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枫
摘要:笔者通过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以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渗入就业创业内容相结合展开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论述。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就业创业
随着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如此激励的就业竞争当中,只有具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另外,“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和深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学生就业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影響。
一、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
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但是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就业法律知识欠缺、就业维权意识薄弱、就业契约意识薄弱、就业守法意识薄弱、公平就业意识薄弱等现状,具体表现在,对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和保障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知识欠缺,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当其合法权益遭受到侵害时,很多高职生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例如在求职过程中,很多高职生受到学历歧视或户口歧视以及年龄或者疾病等,在具体工作中受到严重不公品对待。另外,很多高职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时,没有仔仔细细对劳动协议进行阅读,草率就签定了协议,甚至不少学生存在被强迫、面对霸王条款无能为力的情况,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劳动者自愿、平等、公平的就业权利,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另一方面,部分高职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中脱引而出,不惜铤而走险,伪造学历证明或资质证书。基于此,在思政课程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维权意识、契约意识、公平意识和守法意识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很很必要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在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思政教育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教育,这是顺应法治社会发展、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中保障法律权益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应重视好和利用好这门课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法律就业意识、创业意识的基础性和衔接性作用,培养其成为懂法、知法、守法、护法素的好公民,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就业法律意识、创业法律知识。
二、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在培养高职生法就业中职业道德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但是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中,首先频繁地换工作、找工作现象,在敬业精神方面,高职生奉献意识明显不足,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功利主义倾向突出,虽然有成就一番作为的美好理想,但是缺乏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高职生虽已独立生活,但大部分学生还未能从经济上完全自立,尚不能完全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表现在其内心充满矛盾,理想充满变数,目标远大但缺乏可行性,经常采取极端立场对人对事,缺乏深度和广度,且易情绪化等。另外,甚至部分学生存在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玩忽职守、待遇挑三拣四、混吃度日的情况。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中加强培养高职生法职业道德培养是极其必要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在培养高职生法就业中职业道德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思政教育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或创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是顺应法治社会发展、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中保障法律权益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应重视好和利用好这门课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基础性和渠道性作用,培养其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好公民。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中加强培养高职生法职业道德培养,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总之,加强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职生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渗入就业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随着全国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双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业创新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的新追求。高职思政课立马当先,思政课堂文化建设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文本,突破教师的强势主导话语权,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堂文化模式的构成应多样化,提高思政课堂文化的品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亲和力我国高职院校统一开设的思政课程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双创”目的在于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务必要注意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讲述创业相关的内容知识,比如公司注册流程、创业政策性方针、创业扶持基金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者可以一起寻求契合点”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础,是核心。教师注重创业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积极的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意识,成长为未来的创业主体。高职教师要做好就业指导,就必须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使二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高职生就业才能更加有效率,才能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能缺席对学生现实困境的指导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学生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以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渗入就业创业内容三个方面说明了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司娟.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J].才智,2016(13):140,142.
[2]李萱.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培养全过程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高永梅,沈海娟,王玲.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5(5):43-47.
[4]王馨.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的有机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11):98.
[5]孟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J].速读(上旬),2017(12):60.
[6]吴宝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团队精神培养为视角[J].青年时代,2017(9):13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