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小青,黄晶晶
(睢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徐州 221200)
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癌症,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一位[1]。通常肺癌在发现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加之生理的负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65.54±3.51)岁;病程为10个月-4年,平均(1.62±0.54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9-76岁,平均(58.25±2.58)岁;病程为8个月-4年,平均(2.04±0.6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进一步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预防措施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为:(1)心理干预:肺癌患者普遍对肺癌缺乏了解,加上化疗时间较长,患者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加上经济负担,很多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找出给患者造成困扰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护理措施。①知识宣讲。治疗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讲解肺癌的病因、进展、手术、放化疗等各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对肺癌一定了解,正确看待肺癌的治疗,提升患者的依从度。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家人般的关心,掌握患者的实际所需,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③构建舒适的病房环境。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布置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找到归属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治疗。(2)饮食指导:一般情况下,6-7周为放化疗的一个周期。在此期间,容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体重减轻、恶液质等情况[2]。对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和生理特征为患者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达到身体所需,增强抵抗力。引导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的食物。(3)疼痛护理: 部分肺癌患者会出现癌性疼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对此,护理人员设法转移其注意力,陪患者聊天、播放其喜欢的电视节目等。(4)生活护理。引导患者家属、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也可举办兴趣比赛等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强化体制。
采用SAS和SDS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用比例(%)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x±s)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的评分分别为(23.6±1.5)、(26.5±6.3)、(20.7±5.9);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18.8±3.4)、(20.3±4.1)、(18.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尚未明确肺癌的发病原因,有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于吸烟、生活环境、从事职业、电离辐射等有一定关系[3]。用于治疗肺癌的方式主要为化疗,对患者病情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且化疗时间长,患者极易发生不良反应,逐渐对治疗失去耐心,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肺癌患者多为中晚期,预后效果较差,患者的痛苦程度较为严重,生存质量较差。有报道指出采用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逐渐被推广,临床开始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综合护理则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总而言之,对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