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18)

2019-04-19 10:53高光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虫病孢子小龙虾

高光明 陈昌福

第八章 小龙虾的病害防治

84.已经证实能引起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的病毒有哪些种类?

关于小龙虾体内存在的病毒,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在小龙虾体内存在的多种病毒,部分病毒是可以导致包括对虾在内的其他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的致病性病毒。但是,有关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现在积累的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对小龙虾病毒性疾病开展实验研究还只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到现在为止的研究结果,只证实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引起小龙虾的病毒性疾病,其他的病毒尚未证实是否会引起人工养殖小龙虾疾病的大范围流行。不过,已经完成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证明部分种类的病毒对小龙虾是具有高致病性的,在这部分高致病性病毒中就包括了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虾养殖业巨大损失的WSSV。有人通过对小龙虾饲喂有病毒感染的对虾组织,证明了可以将对虾WSSV病传染给小龙虾,并且导致小龙虾患病毒病死亡,其死亡率甚至可以高达90%以上。因此,用未经蒸煮消毒过的甲壳类(包括小龙虾)肌肉和内脏喂养小龙虾,存在传播病毒病的危险,是不可取的。

85.在小龙虾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哪些种类?

到目前为止,从小龙虾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如下一些种类:

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推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主要有属于核内杆状病毒(类杆状病毒):如小龙虾杆状病毒、蓝魔虾杆状病毒、贵族螯虾杆状病毒等。

属于核糖核酸(RNA)和推定的核糖核酸(RNA)病毒,主要有呼肠孤病毒:如澳洲红螯螯虾肝胰腺呼肠孤样病毒(CqHRV)等。尚未确定分类地位的病毒有两种:贵族螯虾鳃上分离的一种病毒和蓝魔虾中分离的一种病毒。

86.为什么对小龙虾的疾病要提倡以防为主?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人工养殖小龙虾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小龙虾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小龙虾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小龙虾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次是因为对小龙虾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小龙虾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尾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小龙虾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其三是因为将拌有治疗疾病的药物饵料投放在养殖水体中以后,每尾小龙虾摄入的药物剂量就只能依靠小龙虾自由摄食饵料的多少决定了。通常的结果是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小龙虾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病小龙虾则因为丧失了食欲反而没有摄食或者摄食量过少,未能摄入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药物量。其四是因为采用药物治疗人工养殖小龙虾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因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五是因为当小龙虾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

87.哪些养殖措施有助于预防小龙虾病毒病的发生?

对人工养殖的小龙虾要更注重对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下面一些基础防疫措施对预防人工养殖小龙虾的病毒性疾病是很重要的。

(1)注重控制放养密度,实行粗放稀养的养殖。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人工养殖淡水螯虾的历史有近百年了,所采用的主要养殖方式就是粗放稀养。淡水螯虾的养殖业者不盲目追求所谓集约化养殖,在实施“稻-螯虾-稻”(Rice-Crawfish-Rice)或者“稻-螯虾-大豆”(Rice-Crawfish-Soybean)的养殖方式下,一般的收获量为40kg /亩左右。正是由于种虾放养密度比较低,施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所以,多年来未见人工养殖的淡水螯虾有暴发性疾病发生。

放养种虾数量过多,饲养密度过大,管理措施不当,养殖水体环境恶化,导致人工养殖的淡水螯虾自身抗病力下降,是疾病暴发性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改变养殖方式,注重改善饲养环境,增强养殖小龙虾的自身免疫能力,是避免疾病发生的根本途径。

(2)放养种虾前严格检疫,避免将病原生物带入养殖池塘。小龙虾体内携带的病毒、真菌、孢子虫等病原生物,一旦被带进新的养殖环境后,就难以将其再从养殖环境中彻底清除。如果这些病原生物引起了疾病的暴发,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引进种苗时实施严格的检疫,避免将病原生物带进养殖环境中,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亲虾和虾苗体内发现含病毒的比例很高,带有病毒的亲虾产出的卵及其培育的幼体也很可能被污染,因此必须选择健康不带病毒的虾作为亲虾。活虾是否带有该种病毒目前尚无检查方法,只能目检无外观症状、体色正常、健壮活泼者,需要时抽取几尾做病毒检测。选好的亲虾入池前用100mg/L福尔马林或10mg/L高锰酸钾海水溶液浸洗3~5分钟,以杀灭体表携带的病原体。受精卵用含氯67%左右的漂粉精5mg/L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或用过滤海水并经紫外线消毒后冲洗5分钟。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育苗期间切忌温度过高和滥用药物,应经常检查,发现病后适当用药。

(3)投喂新鲜而多样性饲料,及时清除残饵,经常对养殖环境消毒。由于对小龙虾全价专用饲料开发的程度尚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求,养殖业者在保证饲料新鲜的前提下,尽量提供多样性的饲料以满足小龙虾的营养需求,是有利于疾病预防的。及时清除残余饲料,防止因饲料腐败而滋生大量病原生物。根据水质状况,及时采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保持养殖水环境清新,对控制疾病发生是有益的。

(4)及时检测病毒。一旦发现病毒,严格防止池间互相传染。在病毒病流行季节应每天到虾池观察,发现淡水螯虾体色、吃食和活动异常,就应进一步采捕病虾用显微镜检查,诊断或疑为病毒病时,应严禁排水,防止疾病蔓延。确诊后应将池虾全部捕起,并彻底消毒池塘。病虾应销毁勿乱丢。

(5)养虾池中接种和培养光合细菌也可净化水质,防止虾病。已有研究结果证实,沼泽红假单胞菌(P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等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对各种养殖环境的水质具有净化作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业者除利用光合细菌净化和调节养殖水质外,还探讨了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微生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部分研究者认为对水产养殖动物给予光合细菌能调节养殖动物体内的微生态结构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可以通过调节水体和小龙虾体内的微生态结构,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88.引起小龙虾甲壳溃疡病的原因是什么?

有研究结果证明,小龙虾的甲壳溃疡病与致病性细菌有关。细菌性甲壳病病原包括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的部分细菌。

当小龙虾的外骨骼大部分区域被侵蚀时,往往对小龙虾是致命的。

如下一些方法对防治这种疾病是有用的:①运输和投放苗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②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饲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③发生此病,用每立方水体15.0~20.0g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④每亩水面用5.0~6.0kg的生石灰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2.0~3.0g的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生石灰与漂白粉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89.小龙虾烂眼病(瞎眼病)的致病原因和症状如何?

小龙虾的烂眼病主要发生在温度比较高的季节,其主要症状是小龙虾的一只或两只眼睛被气单胞菌(Aeromonads)完全侵蚀(图8-1)。

小龙虾眼睛出现坏死通常是致命的,菌血症可能是小龙虾烂眼病的另一个病因。

图8-1 小龙虾烂眼病的光学显微镜图象(早期阶段)

90.小龙虾烂鳃病的致病原因和症状如何?

小龙虾鳃表面通常会附着丝状藻类或者革兰氏阴性菌,还可能存在一些原生生物等,在正常情况下,鳃上附着这些微小生物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图8-2)。但是,小龙虾烂鳃病的发生通常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有关,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养殖水质,细菌等就会在鳃部大量增殖并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组织对水过滤功能和对氧气的吸收,进而导致小龙虾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对烂鳃病的防治要注意:①经常清除小龙虾饲养池塘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②用每立方水体2g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图8-2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小龙虾鳃丝上附着细菌的图象

91.有哪些原生动物可能导致小龙虾的疾病发生?

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有一些原生动物是小龙虾的病原体。如小龙虾的的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osis)、胶孢子虫病(Psorospermiasis)、四膜虫病(Tetrahymeniasis)、离口虫病(Apostomes)等,都是由原生动物引起的。

可能是因为微孢子虫和胶孢子虫即使没有特别精良的仪器设备,也可利用非常基础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所以,人们对这2种能导致小龙虾死亡的寄生虫病开展的研究是最多的,虽然我们对这些疾病相关病原生物学知识还是相当有限的。寄生在小龙虾上的胶孢子虫的孢子在100多年前就有相关描述,但是它的分类学地位则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搞清楚。

被寄生各种寄生虫的小龙虾是否就发生寄生虫疾病,与小龙虾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的,也就是说这些寄生虫病也可以通过环境控制而得到有效预防。如四膜虫、离口虫的感染等,是可以通过环境改善等措施如换水或者减少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负荷达到有效地控制的。不过,由于人们关于微孢子虫、胶孢子虫等寄生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尚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对于小龙虾的这些寄生虫病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控制措施。

(1)微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是频繁发生于小龙虾中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发生后,患病虾肌肉显示明显白化的临床症状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图8-3)。

微孢子虫病在野生小龙虾种群中的感染率通常小于1%。但是,有少数报道认为这种寄生虫病的传播速度很快。因为微孢子虫病在野生小龙虾种群中检查到的相关报道比较多,因此,有人建议在小龙虾养殖中将微孢子虫病作为重要的预防对象设计养殖管理措施。不过,在半集约化方式人工饲养的淡水螯虾中观察到的并非这样的情况,即在人工饲养的小龙虾中微孢子虫病很罕见。根据对人工饲养的小龙虾进行的微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野外收集小龙虾开始饲养后的第1年和第2年或多或少地受微孢子病的影响,而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就没发现有微孢子虫感染的小龙虾了。虽然现在对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因为微孢子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生活史,完成其生活史除了要求有小龙虾作为寄主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的宿主参与其繁殖过程,而这些宿主可能是被半集约式的小龙虾养殖方式排除在外的鱼或其他生物。

当然,上述推测还需要有试验结果的支持,至今还没有成功的试验报道。通过饲喂被微孢子感染的淡水螯虾组织给同一种类的健康小龙虾,已经证明了可以将微孢子传播感染成功,尤其是属于微孢子虫的病特别是特汉虫(Thelohania)与类似特汉虫(Thelohania-like)。在欧洲,淡水螯虾中常见的微孢子虫主要有特汉虫属(Thelohania)和匹里虫属(Pleistophora)的一些种类,而特汉虫(Thelohania contejeani)是最为常见的微孢子虫。

(2)胶孢子虫病。最近,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寄生虫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胶孢子虫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原生动物,与水生动物病理学中研究比较多的另一些原生动物,如皮下隔孢虫(Dermocystidium)、小瓜虫(Ichthyophonus)和瓣形虫(osette agent)等亲缘关系较近。在欧洲小龙虾体内感染的哈氏胶孢子虫(Psorospermium haeckeli),与感染澳大利亚螯虾和美国小龙虾的种类具有明显不同。虽然胶孢子虫对小龙虾不具有高致病性,但是,在小龙虾养殖中发现在死亡的虾体内往往可以检查出大量的胶孢子虫。在大量死亡的小龙虾中凡是能检查到胶孢子虫寄生的个体,虫体大多是在伴有眼睛坏死的触觉腺中存在。

图8-3 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龙虾结缔组织感染的一种未定种微孢子虫的图象(示包囊)

(3)四膜虫病。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是小龙虾的机会致病生物。当条件适宜时也可能会感染小龙虾。纤毛虫可能通过表皮创面侵入小龙虾血腔,并且依靠小龙虾血细胞及其组织生活。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被梨形四膜虫感染的小龙虾血腔中通常存在数量惊人的纤毛虫,通常鳃组织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在新鲜的鳃组织中,还可以观察到寄生虫依靠纤毛迅速移动,并且随着其纤毛圆周运动使小龙虾鳃组织遭受破坏。

(4)离口虫感染。在美国已经有小龙虾鳃上感染离口虫的报道,但是,相对于其他种类而言,这种寄生虫对小龙虾是危害很小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虫病孢子小龙虾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