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推进引才育才体制机制创新

2019-04-18 00:46曹秀军
关键词:体制机制创新

曹秀军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加工厂又是人才汇聚的蓄水池,要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需要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制度和方法,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学校发展战略之首,真正让人才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努力使人才工作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学校要按照“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思路,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相联系,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破解人才工作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引才育才;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101(2019)01- 0106- 03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加工厂,又是人才汇聚的蓄水池,《意见》的实施,吹响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冲锋号,这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为人才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安徽理工大学因地制宜,从人才工作思路、人才工作制度和人才工作方法等方面创造性的开展人才强校战略。

一、当前引才育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缺乏地理优势

一方面,学校地处淮南市,与省会和发达城市相比,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十分有限,且引进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学校自己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向经济发达省份和大城市流动,同时,学校一些青年教师在待遇、实验室、办公场所方面赶不上新引进人才,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失衡。学校要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需要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上下大功夫。

(二)办学经费紧张

学校还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因此在教学、科研和提高人才待遇上显得捉襟见肘,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稳定,造成了学校学科、学术带头人相对缺乏和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制约了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总体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人才理念相对落后

各高校都在全面招才引智,既招纳国内外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还录用普通高校毕业生。但是高校的用人自主权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用人计划每年都要层层报批,然后“按图索骥”招收合适人才,如果遇到不在计划之列的合适人才和需要办理调动的高层次人才,不仅需要层层审批更改计划,还要承担审批不通过的风险和错过招聘高层次人才的黄金时间。

(四)引进高端人才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

搭建高端科研平台,是科技創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培养集聚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1]。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筹)1个,省级科研平台30多个,总体上国家级科研平台缺乏,引进高端人才支撑力度不够。

(五)校地引进人才政策缺乏有效互通

目前,淮南市制定的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仅仅针对淮南市市属企事业单位,学校作为省直单位,无法享受到淮南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人才保障政策,如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

二、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学校发展战略之首

(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党委以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为契机,紧扣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客观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困难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特色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并据此制订人才发展目标,落实发展任务。为了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组和人才引进工作领导组,形成了党委全面领导人才工作,行政狠抓落实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学校从修订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制度、营造环境、整合力量入手,着力营造党委统一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广大教师积极响应的人才工作氛围,从而构建出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教师“四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优化内设机构,新增高层次人才处

为适应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学校新增高层次人才处。该处主要负责副教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和人才计划的申报与管理工作,并将院士办公室与该处合并,共同做好院士及其他高层次专家在校期间的服务工作。实践证明,这一整合优化了人才引进与专家服务、人才计划与项目申报等系统性人才工程,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广泛调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广泛调研,学习兄弟高校先进的人才工作理念和方法,为科学制订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提供“他山之石”;对内逐一走访各教学单位,了解各学科、各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人才信息库,从学缘、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综合分析学校现有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这为科学制订人才发展目标、细化人才发展任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创新人才工作制度,真正让人才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一)人才引进制度创新

修订了《安徽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除了提高了人才的薪酬待遇外,还紧扣新校区家属区建设这一契机,留出200余套住房用于招才纳贤,通过亮出“筑巢引凤”的金字招牌,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突出高端引领,让高水平领军人才向学校汇聚,引领学科建设。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聘用与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科领军骨干的困难;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学校短期建设。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和《安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与管理办法》,通过采取聘约管理、目标考核的方式,鼓励他们为学校做贡献。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博士配偶安置办法》,通过人事代理和校内聘用两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优秀博士和紧缺专业博士配偶安置难的问题。

(二)人才培育制度创新

为了引导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既能搞教学、又能搞科研、还会搞管理的能力,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新教师“三助一辅”暂行办法》,规定新进博士入职后必须有参与助教、助研、助管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为了提高新教师胜任教学的能力,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通过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较好地缩短了青年博士适应教學、科研岗位的时间。为了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暂行办法》,对青年拔尖人才、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给予经费支持。为了开拓中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丰富学术思维、创新学术方法,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教师进修学习管理办法(修订)》,鼓励中青年积极参与国内进修、国外访学。

(三)人才激励制度创新

修订了《安徽理工大学学院(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通过制订科学的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彻底改变了过去只考核单位不考核个人、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和只凭印象打分却没有实质成果参考的考核方式,引导学院(部)领导干部养成干实事、真担当的工作习惯。学校将人才引进、培养和稳定的目标与要求纳入了考核范畴,通过奖与惩的有机结合,强化刚性约束,较好地传递了人才工作压力,激发了学院(部)领导干部的人才工作热情。

(四)积极宣传、树立正面典型

一是广泛发动。为了选树优秀青年典型,发挥先进的导向示范作用,学校开展了“校园十佳青年”和悉心教学型、潜心科研型、热心服务型“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校园氛围。典型植根于广大教职工中,同时也高于教职工,为将最富有时代精神的典型挖掘出来,让教职工自己选典型,让典型再带群众[2]。二是制度推动。学校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修订)》等,通过评奖评优,树立榜样,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微博和校外媒体开展优秀教师楷模学习宣传活动。

四、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努力创实效

(一)多管齐下,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通过政策“揽才”、平台“聚才”、渠道“引才”,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学校按照“以全职引进为主,以柔性引进为辅”的原则,全力引进各类人才,这既有效地充实了在编人才队伍,又较好地缓解了短期紧缺人才之需。在引进人才方法上,学校采取广告宣传、会议推介、专场招聘、产研合作、中介推荐等手段,充分整合一切可用要素,多渠道、多层次引进人才[3]。

(二)细心服务,在稳定人才上下功夫

一是构筑良好的校地合作关系,积极争取淮南市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的解决高层次人才就医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使他们心无旁骛的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二是出台了《中共安徽理工大学委员会谈心谈话制度》,规定无论是校领导、处级干部还是支部书记,都要主动关心教职工。尤其要求学院(部)建立院(部)领导对口联系青年教师制度,让学院(部)的领导定期找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释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三是进一步拓展教师话语权,通过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教授座谈会、校情通报会,落实校领导民主接待日制度等方式,畅通教职工诉求反应渠道,及时化解矛盾,进一步突显了人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三)强化保障,在使用人才上下功夫

学校一直致力于为教师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着力打造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良好平台。一是在工作场地上给予保障。通过有效整合校内办公用房、实验室用房资源,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并配备了必需的办公设备。二是在组建团队上给予保障。通过组建高校领军人才团队、院士科研团队、优秀创新学术团队等方式,发挥外引领军人才、学术(学科)带头人、课题组负责人的引领作用,通过以高带低、以老带新,有效地整合团队资源,彰显了团队效应。

着力推进引才育才机制创新,要以理念创新引领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最终推进方式方法创新。学校要按照“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思路,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多一些努力,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的实际,破解人才工作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殷凤春. 网络媒介对人才价值实现的影响[J]. 社会科学家,2016(10):128-132.

[2]杨凤菊. 新建本科院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5):63-65.

[3]苏烈翠.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征、问题及D-TEH模式构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61-65.

[责任编辑:范君]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创新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外军装备保障发展变化对我军装备保障机制体制改革的启示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