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莲
(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机制是颅内动脉壁出现囊性膨出,导致蛛网膜下腔处出血,患者伴随剧烈的头痛,甚至可能引起意识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中以介入栓塞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案的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因此得以广泛应用[1]。虽然该治疗方案为微创治疗,但是患者术后仍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而影响术后恢复,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该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作用。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共计84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42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4±0.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2.3±0.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线性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该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23.8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8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心理干预应作为患者术前早期护理的干预重点。患者术前产生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会降低患者痛阈,术中及术后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将影响术后的预后。脑动脉瘤患者由于起病急,短时间内出现功能障碍,因此焦虑、担忧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治疗过程及手术治愈情况,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帮助患者尽早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2]。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要做好关于介入治疗的宣教工作,讲解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介入治疗的方法、目的及意义等,并向患者说明该治疗方案为微创治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且术后的恢复快等。并耐心的解答患者的各类疑问,告知患者在术前及术中等注意事项。通过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升患者依从性。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术后的卧床体位以及在床上的活动方法,并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技巧等,通过术前早期干预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术后及早的拔掉导尿管,并鼓励患者进行自行排尿,以降低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注意患者饮食的科学合理搭配,多以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用蔬菜及水果预防患者便秘。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春次部位的状况,避免发生血肿及出血现象。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避免发生栓塞等不良症状[3]。
综上所述,针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