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空空域开放对飞行救助事业的影响研究

2019-04-17 10:39邱铸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邱铸

摘 要:飞行救助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海上安全有重要意义,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对海上救援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考虑到飞行救援事业主要活动空间出现变化,因此,开放低空空域会对海上救援带来一定机遇和挑战,还应注重内陆抢险救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其成为海上救援工作的一部分。

关键词:低空空域;海上救援;飞行救助

前言:低空空域是航空活动的重要场所,利用航空交通工具,能满足农业、工业、渔业等行业的运输要求,并且在抢险救灾、医疗卫生、科学实验及海洋监测等领域,同样需要依靠通用航空活动。飞行救助事业的良好发展,可促进通用航空领域的发展,并且低空空域的有效开发,可保证飞行救助活动高效开展。

一、空域开放

空域开放能扩展我国通用航空活动空间,对航空领域发展有直接影响,现行空域管理制度规定,由空管委統一管理航空活动,民航指挥管理航路,军航管理外航路。这一管理机制和空域充分开发和运用的要求不符。并且在进行飞行活动时,需要得到相关的审批,审批程序较复杂,由此造成空域管理质量低下。未来的空域管制,将更多注重低空空域的开发和管理,为各类飞行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场所,并推动空域管理改革[1]。从低空空域开放对飞行救助事业的影响来看,可发现主要体现在扩展救助规模、丰富飞行救助路径等,从而保证飞行救助效率和质量,能为海上安全活动提供保障,并能减少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开放低空空域对飞行救助事业的影响

(一)海上应急救援任务

在低空空域完全开发的情况下,使得海上应急救援能有效展开,发挥其在保障海上人员安全上的作用,并能完成各类救援任务,确保海上救援满足海上运输安全需求。海上应急救援主要包括海上岛屿救援和海上移动平台救援两部分,根据海上救援任务具体实施救援活动,以便保障各项活动的正常展开。其中海上移动平台救援主要任务为搜索和救援我国有关海域的石油开采平台、客滚船及渔船等,为这类海上活动提供救援服务;海上岛屿救援主要是进行有关岛屿上的疾病转移或者岛民转移等,在上述救援工作开展下,能为海上运输业及各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针对海上应急救援提出相应的管制计划,并从加强海上救援管理入手,确定相应的飞行救助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海上安全事故,安排相应的海上救援人员和保护设施。针对以往飞行救助事业存在的审批程序复杂和时间浪费的现象,在未来的海上救援飞行计划制定上,会更加强调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开发多样化飞行航线,能满足海上救援需求。并且在实施救援活动时,要求在规定搜救空域展开工作,在进行海上搜救前,需要提前申请搜寻任务,当获得批准后,可能由于救助工作和现场实际情况不符,造成海上搜救成功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要从灵活调整搜救区域的层面出发,探索海上救援工作的完善途径,以便促进飞行救助事业发展。

在明确当前飞行救助事业发展弊端的情况下,为我国飞行救助活动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以落实海上救助计划为主,为海上救助飞行活动的展开提供基础条件。在低空空域有序开发下,降低了海上低空空域管理复杂性,并且节省了搜救计划审批时间。低空空域的监控和搜救都属于我国管制范围内,能通过统一管理完成海上救援工作,可保证各类搜救活动实际开展中,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搜救的同时进行报告,极大程度提高了海上搜救成功率。具体来说,低空空域的开发,为我国海上搜救飞行活动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区域重新界定的情况下,实现了海上救援活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能为海上运输提供大力保障。

(二)内陆抢险救灾任务

从低空空域开放带来的影响来看,随着空域搜寻范围的变化,使得内陆抢险救灾活动逐渐成为主要的飞行救助途径,发挥这类救助活动的海上活动安全保护作用,可保证飞行救助事业不断发展,促进海上搜救飞行范围的扩大。内陆地势体现出复杂变化的特点,区域内包括较多村庄和城市,海上活动数量多且复杂,为了做好内陆抢险救灾工作,应紧抓飞行救助事业改革方向,充分考虑陆上救援任务类型和特点,以便明确低空飞行救援活动实施方案,提高飞行救援水平。

在对陆上飞行救助任务来说,主要救援任务包括解救被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困住的居民,以及在被困地区投放救援物资等,这类救援任务有效完成离不开低空空域管理规划的完善,需要将内陆救援活动作为飞行救助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便保证飞行救助活动能落实到各项海上活动中。通常来讲,在丘陵山地等地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相较于其他救援方式而言,飞行救援活动更加快捷,因此应为内陆抢险救灾飞行计划提供适当的飞行航路,使直升机直接进入受灾地区。随着飞行救援任务类型的丰富,森林灭火逐渐成为飞行救援任务的一种,利用飞行救援活动在高空洒下水源,可保证熄火效率,体现出明显优势[2]。尤其在低空空域开放后,航空器可在江河、湖泊上空自由飞行,为飞行救援任务的实施奠定基础。

另外,低空空域开放的条件下,为公路救援提供了新的救助措施。由于高速公路通常建设在偏僻地区,当发生交通事故后,无法保证救援设备及时到达,由此延误了救援时间,导致救援成功率较低。在飞行救助事业不断发展中,当前公路救援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航空器飞行不会受到交通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救助人员和设施能及时达到事故场地,之后进行伤者转移,为救援活动高效展开提供保障。从以上阐述可知,在开放低空空域后,飞行计划的实施受到较小局限,并且可将救援航空器起降点设计在不同村落,扩展了救助规模。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飞行救助事业始终是社会重点关注问题,是保障通用航空活动稳定展开的关键。在开放低空空域的条件下,为飞行救助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提高飞行救助效率,确保海上人员安全。并且低空空域的开发,使得飞行救助受到的局限不断缩减,在各个地区可设置救助飞行器起降点,快速转移受伤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嘉.低空空域开放对飞行救助事业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10):10+12.

[2]董雄伟.低空空域开放对飞行救助事业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