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19-04-19 03:54朱芬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旅游业检验

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就业空间逐步拓宽,同时旅游业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其中对旅游业的定位加以确定,认为旅游业是人民群众较为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了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2015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6条具体政策措施,可见政府对旅游业扶持力度之大。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业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翁钢明、鲁超[1](2010年)通过研究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度,认为秦皇岛属于旅游经济滞后型城市。刘定惠、杨永春[2](2011年)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勉强协调类型。丁红梅[3](2013年)运用协调模型对黄山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失调状态和协调状态两个阶段。张玉萍,瓦哈普.哈力克[4](2014年)研究吐鲁番旅游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最初属于基本协调,后转变为旅游与经济超过生态环境的可接受度。毕学成,苏勤和张顺[5](2015年)以黄山市旅游业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协调性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二者的协调质量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方磊[6](2016年)以湖南湘西怀化市为例,从动力和路径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刘春莲,李茂林[7](2017年)以黔东南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黔东南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显著上升的态势。陈刚强,李映辉[8](2017年)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重点在旅游业与经济、区域经济、环境、城镇化、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少数学者从旅游业与物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解读,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定缺陷,研究焦点过于集中,不利于研究领域的拓宽。国内学者对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章以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耦合协调状态为研究对象,以期能拓宽研究范围,丰富研究成果。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近10年来,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迅速。由图1可知,2007年,国内旅游总花费7771亿元,2016年,国内旅游总花费高达3939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0.7%;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百万美元,2016年则上升到120000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6%;2007年,国内游客达1610百万人次,2016年则攀升到4440百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7.6%;2007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483元,2016年人均花费则达到888元,年均增长率为8.4%。可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大幅改善,旅行社数量和星级饭店总数都保持了相应的增长速度。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引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将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客观衡量。

图12007-2016全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图

(一)指标选取

从客观实际出发,设计符合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旅游系统比较复杂,由各种因素组成,为了更好地构建全国旅游业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应该遵循综合性、真实性、简洁性、可比性和可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力求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旅游业基本情况;真实性原则要求消除个人对指标的主观偏好影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选取指标;简洁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可比性原则需要每一个指标都要保持一致的计算口径、核算内容、计算时间等;可获性原则指对数据资料的获取要有保证,无论指标体系设计得多么完美,如果收集不到数据,也是毫无意义的。

反映旅游系统发展现状的指标较多,结合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指标设置的基本要求,笔者采用旅游业硬件设施、旅游业魅力指数、旅游业经济效应三个一级指标衡量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其中,旅游业硬件设施由旅行社总数和星际饭店总数两个二级指标构成;旅游业魅力指数由国内居民出境人数、国内居民因私出境人数、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四个二级指标构成;旅游业经济效应由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总花费和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三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表1 旅游业发展现状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版

(二)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因子分析是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评价结果客观而且合理,操作过程方便又快捷。人为确定权重欠缺严谨性,因子分析成功地避开这一点。因此,文章采用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所选取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2017版《中国统计年鉴》。

(三)分析过程及结果

首先,需要确定所选取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文章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查看所选取的9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旅游业发展现状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由表2可知,KMO值为0.666,大于0.5,球形检验的P值为0,远远小于0.05,意味着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对所选取的9个变量进行提取公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总方差解释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由表3可知,第1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84.848%,因此,可以用该因子来替代9个原始变量,对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

另外,该词调还出现了集句作品。集句,即选取前代一位或数位诗人的诗词句,组织辑合为一首新诗或新词,是诗词创作的方式之一。两宋期间的《卜算子》也先后出现两首集句词,分别是杨冠卿的《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和赵彦端的《卜算子·集句》。

表4 旅游业发展现状综合得分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由表4可知,旅游业发展现状综合得分由2007年的-1.15逐渐增加到2016年的1.52,旅游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中国大地广阔,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优越,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庭消费结构逐步迈入小康型,人们消费由原来的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加上人口数量众多,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占GDP比重为2.9%,2016年,这一比重增至5.3%,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耦合关系分析

文章的创新之处是将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丰硕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居民消费水平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指标数据为依据。由于文章选取2007—2016年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资料,属于时间序列数据,为保证模型建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需要对二者进行回归前先进行平稳性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通常需要数据平稳,因此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时间序列中存在单位根,意味着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可能会存在伪回归,对2007—2016年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2007—2016年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由表5可知,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概率为0.01,小于0.05,单位根值为-6.305562,小于10%、5%和1%的水平值,数据序列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单位根,数列平稳。

(二)协整检验

要判断模型内部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需要进行协整性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2007—2016年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协整性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由表6可知,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没有协整关系的概率值是0.028,小于0.05,则拒绝不协整的原假设;至少有1个协整关系的的概率值是0.4972,大于0.05,则接受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假设。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说明模型内部变量之间关系长期稳定,但未必是因果关系,因此,需要对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2007—2016年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四)旅游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分析

表8 旅游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由表8可知,参数估计值的可决系数达到99.02%,调整的可决系数高达98.90%,均高于85%,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统计量为806.82,检验通过;各系数双侧概率值均为0,说明均通过双侧概率检验,模型回归结果合理。模型意味着旅游业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点,就会使居民消费水平增加4696.83元。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进程表明,旅游业发展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民生质量的标志,旅游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改善,使国际社会关系更和谐,地区发展更公正公平,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幸福指数会更高。[9]最后,文章就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带动经济增长提出若干建议。

三、对策建议

由之前的实证分析可知,旅游业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为促进旅游业充分发展,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闭塞的地区,交通条件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10]近10年,中国已建成多条重要铁路、高速公路、高铁等线路,交通建设发展较为迅猛,交通设施改善幅度较大。今后应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二)注重旅游形象的品牌宣传

通过对旅游景地的品牌宣传,更好的彰显景点的品质及特色,增强景地吸引力,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旅游开发投资,增加景区旅游人数,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在旅游业中,旅游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现在信息传播的媒介也比较丰富,例如有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媒体、手机短信、影视作品等。

(三)利用会展节庆促进旅游业发展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作为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会展和节庆巨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典型案例。[11]但由于会展节庆作用的短暂性和局限性,要想方法延长会展节庆对旅游拉动的时效性,使会展节庆能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完善旅游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要求构建全域覆盖的全面性服务,这对旅游基础设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厕所、停车场等景区配套设施。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增强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更舒适和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发展生态旅游

美丽中国是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目标,这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生态旅游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指导思想,遵循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通过开发生态项目和提供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的需要。生态旅游将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经验传导到其他产业,促进产业生态效率提高,提升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赢。

(六)以产学研合作推动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实践性,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横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能使旅游业服务和管理不断升级,商业运作模式不断实现创新,也能使旅游业各种资源得到整合优化,建立旅游业新型发展模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章以旅游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耦合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旅游业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以内需拉动为主,91%靠内需。[12]可见,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潜力巨大,物质型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升级速度将逐步加快,旅游、信息、养老、家政等服务型消费空间刚刚打开。促进旅游业充分发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旅游业检验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