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人们对自身精神文明追求的重视程度增加,节假日出游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要活动。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乡村民宿建设的浪潮,然而因为我国乡村民宿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国内乡村民宿的设计建设中心多以建筑为主,忽略了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建设,使得乡村民宿的品质体验感不高,民宿建筑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文章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乡村民宿和乡村民宿景观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提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民宿;民宿景观;景观设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内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主打体验田园生活、领略乡村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同时近些年来,受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快节奏的景区游览,而越发地注重对旅游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的体验。乡村民宿作为一种区别于模式化、商业化酒店的住宿场地,以体验当地人文生活、享受家庭气息为经营理念的住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一、乡村民宿景观概念
(一)民宿
有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最早的乡村民宿与古希腊的宗教活动有关,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在信徒前往圣地进行朝圣等宗教活动时,会借宿于朝圣途中的寺庙或者村民家中,这便是民宿最原始的存在形式。二战后,英国以提供住宿和早餐为吸引力的家庭旅馆住宿方式出行,是现代民宿发展的源头。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家居式青年旅社的兴起,使得现代民宿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民宿发展较晚,最早的民宿发展方式与过去客栈、乡村农家乐等相仿。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代。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对民宿的概念进行了统一定义,即“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住宿”,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二)乡村民宿
我国对乡村民宿的定义尚未有统一标准,一般是依据民宿的所在地位置进行划分。参考2015年我国德清县发布的地方乡村民宿规范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我国的乡村民宿泛指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环境景观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地方社会资源,对乡村房屋土地进行设计改造,提供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和体验乡村生活的场所。
(三)乡村民宿景观
乡村民宿景观一般是指乡村民宿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从景观设计的远景、中景、近景来区分,首先远景是民宿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其次中景是民宿自身建筑的建筑外立面、建筑占地边界、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最后近景是民宿建筑范围内的植物、铺装、小品等。
二、我国乡村民宿景观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地乡村民宿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仍然存在大量“农家乐”形态的品质较低的民宿,国内高品质的乡村民宿仍然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国乡村民宿发展迅猛,但是源于对商业价值的过度追求,许多乡村民宿建设者和设计者缺乏对民宿景观文化的深度发掘和思考,打着文化体验的外衣,对原先较为成熟的民宿景观进行抄袭复制,使得地方民宿景观的特异性程度大大降低,忽视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竞争力低。
同时在乡村民宿的建设过程中,过度地将民宿建设的重心放在了对民宿建筑的建造和装修上,缺乏对民宿建筑整体环境的规划思考,使得民宿室内外空间差异性过大,人工设计手法明显,建筑整体较周边环境显得突兀,民宿整体的品质不高。
三、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
针对我国乡村民宿景观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场地景观构成元素、选址布局、民宿建筑等角度出发,对我国今后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提出策略建议。
(一)场地选址
乡村民宿的经营理念本身是以高品质的感官体验来吸引游客的,而地形是场地景观设计的基础,场地内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场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在进行民宿设计建造时,合理选择场地地址,从民宿经营上来说不仅有利于民宿客流量的增加,节约建造成本,在设计上也是直接影响到了民宿整体建筑景观的设计布局和景观植物的搭配,以及游客所产生的空间视觉感受。
(二)民宿建筑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游客进行高品质感官体验的重要场所,它的建筑外立面形式、室内装修风格、景观氛围等设计元素直接决定了游客们的游玩品质,对后续民宿的口碑的营造有着突出影响。而我国现有的乡村民宿建筑,从建造方式的角度上,大致可分为新建型民宿建筑和改造型民宿建筑两种形式。
新建型民宿建筑较改造型民宿建筑来说,建筑风格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受非场地自然条件限制因素較小,可设计内容更多。但在设计建设时,仍然要考虑民宿建筑风格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及建筑体量对场地地形的影响,避免过度影响周边景观风貌。
改造型民宿建筑受原来建筑结构、空间的影响较大,但本身又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特别是对传统建筑进行的民宿改造。如何对原有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的同时,融合现代的设计元素和装置设备,赋予建筑本身新的活力是这类建筑改造的突破点。
(三)景观植物
受到业主审美、成本预算、施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宿景观植物的种类选择显得较为随意,多半是以场地内原有的乡土植物为主。植物季相考虑不足,单一季节景观色彩观感强烈,但其他季节较弱。植物搭配单一,空间内植物层次感较弱,视觉感较差,室外景观体验质量不高。
植物作为景观重要的基础构成元素,不仅在对民宿整体功能空间划分或营造时有着良好的过渡作用,同时自身也具备着一定观赏价值。因此在进行民宿植物景观布局时,着重考虑植物与建筑体本身的空间布局关系,以及植物的种类搭配,通过孤植或组团等形式组合,在保留一定本土植物的情况下,增加特色景观植物,提升环境品质,优化户外空间布局,强化游客对空间的感知程度。
(四)景观小品
为了切合乡村生活的主题,我国现有的乡村民宿内的小品多以过去的农用器械或是具有特定年代意义的生活用品为主,旨在表达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以及加强场地景观与游客间的精神共鸣。
(五)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作为民宿景观空间的基础元素,它的材质运用影响到游客对民宿景观空间的感官体验。合理地采用形式多样的铺装材质,不仅能丰富游客的空间体验,更能有效地对场地空间的属性进行划分,丰富空间层次,加强民宿特色文化的表达。
(六)特色水景
水作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质需要,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纽带和亲和作用。在民宿景观中进行特色水景的设计,能缓和空间气氛,调动人们对过去农村水景生活的回忆,加强民宿景观的体验感。
(七)生态引领
乡村民宿本身除了提供高质量的住宿环境外,也是给游览者提供一次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场地。通过对外部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可以让游览者参与农事活动当中,增加游览者的活动体验感,提升乡村民宿的文化体验品质。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乡村民宿的建设作为一种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如火如荼在我国各地展开,不仅给游客带来一种乡村自然风情的体验,还有效地提高居民收入,改进乡村单一的经济收入模式。如何打造更加具有文化特色、精品化的乡村民宿是未来我国乡村民宿发展的趋势。除却民宿建筑本身的建造品质外,民宿户外景观的设计质量好坏是衡量未来民宿品质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网站.浙江: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发布[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5,(6).
[2]黄友慧.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1).
[3]王瑜,王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对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7,(6).
[4]彭鑫.我国古典私家园林对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7,(18).
[5]刘妙娟.岭南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7.
[6]李朝辉.微探民宿景观设计与营造:以乡村文化民宿为例[J].农家致富顾问, 2017,(4).
[7]杨文妍.黄陂杜堂村葛家湾民宿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10).
[8]蒋一苗.浅谈传统建设民宿客栈的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17,(15).
[9]牛艳玲.浅议苏州光福镇美丽乡村与特色民宿规划设计[J].建筑知识, 2017,(12).
[10]范晓杰,宋佳慧,赵秀华,等.景区民宿庭院设计:以泰山风景名胜区樱桃园景区杜家庄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11]陈燕纯,杨忍,王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共享经济视角的乡村民宿发展及空间重构:以深圳官湖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5).
[12]李建杰,曹莉丽.东阳市白泉村乡村旅游“主题民宿”景观营造思考[J].南方农业,2016,(22).
[13]潘超,陈宇,肖逸.主题民宿的特色景观营造[J].现代园艺,2016,(2).
[14]匡斌权.浅析民宿景观的乡土特征呈现[J].建材与装饰,2018,(4).
[15]马桂玲.旅游民宿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 2018,(2).
[16]周忠杰,钱琼雪,严少君.旅游者的民宿景观偏好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四眼井地区民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4).
[17]刘力波.浅谈民宿景观设计:以厦门市翔安区大帽山境民宿区景观设计为例[J].花卉,2018,(10).
[18]许砚梅,马慧.民宿景觀初探:记乡愁续传统[J].城市建筑,2016,(11).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通讯作者:赵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