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城市建设中的涂鸦艺术创作探究

2019-04-18 00:45孟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艺术发展涂鸦

孟殷

摘 要:东西方绘画发展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表达在艺术上描绘的根源在于对客观世界的表达、纪录与思考。鉴于海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的定位及风格,文章将东南亚等国家的涂鸦艺术作品对城市的装饰探索作为范例,结合涂鸦艺术特点分析,确立可行性风格创作,为建成新时期的大美海南、艺术海南提供切实艺术创作依据。

关键词:热带城市;涂鸦;艺术发展

对比东南亚一些著名旅游城市,深入进行海南地区城市涂鸦艺术发展方向的探索,将会为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带来新动力。近段时期以来,各项政策的颁布将越来越多的发展精力用于推动地区艺术文化的进步上面,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艺术家驻留。加强艺术街区建设,提高艺术群体的凝聚力及国际影响力成为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如何提高民众审美,如何吸引大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兴趣,如何从生活的细节中的美化来改变生活样貌,都是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东南亚国家大城市的发展来看,有迹可循的实行手段即为涂鸦中的街头艺术。涂鸦作为特别创作背景条件下出现的艺术展示形式,以往的很多理解认识都不够客观全面,认为涂鸦艺术只是在破落的墙体上作画,事实上从涂鸦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旧街区兴起之时起,涂鸦起稿所用工具都是粉笔,易擦蹭、涂抹及修改,只有少部分媒介采用存留持久的喷漆颜料。在形式创作上,其多以仿照最原始的卡通画造型出现,用线条来表现的象征性符号,所反映的内容也不受拘束,十分开放。从这点来看,受众度决定其呈现内容的方式面向的人群结构的大众化。这使人不禁联想到20世纪风靡一时的大地艺术,从媒材与表现形式来看,确实有些相似。二者都不局限于表现形式的手段与方法,俱重视欣赏者的感受,不同的是涂鴉艺术的表现主体与内容并不纠结于对环境的探究与表达,而在于更广泛的艺术图像再创造,更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包容性更强,表达意念更具象。

涂鸦艺术始于一群出身劳动阶级的少年狂热分子,通过某种随手创作纪录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及细节的观察,是一种即时性的情绪化表达,往往在想要表达的意图与冲动中,给予观者最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最早时候的涂鸦艺术家的创作状态随着时代的变革,载体与技法、材料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涂鸦艺术在国内并未形成一种文化趋势,尽管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有一些艺术街区引入了涂鸦的表现元素,但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大众的审美认知相对滞后,这种粗放的、原始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段很难与优雅、精致的架上绘画相提并论,因此也很难去理解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诸如一些现代绘画、现代设计的元素的融入也很难产生审美共鸣。在实际涂鸦艺术创作中,与一些符号学、原始艺术图像的关系较大,涂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应该仅存在实际美化生活的方面的观察,更应该结合内涵丰富的文学艺术、美学、宗教哲学等来研究其脉络。一般来说,纵观涂鸦艺术发展历史,在已有的研究中,个人认为从群体文化的角度,对涂鸦所处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交换和联系进行研究揭示,是使涂鸦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

鉴于热带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人文历史背景,本文以不同热带地区国家的街区涂鸦艺术对城市的美化作用探索为范例,再合适不过。在泰国曼谷的国家展览馆夏季展期中,外围墙体第一次以涂鸦墙绘画的形式向民众展出了其高级属性的表达。几位涂鸦者分别根据自己设计的主题进行绘制,有人类孩童及动物中的鸟、兔、猪、狗等形象,也有植物花朵、羽毛、云朵等元素,表达出抽象的几何风格、写实的表现主义等特点,结合泰国的大众审美来看,色彩浓烈大胆,设计夸张而富于艺术表现张力,又结合实际具象表达,易于理解。涂鸦从角落里走向高级美术馆、展览馆的外墙,使大众不必走进美术馆去细细观摩,在沿路的行走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感,这就是涂鸦艺术形式的具体而高级的表达。

涂鸦载体中的建筑,就地区性特点而言,从南洋风格的小楼到本地居民的低层私人住宅,复杂多变无统一规格的建筑布局,这些特点全部为涂鸦艺术的设计创造营造了有力条件。多符合涂鸦艺术的基本特征,说明热带地区尤其受国外南洋风格影响较大的海南地区具备涂鸦艺术发展的土壤。因此有计划的研究实施,将成为凸显发展中地区艺术生活化表现的标志,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形成范例,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研究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促进地区发展的范例还有马来西亚的槟城,整个城市的特定街区因为具象涂鸦而闻名。当人穿梭在画满涂鸦的大街小巷中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梦境,大大小小的宣泄在墙上的图案带来的视觉审美的冲击,使老墙面焕发新的生机。城市规划会以艺术创作加工为主导,这是很常见的做法,但是真正在规划引导艺术融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识形态上的问题,通过对城市建设中的已有的涂鸦艺术的研究,要借鉴失败的例子,真正让体现自由文化与精神的涂鸦成为城市新的象征。

生活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展现出最原始的旺盛生命力的动因,并不一定在作品内涵中隐喻热爱生活、憎恶生活,或者其它情感。理论研究者们总愿意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去对其进行总结、概括,事实上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其是半启发半引导式的。生活的半启发与半引导不同于刻意的营造,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与状态,在总结与概括中呈现出的研究内容所体现的归类性就极为失衡,其必须强硬分析出落脚点,使欣赏失去了自然而然的心态。艺术作品,尤其手绘类创作的价值不在于表现方式上的异同与否,从历史角度研究来看,而在于画者的即时性表达,即最终表现出来的画面。因此,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为涂鸦墙绘,它是最直接也最具有时代艺术特性的形式。

欣赏随处可见的具有高级美感的涂鸦艺术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社会主流生活人群对涂鸦艺术的认知,是基于高压、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丧失了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的心情的,尤其是社会发展中的“主流青壮年”,没有充分的阅读审美动因,没有接触新鲜前卫事物的途径,生活缺少真诚,常常显得乏味而枯燥,这已经形成一种常态,而这种常态对于向上发展的社会来说,是极不健康的。如何用有效手段去控制这种势头呢?政治导向一直是艺术发展保驾护航的利器。如何引导人类观感与感官认知发展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新课题。从世界范围内分析来看,很难把握好真正的取向价值,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经济落差、政治制度,更深刻的影响应该是艺术创作。就近一百年的艺术发展史来看,艺术繁杂的种类、不确定的表现内容,造成了欣赏上的恐慌与盲区,大众无法辨明好与坏、丑与美。因此,从促进城市审美建设角度来讲,选取贴近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的东南亚发达与半发达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作为艺术表达形式的研究对象,分析形成特色的涂鸦艺术发展给城市带来的新艺术活力,成为视觉艺术与生活联结探索目标。

对于社会主流群体而言,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意味着资讯壁垒已经消失,人类个体想知道的、获得的信息,动动手指眨眨眼睛可能已经在你的眼前出现。人们记忆事情与感受事情的方式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记忆停留的时间受文字、图画影像的影响大不相同,但最终决定的地方都是大脑。研究表明,最出色的人类对大脑的开发与利用率也不足百分之五,这一类人又以研究自然科学的为主,而艺术作为次要影响根本不计入研究统筹范围内。从古至今这都是不理想的现象,支配人类情感的不是逻辑思考的正确性与否,而是情感的导向。正如人类认识事物,首先就用了对与错来衡量,而衡量的标准本身即有情感因素掺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充分的理由与自然科学比肩,视觉表达中的绘画尤其如此。

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表达,在艺术上描绘的根源在于对客观世界的表达、纪录与思考,而非创造。20世纪后期近当代艺术领域内艺术作品所体现的规律却恰恰在于创造。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局限性给了涂鸦艺术发展的空间,涂鸦不再需要特定的空间、地点去构思、表达创造,以建筑为媒。试想一下,走在街头不论是步履匆匆亦或是形态悠闲,在低头抬头间,入眼的不再只是色彩斑斓的广告,而是涂鸦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表达出来的各种情绪、理念的传达,这将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这样的城市,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艺术气息,更是每个人梦想与期待中的家园、故乡。

参考文献:

[1]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魏华.涂鸦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刘春秀.北京涂鸦艺术的创作心理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发展涂鸦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浅述艺术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当代版画发展浅论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