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畅 陈 勇 黄欢彩
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东和平 517200
冠心病属于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对人体身体健康危全性较高,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冠心病发病率直线上升。而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高血脂又是主要诱因,也是引起此病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为了提高患者生命安全,多以他汀类降脂治疗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常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此药物效果显著,其对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变、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2]。但由于不同个体在服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本次研究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他汀类降脂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改变、冠心病发病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2017年1~9月作为研究时段,对200例以上时段内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研究,以上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并以随诊情况,按是否规律服药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与观察组(112例)。观察组患者中49例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年龄45.9~85.5岁,平均(65.8±10.7)岁,冠心病病程1.5~12.9年,平均病程(6.6±4.2)年;对照组患者中30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46.2~84.8岁,平均(65.1±10.3)岁,冠心病病程1.3~13.0年,平均病程(6.8±4.0)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以下数据对比。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诊断标准:心绞痛现象;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和与情绪或劳力有关,即停下休息时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min后能迅速缓解症状;肌钙蛋白、心肌酶升高低于两倍正常值;一过性两个导联ST段下移超过0.1mV;运动试阳为阳性者;1支以上血管狭窄超过50%者[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与我院签署知情书者。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心衰严重者;感染性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先天性心脏病变者;糖尿病者[4]。
患者病情明确后,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J20170008)治疗。观察组即为规律服药治疗者,口服,QN,10mg,连续服用12周。根据患者血脂水平达标情况对用药措施进行调整。对照组即为不规律服用瑞伐他汀钙治疗者,也没有定期进行复诊与血脂水平监测。
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酰)、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血液检测器,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5]。
应用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用(±s)表示,采用t检验;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比较(±s)
表1 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比较(±s)
组别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 112 治疗前 5.35±1.15 13.66±2.16 2.40±0.51 4.40±1.35治疗后 4.11±0.77 10.11±1.15 1.51±0.37 2.47±0.75 t 9.482 15.353 14.949 13.226 P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88 治疗前 5.40±1.18 13.71±2.20 2.37±0.52 4.42±1.42治疗后 4.80±0.98 12.01±1.15 1.94±0.45 3.74±1.03 t 3.669 6.424 5.866 3.636 P 0.000 0.000 0.000 0.000 t治疗后 5.577 11.598 7.415 10.085 P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s)
表2 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s)
组别 n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观察组 112 治疗前 6.78±2.17 3.37±1.68 1.25±0.47 4.08±1.38 4.18±1.25治疗后 4.68±0.37 1.58±0.18 1.70±0.39 2.55±1.17 1.08±0.28 t 10.096 11.212 7.798 8.950 25.6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88 治疗前 6.69±2.18 3.39±1.39 1.30±0.48 4.10±1.50 4.27±1.19治疗后 5.29±1.27 2.09±1.27 1.51±0.27 3.58±1.38 2.48±0.55 t 5.205 6.477 3.577 2.393 12.809 P 0.000 0.000 0.001 0.018 0.000 t治疗后 4.832 4.199 3.894 5.709 23.369 P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血脂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2/112);对照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4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猝死2例,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2%(9/88),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6.757,P=0.009)。
冠心病是心血管多发病,引发此病症的主要原因为高血脂,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多以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控制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6-7]。而在冠心病发展中,血脂导常主要是指TC、TG、LDL-C异常增高,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易引起心血管事件,是目前冠心病防治中的主要措施[8]。
现在,临床多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其是一种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其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9]。本次研究显示:两组血脂水平、血液流动学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中,由于对照组患者未按规定服药,故在血脂水平、血液流动学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的治疗中,效果低于观察组(规律服药)。此外,他汀类降脂药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TC水平,将细胞内的胆固醇清除,有效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10-11]。本次研究示: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1.8%、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患者未按规律服药,病情进一步进展,使得血脂水平并不能达标,进而增加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12-13]。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定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规律性随访,发挥医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血脂水平,进而提高预后效果[14-16]。
综上所述,他汀类降脂对改善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