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陈方式中的运用

2019-04-18 00:45王梦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博物馆

王梦笛

摘 要:21 世纪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时代,交互性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大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交互设计,以参观者为中心,拉近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展陈方式中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对博物馆交互体验式展陈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关键词:交互设计;博物馆;展陈方式

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探寻时代的见证、历史的印记。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是文化知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舞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博物馆展陈方式,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感应技术等交互手段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展品静止、单一、封闭的特点,使博物馆变成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体验展品的身临其境的场所。

一、交互设计概述

“交互”一词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交流互动”,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是研究人与产品之间互动过程中行为关系的一个设计领域,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用户体验和交互行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它有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最早提出。

(一)用户体验

在交互设计中,用户体验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者通过调研了解用户需求,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用户体验的结果是对设计成果最生动直接的反馈。体验本身虽是无形的,但其借助于用户的感官、情绪、心理等感性因素以及智力、思维、知识等理性因素,真实准确地反馈用户使用感受。例如很多软件需要注册才可以进行使用,缺少试用感受环节,令许多用户失去兴趣,用户体验较差。另外,每个产品的用户体验目标是不同的,例如社交类产品注重人的情感与情绪,电商类产品更加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产品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和同理心越强,其发展空间越广阔,好的体验会带给用户与众不同的意料之外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理念介入交互设计,改变了一般交互行为的设计方式,强调营造互动、模拟和可参与的体验环境,最大程度地激发用户的潜能。

(二)交互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交互行為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设计者输出展示信息,参观者输入展示信息并进行互动,才算是完整的交互行为。传统的静态展示展品只是单方面的信息展示而不是交互,参观者只能从中获取信息,而不能反向做出影响,参观者被动地参观展示。运用交互设计的展陈方式,如触控显示屏、幻影成像等,会使参观者主动地体验展示内容,产生信息交流互动。这一行为不仅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也体现了设计者对参观者的人性关怀,能够实现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博物馆展陈方式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

博物馆收藏记录了自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既是知识传播的地方,也是学习交流的场所。成千上万的展品在博物馆中展览陈列出来,如何有效表达传递展品信息,运用何种展陈方式,使参观者能够真切体验感悟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已然成为当下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点。将交互设计运用于博物馆展陈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展示物品传播信息,对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挖掘展品内涵

运用交互设计,可以深入挖掘展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想使展品“活”起来,就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把展品从过去被动的观赏转变为今天各种形式的与人互动。展品旁配有简要的文字说明牌是当前博物馆展示常用的方式,但简单表面的文字介绍无法使人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及价值,通过多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将展品的文化背景、创作灵感、出土过程等进行模拟还原展示,让每件展品“活”起来。

(二)提升参展兴趣

运用交互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参展兴趣。传统的静态单一展陈方式由于缺少互动体验,无法令人们产生深刻的感受,新的展陈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今博物馆展陈以参观者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替代了以展品为中心的设计方式,增加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互动机会,交互设计的发展使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参观者不再是被动地参观,而是主动地体验互动,发掘和探索展品背后的奥秘,潜移默化地接收展品信息学习知识。交互设计创造出参观者与展品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参观者的兴趣更加强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感。

(三)丰富空间效果

运用交互设计,可以丰富博物馆展示空间效果,使博物馆既是一个空间展示的场所,更是一个互动体验的场所。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制造出令参观者步移景异、真假难辨的场景,奇幻的光影、绚丽的色彩、富有节奏和动感的空间环境带给参观者全新的体验,同时也改变了博物馆的空间面貌。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采用投影技术与三维制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空间动起来,更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三、交互式展陈的主要方式

(一)触控感应展示

触控感应展示方式是出现较早的交互式展陈方式,已在各类博物馆中屡见不鲜。不得不说,触控感应一经问世便带给人们颠覆式的参观体验,人们开始发现自己能够与博物馆产生肢体上的互动,不再是从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轻轻点击屏幕根据提示信息选择自己的需求,即可获得展品的动态信息介绍,图文并茂, 配有电子讲解员的讲解,终于不再像以前大段大段的文字呈现在眼前令人眼花缭乱。苏州名人馆的“明代厅”就有一处运用触控感应展示方式的互动装置,展厅内长廊旁有一池塘,内有荷花,远观并无特别之处,当参观者将手放在池塘上方,池塘中会出现水波纹和游动的鱼儿,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图 1)。踏入多媒体投影投射出的水池中,水波猛然扩散,鱼儿突然游开,恰似“身临其境”,当人离开时一切又恢复平静。触控感应展示方式的运用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与主动性,开启了交互式展陈方式更科技更智能的探索之路。

(二)虚拟现实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英文名称 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技术,它催生了全新的展陈方式,目前许多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等展馆广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馆建设。虚拟现实技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涉及计算机、人工智能、人工交互、传感技术等,运用计算机构建一个虚拟三维空间,让参观者通过触觉、嗅觉、视觉等感官和装置进行模拟体验。例如当今房地产业普遍采用 VR 技术进行模拟看房,并且借助手柄等器械与场景中的物体互动,如开关灯具、水龙头等,塑造出更具沉浸感、交互性的销售环境,这也是虚拟现实技术最吸引人之处。在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展馆,人们只需佩戴虚拟现实设备,便可“沉浸”在青铜时代,仿佛时空穿越,亲身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实现参观者和展品的交互。

(三)虚拟成像展示

虚拟成像展示又称全息投影,它利用光电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逼真立体的三维图像,将三维图像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看得见摸不着是其最大的特点,具有新奇独特的视觉效果。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时,可结合实景模型,也可增加触摸屏实现与参观者的互动,还可与舞台及表演者相结合。例如 G20 峰会文艺演出节目《天鹅湖》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与真人表演“天人合一”,带来震撼的演出效果。湖南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使用全息投影柜,360 度全方位展示青铜器的精美细节,每一件青铜器的纹样、色澤、雕饰清晰可见,既能有效防止展品受损,也高度还原了展品效果,更加生动地诠释青铜文化发展与演变历程,极大地提升了参观体验,真正将观看博物馆变为体验博物馆。全息投影技术带给人全新的立体视觉感受,沉浸其中,亦真亦幻,形成裸眼 3D 的效果,是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广泛应用趋势之一,能够打造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交互体验式博物馆。

(四)幻影成像展示

严格来说,幻影成像属于全息投影中的一类,只是与全息投影技术相比,幻影成像的影像与人之间需要有一层全息膜等作为介质。幻影成像技术以银幕环境、场景模型、灯光变幻为背景,把拍摄的动态人像添加到场景中,通过斜置45 度的玻璃反射底部或顶部的图像,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它具有不受场地限制,可根据场地大小决定投影大小的优势。许多博物馆已将幻影成像引入到展陈展览中,例如例如金华博物馆“乡土民风”展厅,运用幻影成像技术,实景造型与幻影结合,再现浦江郑义门世代同居的场景。西安汉阳陵博物馆“复活”了两千年前的西汉宫廷场景,参观者通过幻影成像看到汉景帝、王皇后、臣子以及宫女等各自的生活面貌,每个人物仿佛从虚空中复生,每个场景都是如此栩栩如生,使人不禁感叹,虽生在现代,但依然可以与古代近距离接触,实在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

四、展望

未来的博物馆将会成为以交互设计为主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展示区,人们在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了解人类社会的前世今生、学习文化知识已成为发展潮流。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也会更加广泛,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展陈方式,更是成就了全新的沟通方式,促进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带来更具发展性的体验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岭.当代博物馆展陈的智能交互体验设计研究[J].空间艺术,2015(1).

[2]林村.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科技传播,2014(2).

[3]陈倩.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黄鑫,李女仙.当代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方式[J].装饰,2011(4).

作者单位: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