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

2019-04-18 07:44杜雨泽李飞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学

杜雨泽 李飞

【摘 要】本文对农业景观及美学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主要分析农业景观的美学理解、美学表现载体以及农业景观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农业景观;美学;呈现元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景观作为一种新型的观赏项目,在呈现方式及带给人们的观赏感受上都与其他景观有较大不同。通过对农业景观的美学分析,为农业景观的建造以及农业观光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基本概念简介

农业景观指农村、农业生产场所中可用来观赏的部分,主要以村落、农田、生态园等为呈现形式,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人文、自然、民俗特点。随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观光农业的概念被提出。除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外,利用人工条件及自然优势打造的农业景观为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人们旅游资源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美学作为哲学下属的一门具体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的审美活动,即人们利用主观意向对现实世界的评价,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美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甚至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因此美学的实质便是研究什么是“美”的[1]。

二、从美学角度理解农业景观

(一)审美认识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美学的重视程度加深,现代农业景观已成为一种观赏类项目,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人工打造并结合地域自然特点创造出的农业景观中富含的丰富美学意义,并在不断的挖掘创新中,打造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特点的农业景观。著名美学先驱鲍姆加登认为,农业景观中美是自然存在的。从农业发展初期人们采摘野果,到收集种子播种,再到依据时令进行有规律的农业生产,伴随而来的是农业景观的变迁以及人们对美感性认识的变化。农业发展至今,随着各种耕种设备、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业景观的美学理解也逐步加深。如春之杨柳飞絮、夏之谷穗麦芒,甚至秋冬时节的枯枝落叶,都能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人们的审美认识是随着农业景观发展一同完善的。

(二)农业景观的审美途径

如同书画艺术、曲艺音乐等表现形式,农业景观中的审美途径便是聚居村落、农田、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观,甚至一些地域色彩浓厚、风格各异的市集、城乡道路等都可作为美的承载者。当农业景观以客观事物的形式存在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就被唤醒了,进而引发对农业景观的美学思考。

(三)农业景观的美学构成

1.自然美学。自然美是农业景观中本身存在的、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地形植被特点、时间更迭及生命发展规律等呈现出的美。农业景观的美在于与其依托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将农田、林场、田间小路等进行合理安排,构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景观观赏带。例如我国云南的元阳哈尼梯田,当地海拔较高,且地势差异大。依照当地自然地形的特点,在缓坡垦大田、陡坡垦小田,从而形成规模宏大的梯田景观,给观赏者带来气势磅礴、静谧悠远的审美感受。

2.艺术美学。农业景观带来的艺术美主要集中在色彩的变换和搭配上,如江南村落的灰白配上一笔“小荷才露尖尖角”、“十里桃花别样红”与“青箬笠,绿蓑衣”的遥相呼应、傲骨寒梅与塞外白雪的互相点缀,农业景观为旅游观光、摄影等日常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景象。此外,农户自主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也成为当代旅游行业的一大特色,体会传统的农耕生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淡雅,为人们构建出另一幅生动有趣的美学体验画面。

3.形式美学。形式美依照耕种方式、种植技术以及生物本身的成长特点而形成。不同耕种方式形成的梯田、块状田以及具有规律的条形田等,能够让人们在观赏农业景观时体会到满满的形式美感。而蔬菜、粮食、鲜花所带来的视觉感受都各不相同,满足多种审美需求。

三、农业景观的美学呈现

(一)审美载体

1.自然地貌。土地、天空,不光是农业景观的主要美学呈现载体,也是万事万物得以存在的基础。例如,四川都江堰地区将岷江水引入平原,以此形成的“林盘”。依照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特点鲜明的农业景观,丰富当地旅游资源。又如云贵地区的梯田景观,本是因当地耕地条件的限制而产生的农耕方法,随着人们审美理念的提高和对梯田的管理,形成壮观的云贵地区独有观赏景象。

2.植物。农业景观中的植被以农作物、林木果树、鲜花等为主,除此之外,景观地本身存在的竹林、植被等也成为农业景观美学的载体。植物生长蕴含的生命力量和跟随季节的变化是美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植物具有的多变性、灵活性、可控性强等特点,也使之成为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美学呈现载体,其存在使得农业景观的美感更富神秘色彩。

3.特色建筑。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下,传统观念中农村的老房子也成为美学呈现载体。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古情怀的产生,各具特色的老房子、民族村落成为农业景观的重要点缀,如江南地区村落以青瓦白墙为特色的徽派建筑、福建土家族聚居地的吊脚楼、华北平原平顶砖石民房等。各具特点的建筑不光能够区别不同地域的农业景观,还能将当地传统文化、民族色彩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升华农業景观的美学内涵。

(二)审美要素

农业景观中的审美要素可概括为颜色、线条、天气特点等。从艺术赏析的角度讲,线条是呈现美的基础,是事物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农业景观中道路、农田分割线、建筑架构、水流一同构成了线条要素,除其本身带来的视觉享受外,还能起到引导视觉走向的作用。如农业景观中“曲线”的应用,能够将观赏者的眼光引导到其他空间,并带来幽深静谧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本身能够呈现不同的情感,如红色象征热情与勇气、绿色象征希望、蓝色象征宁静自由,颜色要素带来的审美感受是最强烈、最直接的,能够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对景观的整体感受。不同植被、不同季节能够让农业景观呈现出多种颜色的过渡和变化,加之其他景物颜色的搭配,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四、农业景观的美学特点

(一)规律性

整齐统一是产生美感的最基本形式,通过一定的排列规律,将相同的色彩、线条等进行反复堆叠,给人以严肃整齐、端庄大气的感受。规律性是农业景观的主要特征,也是进行美学呈现的重要手法。例如在水稻、大叶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要保证植株间的距离统一,并在农田整体上形成横平竖直的网格效果。

(二)色彩对比与过度

农业景观呈现出的色彩取决于季节和作物的种类,其中的色彩对比主要来自天空与农田、农田与民房、绿植与鲜花等,使得农业景观在色彩上更具跳跃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色彩过渡主要来自于同一地块中农作物的品种差异,如玉米与小麦相邻种植,在夏季由于植株成长本身的差异而形成渐变的绿色农田景观。这种渐变能够让观赏者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加农业景观的艺术色彩和美学元素[2]。

(三)整体统一

整体统一性保证了农业景观在地域上的鲜明特点,如江南地区油菜花田与徽式建筑的和谐统一、北方平原与聚居村落的搭配等。多种元素和谐相融才能保证地区农业景观呈现出美的内涵。

五、结论

分析农业景观的美学含义有助于农业旅游的发展和生态景观的建设,构建更多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农业景观。

【参考文献】

[1]郑文霞,黄艳.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美学及生态机制研究[J].设计,2019(01):38-44.

[2]杜伏淋,吴义沙.观光农业园景观特性的表达探究[J].现代园艺,2018(22):51-52.

猜你喜欢
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饮食美学中还乡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现代生活美学之城
生活美学馆
造物美学
纯白美学
街之美,在于人 读《街道的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