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近年来,浙江省加快实施“大花园”建设,将“大花园”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战略之举,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之策。宁波市作为长三角流域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在浙江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作用十分突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全市林业坚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大森林生态屏障建设力度,着力描绘具有“生态宜居、活力进取、平安健康”底色的花园式城市,不断强化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功能,为深层次践行“两山”理念、高水平推进“大花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把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此,宁波市高度重视国土绿化造林,集中力量提高全市森林质量,努力建设好、维护好森林资源与绿色生态。
广泛开展国土绿化美化彩化。结合全省“大花园”建设战略,宁波市始终围绕“扩面提质增效”核心,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加快以山地造林、平原绿化和森林抚育为重点的绿化造林步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左右;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5%,绿地率36.56%,人均公绿面积11.5 平方米;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珍贵彩色森林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打造沿江、沿海、沿山、沿湖万里生态美丽廊道,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50 公里,构筑沿海生态防护绿色屏障;累计栽植培育珍贵树380 多万株,推进全市林业“藏富于地、蓄宝于山”。全市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基本形成全市“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森林绿地格局,初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
持续推进四明山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四明山区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在四明山区域实施严禁毁林开垦、分类规范森林资源开发、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开展套种补植造林修复等工程,恢复四明山区域禁止开发区内花木林地的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控制区域内水土流失,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促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经过连续6年的不断努力,目前四明山区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7.5%,森林蓄积量404万立方米,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2013年以来,宁波市累计完成生态修复3.4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20 余万亩,2018年继续启动了新一轮四明山森林生态修复行动,由“筑牢基础”阶段向“提质增量”阶段加快转变,进一步培育森林结构多样性,建设稳定运行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
加快融入长三角森林城市群版图。森林城市群建设是谋划全省“大花园”建设、使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的重要抓手。全市历来重视城乡绿化的科学统筹,以推进森林系列创建为载体,主动融入森林城市群建设布局,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惠民和生态共享。2010年,宁波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森林城市8个,建成省级森林城镇56个、森林村庄186个,建成市级森林城镇78个、森林村庄1001个;启动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大力弘扬全民绿色共建共享新风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公益力量的关注与支持。多年来,宁波市积极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开展“百校千人同栽百万棵树”“生态日护林植树大行动”“珍贵树种进千村活动”“添绿甬城增贵庭院”等主题植树送绿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7%。扩大生态文化宣传,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的推荐申报,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4个。深入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成立宁波市生态文化协会,举办首届生态文化日和古树名木社会认养公益活动,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参与林业保护与建设,进一步营造绿色生态大家庭的良好氛围。
当前,林业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为实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推进林业现代化新目标,迫切需要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瓶颈问题的体制创新和科技突破。为此,宁波市坚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加快科技成果交流和转化推广,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支点不断撬动林业发展新动能。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全市9个国有林场、近30万亩森林是宁波市森林资源的精华,分布在生态位置最重要的山峰、海岛,是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生态产品的重要产出地。据统计,2008—2018年间,全市国有林场的森林质量提升明显,乔木林亩蓄积量从4 立方米增长到6 立方米,增长了50%。2015年国有林场改革以来,尤其是全市开展创建“五好十有”国有林场行动以来,全市林场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态建设,生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共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年客流量超100万人次。宁波市林场和鄞州区天童林场成功创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宁海五山林场等5个林场被命名为省市级生态文化基地,成为当地林业建设的样板。宁波市林场启动森林氧吧小镇建设,被列入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名单,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单位。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是宁波市最主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保障,约占全市林地的95%。上一轮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集体林产权基本明晰、林地流转有序推进、林业金融基本起步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启动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宁波建设总体部署,立足生态优先,开展了广泛深入调研分析,为加快推进森林生态高质量发展,提高全市生态环境容量寻求新思路。今年初,通过封山与育林结合、统管与分包结合、生态与消薄结合的方式,重点建立“村为单元、委托代管、统一经营、利益分享”的“整村推进森林培育”新机制,赋予宁波市集体林资源生态与社会效益双提升的新动能。
强化新型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宁波市坚持推进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积极部署实施八大专项行动,筛选推广林木良种与林业新品种、集成示范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科技成果集成应用与转化推广示范基地、打造林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森林生态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扩展林业乡土专家队伍,探索“以林农带林农、以林农帮林农、以林农教林农”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模式,2018年全市荣膺6 位首批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和37 位首批中国林业乡土专家殊荣,2 名乡土专家当选“新时代宁波最美林业人”,由此“宁波经验”面向全省、全国推广示范。同时,不断深化森林经营科技交流共享,开展中德近自然林业经营国际研究合作,成立“宁波市近自然林研究中心”,建立 3个“中德林业合作营林示范样点”。
守护金山银山,需要坚持全面依法治林的基本思想,切实加大对涉林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林业灾害的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维护森林生态与林区环境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宁波月湖 严 龙 摄
天童寺 俞爱民 摄
鄞州区横溪镇金峨村 俞爱民 摄
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林业执法管理,组织开展一系列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执法行动,全力维护林区安全。开展“雷霆行动”“绿剑行动”“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破坏林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部署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行动,全面巩固和扩大禁种铲毒成果,实现“零种植、零产量”目标,提升群众对种植罂粟违法性的知晓率;开展“保护候鸟迁徙通道 打击非法猎捕野生鸟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以野生鸟类资源为主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候鸟平安迁徙。近3年来,全市共办理林业刑事、行政案件909 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048 人次。
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林业建设牢牢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持续开展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探索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全市以林业资源监管为重点,开展年度森林监测、林地变更调查、森林督查、涉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构建森林资源“一张图”。搭建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平台网络,对森林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气候调节、水土保持、防风抗灾等功能开展长期定位观测与评估,并面向社会科普宣传。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开展中华凤头燕鸥、镇海棘螈、舟山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保护和疫病防控行动,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预警数据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湿地资源监测,抓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及林火灾害。全市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共建成国家级、市、镇级测报站(点)97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市主要林相种类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建立市级应急防控指挥中心,有效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和突发性灾情处置能力。以松材线虫病防治工程及县级疫区拔除工程为抓手,实现全市发病严重区域疫情大幅下降及江北、镇海疫区拔除的目标,溪口、松兰山等以松林植被为主体的景区及阿育王寺、马岙村等古松群保存完好。加强检疫御灾体系建设,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传播和扩散。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森林火灾年受害率远低于国家、省控制指标,切实履行好守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
大花园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后,宁波市将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绿水青山、呼吸清新空气、吃得安全放心、在畅游山水意境中涤荡心灵,全力打造幸福美好的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