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婵
摘要: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多层系含油,下古生界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区下古生界潜山是目前济阳探区潜山发现油气最多的地区,且表现为富集高产、油性好的油藏特点。但是前期钻探过程中也有像埕北816、埕北40和埕北古6等井失利。初步分析圈闭的有效性是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系统梳理该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圈闭,总结圈闭发育规律,建立圈闭发育模式。对典型油藏进行深入解剖,特别是失利井分析,总结成功井和失利井在圈闭有效性方面的差异性,指出圈闭有效性的主控因素。对埕岛地区的潜山圈闭进行系统地评价,指出下一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关键词:埕岛潜山;圈闭有效性;构造解释;侧向封堵模式
引言
埕岛-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西南部的浅海海域,包括埕北断裂带、埕北低凸起、埕岛东部斜坡带和桩海地区等多个构造单元。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界处,有利勘探面积约600km2。自1988年在埕北低凸起钻探埕北12井发现埕岛油田以来,一直在胜利浅海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现了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等八套含油层系,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截止目前,埕岛地区已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亿吨。埕岛下古生界潜山共完钻探井61口,其中工业油流井27口,低产油流井3口,油气显示井10口。共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346.53万吨,控制储量512.77万吨,预测储量3229.82万吨。埕岛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发现最多的区带(图1)。
埕岛潜山受构造和储层以及油气运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成藏复杂,特别是圈闭有效性缺乏评价,如相邻断块油水关系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圈闭有效性是需解决的问题。
1.构造解释模型再认识,落实构造特征和圈闭发育
埕岛地区自古生界之后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三个大构造运动阶段和两次应力转型期,造成了埕岛地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构造控制下,圈闭的发育和地层的展布也很复杂。因为下古生界沉积是比较稳定的,因此通过对地层对比,厘清地层的残留情况,通过对中排山多条东西和南北向地层对比来看,不仅大的控山断层控制地层展布,小的内幕断层也对递呈和构造有控制作用,所以对这个地区的构造解释模型有了新的认识。带着这种新认识,我们系统的对中排山和东排山进行了小网格(5×5)高密度精细的构造解释,断层精细刻画合理组合,合成记录标定建立速度场经变速成图,重新落实埕岛地区构造圈闭。以中排山为例,从平面上来看,北东正向断层控带(胜海古2、埕北古4、东部断裂带),东西反向断层切割构造带形成一系列断鼻断块圈闭,前两个基本探明和控制,东部断裂带勘探程度低。通过圈闭有效性的分析,打开东部断裂带勘探局面。
2.油藏精细解剖基础上,分析圈闭有效性控制因素
埕岛地区四面环洼,油源比较充足,并且供油窗底界决定潜山成藏底界,埕岛潜山与桩东凹陷烃源岩直接对接深度达 5000m,因此5000m之上均有成藏可能;埕岛地区奥陶系全区分布,储层也比较发育;下古生界被古近系湖相泥岩和中生界底部泥岩覆盖,盖层整体上普遍有利。所以油气能否成藏主要看圈闭保存,关键是断层的封堵性,断层的封堵性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垂向的封堵,另一个是侧向的封堵。埕岛潜山多数断层在成藏期已经停止活动,导致断层纵向疏导能力差,圈闭能否成藏取决于断层的侧向封堵条件。
(1)成藏期活动断层控制形成的圈闭成藏主控因素
从目前钻井情况来看,成藏期活动的埕北断层附近圈闭成藏差异大。埕北断层一直活动到现今,影响了断层的纵向和侧向封堵性。下面具体对埕北断层附近的井的成藏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成藏控制因素。例如,CB304井埕北断层对盘,对接的是Es1底部地层,而在这一带Es1底部砂岩发育,20-30m。侧向封堵不利,含油高度低200m;而埕北307断块埕北断层下降盘对接中生界地层,侧向封堵有利,含油高度500m。通过典型油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对盘不同岩性侧向封堵性的差异性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
(2)成藏期不活动断层控制形成的圈闭成藏主控因素
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早期活动断层以后期胶结作用为主,导致断裂带致密化,斷裂侧向具有一定的封堵作用。CB313块是受正向老断层(成藏期不活动断层)控制成藏,并获高产,证实了早期不活动顺向断层具有分割性,控制油气成藏;埕北古斜405井是受反向老断层控制成藏,所以说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早期活动断层,都具有侧向封堵性,控制成藏,这样就为我们之后的圈闭评价提供了方向,老断层控制的圈闭具有一定的封堵作用,是有利的圈闭,大大拓展了埕岛潜山的勘探空间。
3.完善了潜山圈闭封堵模式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潜山的几点新认识,完善了埕岛地区潜山油藏得4种侧向封堵模式图(图2):
(1)内幕断层形成的断块,断层具有分割性,控制成藏
(2)反向断块,断开风化壳(和内幕)含油高度达
(3)走滑断裂侧向封堵普遍好,基本不受断距影响
(4)顺向断块断开风化壳,不对接内幕储层才成藏
4.结论
1.明确了构造特征及圈闭发育规律,指出下古生界潜山受构造控制主要发育受顺向断层、反向断层和内幕断层控制形成的圈闭。
2.潜山圈闭盖层条件整体较好,断层多数成藏期不活动,垂向封闭,保存关键取决于断层的侧向封堵。早期断层受后期压实和胶结作用,具有分割性,控制油气成藏;长期活动的断层控制的圈闭油气成藏复杂,断层对盘岩性的侧向对接是关键。指出顺向断块和早期断层控制形成的圈闭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
参考文献
[1] 曹高社,赵太平,冯有利,等. 豫西后造山阶段存在变质核杂岩吗?[J]. 地质论评,1997,43(4):365- 371.
[2] 任建业,庞雄,雷超,等. 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和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分析及其对南海陆缘深水盆地研究的启示[J]. 地学前缘,2015,22(1):102-114.
[3] 郑亚东,曾令森,李健波,等.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J]. 地质科学,2009,44(3):811-824.
[4] 李理,钟大赉,杨长春,等.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滑脱构造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2):521-530.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