限长、工作艰难且收益很慢的项目。从树苗的培养到其成活、以及成林,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具体的流程问题均会对总体造林项目起着较大的作用。诸如树苗质量、成材率、树木管理与病虫害预防等方面,均对林业项目产生特别关键的影响。从我国如今的林业造林项目活动来说,因为技术领域与管理的不健全,促使造林项目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会大大影响我国林业造林项目的发展。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林业造林项目的发展,应当从系统的造林入手。从育苗以及造林计划等诸多层面上实施严格监管,从总体上提升我国林业造林质量。达到造林的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改善并进。

一、林业造林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规划开发方面

将当代林业规划与传统林业规划做比较,反映出多数传统林业规划出现的问题。传统林业规划一般把重心放在生态资源的调研上,思考更多的是树木长大能不能作为木材,能不能提供经济价值,而针对树木自身净化空气的成效,防风固沙的实力却不大关注。換而言之,疏忽了森林公园以及自然林的关键性。树木的生长有其合理的环境,不能在沙漠干旱区域栽培杨柳,不能在降水充裕的区域栽培胡杨木。因而在林业项目中不能简单的就通过上级文件实施,而必须参照地方群众的建议,明确该区域适合栽培哪类树木,同时在树木后续的保护中还需要民众的主动配合。因地制宜的造林方式更适宜林业项目的发展。

(二)树苗培育质量低

在做出了总体的林业造林规划后,便融入到了具体的树苗培养时期,这在总体的林业造林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国内造林项目存在的问题来看,一般都是因为树苗的培养问题造成的。因为树苗的质量直接关联到林业项目的成败。然而如今国内的树苗培养重点是在农田等暂时育苗区实施的,同时在具体的育苗管理中,因为技术的不熟练与监管的不彻底,促使树苗的成活率不高,并且多数成活的树苗又出现难题,在移植到林区后,大部分无法成活。这便使林业项目在实施时,树苗资源不足,同时成活率不高,这大大影响林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三)林木种植方面

1.造林密度不合理

树苗的栽植密度对树苗的生长特别关键,只要树苗栽培密度过大,树苗便无法获取足够的光照,最终便可能大范围死亡。然而人类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始终想着尽量多的栽培树苗,所以大密度栽培,进而造成树苗彼此争夺阳光,整片树苗均不能有效生长。另外,栽培过渡密集更易造成火灾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不科学

在栽培树苗前须先行整地,同时整地选地还须考虑气候、季节、经纬度、海拔、朝向、土壤的含水量、成分及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然而在有效整地时,往往会疏忽这些因素,常常一边整地一边栽培,那样整地的成效就不能全面反映出来,还影响树苗生长。此外,整地又必须通过天气状况以及地质状况实施,反之便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导致经济亏损。

3.栽培不合理

栽培是树苗成活的关键所在,要保证造林的品质,便要求采纳合理的种植方法。根据不同种树苗的特点,来选取种植深度,培土厚度、压实度、土壤干湿度。诸如多数树木均适合在春季栽培,栽培必须尽量聚集在早晚,那时的气温特别适中,树苗宜成活。这些因素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会忽视,导致苗木成活率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项目监管和验收方面

中标造林项目公司一般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后才可以获取尾款,形成验收结论与资金拨付的关联关系,若提升返工的次数,则会给项目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部分区域的林业项目监管部门,其管理力度欠缺,专业素养又不强,所以无法产生实际的监督功能,造林项目质量难以获得保证。

二、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一)有效的实施工程造林的规划

随着我国对林业造林项目的高度关注,所有地方林区以及政府机构都对其重视起来,同时不断的对林业造林项目给予越来越高的要求,且在实施造林项目规划时,将生态和经济收益彼此融合。首先,必须从自然平衡的方面实施造林规划。在实施造林规划时,必须全面思考地方的环境、水土现状,同时和林区附近的自然环境彼此融合,促使整个林区的规划和地方的自然环境合作的相辅相成,对其维持与自然平衡产生加固功能;其次,必须健全林区树木的多元性。在林木间创建隔离带,且将不一样类别间的树木实施彼此的分配,不仅能提升林区树木类别的多元性,也能在多数的林间分配中,合理地避免火灾等问题,增加造林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对树种以及树苗的质量控制

在开展造林活动之前,应当强化对树种以及树苗的质量控制。在树种方面,首先要强化优良树种的引进,在技术以及经济准许的前提下,主动设计分析新的树种,同时强化对树种培养的监管力度。在树苗方面,应当强化对树苗培养、种植管理,按要求开展定点定向种苗,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预防活动,必须通过我国相应政策与规程展开,缩减程序方面的随意性。

(三)运用有效的栽培方法

1.分殖造林法

在采用分殖造林法的环节中,包括:插条、插杆、分根、分裂、地下茎造林。那类手段移栽树苗生存率较高、操作单一、成本很小,同时在后期管理中可以节约育苗时限,缩减成材时限,迅速提升造林质量。在运用分殖造林环节中,必须确保树苗端正,也必须做好对关键器官的维护,掌控种植密度,确保树木在成长环节中的存活空间。

2.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简单而言便是采纳播种手段,完成对于树苗的培养。在撒种环节中,能采纳条播、穴播等手段。和普通的农作物栽培相似,在播种造林环节中,能先对于种子实施催芽,既可以确保种子发芽率,也可以缩减树苗成长时限。在监管环节中,也必须确保水肥充足,强化对于幼苗的监管力度。

3.火烧迹地造林

在对这种造林地点实施造林决策开发时,必须重视树种的筛选,在清理完火烧迹地之后,完成地状计划与造林规划后,选取有效的造林技术与植物树种。如果该类迹地适宜栽培阔叶树种,实施树种设定时必须选取铁力木等林木,这种林木生长期限较短,对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更能适应火烧迹地造林。实施造林规划时,必须查询技术运用材料,确保造林管理业务的可操作性。

(四)强化林业团队建设

造林团队的专业性对造林的品质起着关键作用。相关造林公司必须强化职员的专业训练,给他们分析常规树苗的种植常识,增加他们的种植经验。并且,公司也必须创建明晰的责任制度,奖惩明确,以此提升职员的责任观念,提升职员工作的主动性,最终提升造林的质量。在造林时必须采纳新技术、新手段以及新设施,诸如运用机具挖树坑,那样既能缩减人工业务强度,也能增加效率。

三、结语

总之,确保林业平稳发展与可持久发展,提升植物覆盖面积,是中国林业建设的关键目标。然而在实际造林项目中,也出现计划开发不合理、业务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关联到造林的最后品质。林区造林具备繁琐性及持久性,所以在详细的项目环节中,任意细微的失误都会对于林区树木的成长带来影响。从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而言,林区造林项目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特别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其经济收益与自然收益的发挥,便应当从总体上增加其项目质量,严格实施有效的造林规划,强化育苗种植等的监管力度,保证每个过程的合理进行,最终更有效地推动我国林业造林项目良性、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生.提高国有林场造林工程管理初探[J].山西林业,2005,(02):14.

[2]刘蓉斌.关于加强营造林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6,(03):51.

[3]孙春翔.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5,(33):174-175.

[4]宋增利.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15,(10):32.

[5]冯崇.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改進措施[J].现代园艺,2018,(06):164.

[6]邓辉武.浅谈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技服务,2017,(10):91.

(作者单位:平利县千家坪林场)

猜你喜欢
改进问题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