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兴(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1)小卫星越来越小,发射量越来越多,投资成本大幅度下降,发展商业小卫星良机呈现;
2)应用方式提升,采用多星联合使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收效日益增高;
3)卫星设计思想新颖,技术不断创新,部件模块化与系统组件化、智能化,支持快速卫星制造与检测;
4)运载费用降低,采用一箭多星(上百颗卫星)发射进一步降低成本。
从布赖斯(BRYCE)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①小卫星发射量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小卫星占航天器总发射量25%;到90年代上升到30%;本世纪初增加到40%~50%,从2013年开始剧增;最近5年(2013-2017年)已经增到65%~75%,如2017年小卫星发射量为347颗,占航天器总发射量77%,预计今后5~10年小卫星占航天器总发射量的比例将上升到80%~90%。②小卫星质量越来越小。20世纪小卫星低端部分仅有几颗,到21世纪初期也只有十来颗,从2003年出现立方体卫星以后才渐渐增加,最近5年(2013-2017年)小卫星低端部分上升到80%。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给出的现代小卫星分类表
2012-2017年发射的各类卫星质量分布
小卫星发射量的越来越多和小卫星质量的越来越小,两者相互促进、互相配合,对发展商业小卫星提供极好机会。除此以外,其他影响体现在具体应用实例中,为此按小卫星质量把小卫星分为高端、低端两部分,分别论述它们当前发展情况与今后5~10年发展计划,并且从中分析有哪些具体影响。
2.3 高温高湿胁迫对青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高温高湿胁迫下,青菜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总体呈降低趋势。由图1可知,处理前结球生菜、日本全能大叶菠菜和香港速生大叶菠菜、矮箕苏州青和东方18青梗菜在3种不同类别的青菜中绿色素含量较高。但热害湿害胁迫对美国四季油麦菜、日本全能大叶菠菜和香港速生大叶菠菜、东方18青梗菜的影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现代小卫星应用领域日益增大。
应用领域中,商业公司和政府机构为主要用户,其中2012-2017年商业小卫星共发射495颗,占小卫星发射量的一半。商业应用中,遥感卫星430颗,占86%;通信卫星27颗。
现代小卫星应用领域分布
商业小卫星应用领域分布
大部分集中在低轨道的空间互联网物联网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均以星座形式出现,按最近几年发布的信息,大约有数十个星座计划,发射卫星数量在万颗以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变化,但即使减少一半数量也是相当可观。下面介绍4个实现可能性较大的应用实例。
(1)Space X公司全球互联网大型星座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计划创建全球互联网大型星座,由10000多颗小卫星组成,对全球连续无缝覆盖。整个星座的卫星研制与发射费用约100多亿美元。卫星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采用Ka频段,卫星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则采用Ku频段。卫星之间采用激光链路,完全实现无缝网络管理和连续服务。SpaceX公司的互联网卫星星座具有高容量、高适应性、短延迟、终端小、低成本等特点。SpaceX公司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2颗试验卫星,每颗质量400kg。星座部署计划在2019-2023年完成。
(2)OneWeb星座
一网公司(OneWeb)计划组成大型通信卫星星座,共20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分布30颗卫星和2颗备份卫星,共640颗微型卫星。卫星轨道高度为1200km,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卫星工作在Ku频段,配备相控阵天线,每颗卫星的数据传输率为50Mbit/s。一网公司的首批6颗卫星于2019年2月28日成功发射。一网公司还向美国联邦通信管理局提交申请,将卫星发射量增至1700颗。
一网公司卫星外形结构
(3)特亚控股星座
美国特亚控股公司(Theia Holdings)计划建设地球观测和通信网络卫星星座,由112颗卫星组成,轨道高度800km,轨道倾角为98.6°,共8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有14颗卫星,再加上8颗备份星,总共120颗。星座是一个集地球观测和通信于一体的网络,一颗小卫星上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有效载荷,这是比较少见的。星座计划在2018-2020年部署完成。
(4)地球现况公司巨型星座
美国地球现况(EarthNow)公司在2018年宣布创建全球最大的对地观测星座,由500颗微卫星组成,提供在地球任何地点实时、连续的视频服务,重访时间几乎为零。公司已得到多个企业家投资。据公司称,星座费用(卫星与运载)预计不到10亿美元,卫星在2019年开始发射,至少需要5年完成星座计划。
小卫星发展引起卫星通信大变革,由地球同步轨道向低地球轨道拓展。小卫星为实现天基互联网物联网提供物质基础。高端小卫星设计思想新颖,有的同时具有对地观测和卫星通信两种功能,功能密度高于大卫星。
小卫星低端部分以立方体卫星和纳卫星为代表。从2003年世界第一批立方体卫星成功发射至今,一直不断发展。
根据“nanosats.eu”网站“纳卫星和立方体卫星数据库”2018年5月公布的数据,立方体卫星与纳卫星发射数量持续增长。
预计至2023年,全球将发射2000多颗立方体卫星和纳卫星。其中3U立方体卫星数量最多。多年的实践证明,3U以上卫星大部分都有实际用途,正在从技术试验卫星向应用卫星快速转型,商业公司已成为发展主体,占比超过50%。
立方体卫星和纳卫星大部分将组成星座,用于对地观测和通信,并开创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1)开普勒通信公司数据通信卫星
加拿大开普勒通信公司(Kepler)计划发射140颗3U立方体卫星组成的数据通信卫星星座,卫星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和指挥控制,面向全球物联网应用服务。卫星数据传输率为1~40Mbit/s。第一颗开普勒通信卫星于2018年1月19日搭载中国长征11号火箭成功发射。公司计划在2022年前完成整个星座部署。
(2)卡佩拉空间公司纳卫星SAR星座
卡佩拉空间公司(Capella Space)计划创建全球第一个纳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星座,由36颗12U纳卫星组成,带有可展开轻型太阳能帆板和超轻大型天线,卫星质量约30多kg。卡佩拉空间公司的首颗试验卫星已于2018年12月3日成功发射,计划今后4~5年完成整个星座部署。全球观测重访时间3~6h,在赤道地区重访时间45min。
卡佩拉空间公司纳卫星外形结构
(3) SkyFi公司互联网星座
以色列SkyFi公司计划创建互联网星座,由60颗6U立方体卫星组成,实现可覆盖全球的WiFi网络。SkyFi公司发挥其技术特长,利用55cm口径充气可展开超轻型天线,从而提升了立方体卫星的通信性能。
SkyFi 6U立方体卫星外形结构
(4)天空和空间全球公司纳卫星星座
天空和空间全球公司是由英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三国企业合资的公司,计划到2020年建立200颗3U立方体卫星组成的大型星座。2017年6月23日,发射了3颗试验卫星。后续星座建设分两个阶段:首先建立100颗卫星的星座,之后卫星增加至200颗。200颗卫星组成的星座主要覆盖南北纬15°地区,为几十亿人口提供窄带通信服务。整个星座计划花费1.5亿美元。
天空和空间全球卫星示意图
(5)行星实验室公司“鸽群”对地观测星座
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正在部署“鸽群”(Flock)对地观测星座。从2013年到2018年11月共成功发射“鸽群”卫星343颗,到2019年初将达到400多颗。卫星采用 3U立方体卫星构型,地面分辨率3~4m。
星座是小卫星的最佳应用方式。创新思想、创新技术的引入使纳卫星单星性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如超轻型充气式天线,星座成本大幅下降,结合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快速测试技术,进一步助推了立方体卫星和纳卫星的发展。
小卫星发展对航天产业造成了深度影响,小卫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后续我国航天系统发展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加大对小卫星系统开发力度,进一步促进商业小卫星的开放竞争,由市场促发展,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确保竞争秩序;国家制定小卫星技术发展规划与计划,统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为小卫星发展打牢基础,避免低水平重复;关注小卫星数量激增引发的环境和法律问题,立法规范小卫星的离轨和回收责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