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香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强,这对于我们继续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出了要求。
保障食品安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我认为还要在源头质量上下功夫,抓好农业健康发展这个大基础。
一、对土地源头质量进行控制。人是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人的健康与大系统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态环境不好、水资源受到污染、土地质量下降,这样的情况下谈健康或者健康产业都不现实。特别是土地,这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资料,没有良好的土地就没有健康的农业。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面临着化肥农药过量、土地管理粗放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做好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土地的源头质量,保护土地生态的可持续性。
因此,希望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措施,严格限制国内化肥、农药的总生产量,同时农业、质监等地方部门做好地方上土地质量的调查、取样,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壤改良方法,并且进行动态监管。比如通过对不同地块的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残留、生物多样性等进行检测,收集信息数据,实施分级管理。对品质一般的土地要严格监管,并且帮助生产者设计土壤的改良办法;对于品质较低的地方,如板结严重、残留较多、污染严重的地块,要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等增加污染程度的投入品,并且由政府支持设计休耕、改良等方案,对于这些地块进行长期跟踪。对于土地质量的保护要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有违规使用投入品的行为,要严厉惩处。引导生产者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观念,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过程监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和我们的控制方式有关。现在的食品检测基本上都是终端检测,就是等农产品出来了之后再进行监管,看看是不是达标。这种方式有几个缺陷,一是检测水平与产品变化不匹配、检测项目不全面;二是产品销售渠道太复杂,终端监管是治标不治本的。
第三,建设有效的监管机构。建立综合监管机构,包括农业、畜牧、工商、食药监等在内的相关部门可以协调推进,联合组建。专门的监管机构可以对土地质量、生产方式、投入品、产品流通等环节做好检测、监督等日常工作,并且建立完善的生产者信息档案和诚信档案,档案可以具体到个体农户。
农业的自然属性特征明显,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对生产者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并不难实施。例如,对蔬菜的抽检,就可以在其生长期内随时进行随机取样,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在生长期内进行处理;对于小麦、玉米等,不用等到最终成熟就可以随时监测,及早的发现和处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检测、监督和管理,可以建立对应的生产信息档案,一旦发现有不法行为如化肥超量使用、农药残留过多等问题,就可以将对应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列入农业生产失信档案,在禁止其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加强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进行惩处。对于那些遵守质量生产标准的生产方式,由专门的管理机构免费颁发销售许可证书,帮助提升市场上优质农产品的公信力,并通过市场认可来打击不法生产者。山东省现在已经全面启动了韭菜产品的“双证制”管理,严禁无《产地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的韭菜产品进入食用农产品市场、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