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温州一家公司最近用当地日报一个整版,对当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说一声“谢谢!”成本很高,心情很急迫,结果可想而知——迅速激起网络舆论热议。当地政府招架不住了,企业也通过媒体说明事情前因后果:企业要建厂房,政府全力支持,从用地摘牌到进场施工,仅用了短短的3天时间。
相较于很多地方“土地摘牌到进场施工70天”都被宣传成“没想到”,3天绝对是超常规的“神速”了,基本需要倾注当地政府绝大部分力量才能实现。所以,这个解释的结果是,舆论不仅没有平息,质疑声更大了:为什么是这家企业?這么快,背后有没有其他因素?……
也许当地政府有一万个正当的理由为这家企业费这么多的心,但选择的讨论、决策的过程全在系统内部完成,外部不得而知。当企业一声“谢谢”把结果“砰”的一声端到舆论面前时,舆论也就有一万个为什么在头顶上盘旋。
当地政府接下来又做了一番解释,但舆论已经进入塔西佗陷阱模式——你说啥我也不信。
姑且不论这些质疑声是否合理或者存在,有一点却很明显——此事是当地政府打造的一个“样板工程”。既然是“样板工程”,就多半意味着只此一次、特事特办、不具有普惠性和可推广性。即便推广,3天的速度也几乎很难再现。
政府为企业或者群众做事,尤其是一些具有突破性或者困难性的事情,不说惠及大众,至少是对一大部分人有实惠,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掌声,但不能推广的政府行为也值得点赞吗?恐怕很难。把样本当成常态,把特事特办说成谁来都一样,只会引来舆论反弹,成为一种“低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