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天宇
【摘 要】大众传媒已经是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但大众传媒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程度上讲,大众传媒虽然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了教育方式、创造了新环境。但是,其信息的虚假性,承载的垃圾信息,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信息传播的多向性增加了大学生筛选信息的难度,污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环节。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原因;对策
一、大众传媒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1.大众传媒的科学内涵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性组织之间的传播渠道,简单地说就是在定期内把信息传向四面八方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大众传媒的崭新时代。总的来看,大众传媒经历了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两个阶段。一方面,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开启和施行,人们可以大量的复制和传播信息,印刷媒介一般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等,这些媒介也为以后信息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进入了电子传播阶段,电子传播媒介一般包括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打破了原有传送信息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总的来说,大众传媒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把教育信息有效的传送给受教育者。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寻找大众传媒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契合点,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者所用、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大众传媒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制作、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另一方面能够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大众传播媒介所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了它的教育方式,为其创造了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众传媒及时有效吸收和接纳现代社会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时代发展的最新理念,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教育缺乏新鲜感和新颖度的缺陷。一方面,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大众传媒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教育者也能够通过大众传媒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所用,同时还可以就学生通过大众传媒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资源,教育者能够利用这些素材和资源进行教育活动。
2.更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大众传媒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首先,大众传媒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二者能够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动,将大学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转变成二者平等交流互动的教育方式;其次,大众传媒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单一向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原有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通过教育者授课的方式进行。现如今随着大众传媒形式日益多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利用大众传媒找到了许多有效和新颖的教育方式,例如QQ、MSN、微博等。就连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向多样化方式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一定要亲临现场,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尔雅、智慧树等网络授课平台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创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受到家庭、社会组织、学校、同辈群体等环境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大众传媒化境的影响。大众传媒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种新环境,这种环境是指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网络等传播的各种信息构成的传播环境,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通过这些信息所构成的舆论环境来达到的。这种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大学生每天身处这种媒介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接收着大众传媒承载的各种信息和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其次,大众传媒环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开放,有助于实现不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共享以及教育方式的信息化发展,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整理和拓宽自身功效,使其作用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众传媒存在的系列问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携来了严重的负面危机。
1.信息的虚假性增加了大学生筛选信息的难度
大众传媒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在现实生活某些传播媒介为了提高所谓的“知名度”,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夸大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掩盖了事物的真实现象。另外,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公众平台的搭建使交流便捷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大众情绪,这种情绪化也使交流的言论中带有一定的“虚假性”。这无论是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来说,都增加了他们筛选正确信息的难度。这种难度在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大学生虽然有了相对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大学生作为一个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对信息的把握程度较浅,更多时候是片面的。对于传媒传播的部分信息和内容无法准确的识别出好坏,这无疑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难度。
2.垃圾信息污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海量网络垃圾信息的涌现,不仅加大了大学生筛选信息的难度,还污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严重影响了健康信息作用的发挥。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传媒的形式也越发多样化。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有些不良信息以大众传媒为媒介以此来侵蚀健康身心和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这个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在缺乏与身边人沟通交流的情况下,这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况会愈演愈烈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
另一方面,大量外来文化的侵袭也极大的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是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大众文化与全球化相伴而行。西方外来文化通过传播他们的认知结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来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在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下会导致大学生形成认知上的错误如向往所谓“大片”、“偶像剧”中脱离现实的“随性”生活。忽视主流文化,弱化了对主流文化的关注,认为西方文化才是文化发展应当遵循的正确方向。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不闻不问,形成错误的传统民族文化认知。更有甚者,有些外国媒体故意夸大我国暂时的问题和制造不安定因素,又加上最近社会上存在的“扶不扶”、“碰瓷”等道德缺失现象,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舆论环境氛围。
3.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商业化不断发展,大众传媒行业以传播流行娱乐信息为主导,通过把声音、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形成最直观的视觉效果直接冲击了大学生的感官系统,迎合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寻求娱乐的需求,这种现象在电视媒介中表现突出,例如,《奔跑吧,兄弟》《二十四小时》《猎人来了》《爸爸去哪儿》等综艺娱乐节目的不断产生。这些一味追求娱乐性的举动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媚俗化取向,有的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和恶俗,扭曲了社会的真实环境。在更加注重感官享受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下降,大众传媒商业化发展带来的传媒内容媚俗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商业目标加上大众对娱乐信息的喜好,不可避免的会使大众传媒以利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为了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大势传播一些肤浅的、轻松娱乐且毫无教育意义的信息以迎合大众的口味。久而久之,形成的这种只注重当下娱乐的趋向,使大学生只注重追求感官的享受,沉浸在低俗、肤浅的视觉文化中无法自拔,丧失了责任感和道义感。大众传媒抛弃了原本追求的精英意识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合流,使经典变为大众,崇高变为媚俗,不利于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于是,在大众传媒和大众的共同作用下,主流价值观念所提倡的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精神道德信仰等被淡化、怀疑甚至被遗忘。
4.信息传播的多向性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传输向多向互动的转变实现了信息共享。
首先,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者只有及时接受到大量反馈的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这种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双向性特征使教育者难以控制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也愈发明显,教育者难以全面的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动态,这种对信息反馈的迫切要求以及当前信息没能及时得到反馈的局面无疑是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环节。其次,二者在收集信息资料上更具平等性,这对缩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以及缓解观念冲突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大多能够利用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公众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但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多渠道性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带来负面影响,使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进一步弱化。虽然这些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得到了及时反馈,但是由于在互动过程中受某些错误信息和主观情绪的影响使反馈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增加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反馈信息的识别难度。另外,广阔的大众传播途径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息源缺乏有效控制,也就不能保障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信息反馈环节。
注释:
①戴怡平.现在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挑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03).
②胡忠青.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2007(29).
【参考文献】
[1]葛琛佳.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2011(4).
[2]陈红.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2(1).
[3]杨婧琦.浅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3(10).
[4]杨瑞.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逆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5]史晓东.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職业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