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缘湾感恩广场绿化重建提升改造工程探析

2019-04-16 03:57缪沁园
福建建筑 2019年3期
关键词:厦门市广场设施

缪沁园

(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1 提升改造工程概况

厦门市地属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润多雨,空气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年降雨量可达1200mm,受太平洋温差气流影响,夏季多遇台风侵袭。

五缘湾感恩广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五缘湾环湾滨水休闲带内湾,占地面积6.73hm2。整体地形呈环状分布,周边紧邻住宅小区、医院,是全国首个以关爱残疾人士为主题的活动广场。因规划布局不合理、后续管养不到位并遭受特强台风“莫兰蒂”袭击,被列入厦门市灾后重建项目,进行景观提升改造。

基于感恩广场改造前现状如图1所示,该景观改造主要集中解决“空间布局、公建设计、植物景观”3大方面问题。

1.1 空间布局

广场开放性空间布局松散,主题广场隐藏于五缘湾滨水内侧,硬质铺地面积较小,使用效率不高,同时与周边生态景观融合性不强,选址又紧邻医院疗愈区,相互造成干扰。交通组织也较为杂乱,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整体场地缺乏功能性系统布局,感恩广场分区图如图2所示。

1.2 公建设施

广场设施风格不够统一协调。只注重考虑适合残疾人活动的无障碍设施,部分区域服务性设施设置不足,功能性较为单一。同时,因施工质量把控不严、后续管养不到位,导致配套服务设施呈现破损衰败的情况,如夜间照明设施基本损坏,无法满足照明需求。且前期设计阶段,未充分结合滨海景观,缺少亲水性设施。

1.3 植物景观

因现状场地土壤贫瘠且呈板结状,导致苗木长势不良。部分区域植物配置未统筹考虑,种植密度过大,杂乱无章,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其他区域群落相对单一,组团关系凌乱,植物空间杂乱,遭受特强台风“莫兰蒂”侵袭后,大量植物倒伏,急需优化提升。

图1 感恩广场改造前

图2 感恩广场分区图

1.4 文化内涵

广场未充分体现关爱残疾人士的主题,也未突出地域性植物特色和人文精神,无鲜明的景观特征,缺乏独特性。

2 提升改造策略

2.1 设计理念

感恩广场地处五缘湾内湾,毗邻五缘湾湿地公园,为远处日圆桥景观节点,周边高端医院和住宅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周边市民迫切需要一个可供游憩的活动区域。而原广场受台风影响日益破败,设施老化严重,景观观赏性较差,不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故进行提升改造。

改造以灾后重建为主旨,景观提升为重点,力求通过打造一个生态、休闲、游憩、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广场活动区,展示厦门现代化港口城市景观的新形象。

该改造以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倡导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即设计遵从自然的固有价值和自然过程,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坚持修复为主,重建为辅,为民众提供亲近、感受、回归自然的开放空间。

2.2 使用功能

2.2.1整合场地空间

广场是城市和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是社会融合的体现[1]。因此,广场空间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该广场提升改造,结合本广场基址条件及现有周边景观建设情况,优化广场景观布局,使之形成外开放,内私密的弧形景观序列。以开放性的外侧广场为主体景观活动空间,内侧则通过种植绿化、植物配置等手法增设相对私密的景观空间作为辅助空间。

2.2.2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场地条件及周边已建成的功能性区域分布,优化场地空间布局,将广场分为“动”“静”“慢”3个主要区域。“动”区与周边住宅群相邻,将原有内侧广场调整至此处形成开放空间,满足该片区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同时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游憩型景观空间;“静”区与附近医院医疗区、特护区相邻,以安静、休闲、疗愈为主题,意在提供一个相对隔离、舒适的景观环境,服务于病人、游客等;“动”“静”两区通过“慢”道串联,“慢”道沿五缘湾内道环状分布,结合内湾海景形成以骑行、漫步为主题的慢行系统。

2.2.3梳理道路交通

合理地规划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及生态园路等交通流线组织,改善原广场道路交通过于零散、破碎的问题,实现人车分流。同时,结合五缘湾内湾环状式的临水景观带,布置自行车道,完善城市骑行交通系统建设,贯彻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满足市民游憩、运动等多重需求。临近医院的安静区域内仅布置三级园路的生态小径,供医院内患者的休息静养,同时丰富了步行游览路线。

2.2.4提升服务设施

除保留原广场关爱残疾人士精神的主题雕塑外,对座椅、长廊、标识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均重新规划增设,改变原有较为单一的设施功能形式,并进行艺术性提升。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结合周边环境,以厦门市市鸟白鹭为设计元素,将“白鹭展翅”艺术化处理,构建造型开放性景观长廊。在保留广场原有内涵外,提升整体环境的艺术性、观赏性,增加场所感。

2.3 生态功能

2.3.1海绵城市设施

近年来,国内城市多遇暴雨水频发的难题,结合城市绿地而建的海绵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厦门市年降雨量可达1200mm,也存在城市内涝的风险隐患。设计中通过“渗”“滞”“用”等工艺,进行海绵设施布置,广场、道路采用陶瓷透水砖、透水沥青、聚氨酯透水材料所构成的渗透性铺地材料,统筹协调并结合景观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绿地滞留设施,消纳净化大量的雨水,使其成为净化、吸收、再利用的自消型生态性广场,如图3所示。

图3 感恩广场海绵城市设计

2.3.2抗风抗逆型港湾

厦门市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感恩广场地处五缘湾入海口,夏季多遭受台风侵袭,且现状土壤土质较差,多为贫瘠的沙质土壤。除尽量利用或保留现场原有生长良好、树形健壮、冠幅完整的乔木外,植物配置上选择抗风、耐盐碱的植物作为基础树种,如榕树(Ficusmicrocarpa)、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华棕(Washingtoniafilifera)、银海枣(Phoenixsylvestris)、黄槿(Hibiscustiliaceus)、海杧果(Cerberamanghas)、秋茄(Kandeliaobovata)、露兜树(Pandanustectorius)、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等适生植物,形成区域性植物景观生态防护屏障。

2.3.3乡土型城市绿肺

植物配置以“留”“理”“特”为原则,保留原有生长良好、树形健壮、冠幅完整的乔木,并考虑经济性尽量减少原有乔木的移栽;梳理台风造成的死苗、严重偏冠、短期内难以恢复观赏状态的乔灌木,为花化、彩化留出空间;选取适应厦门气候、抗风、耐盐碱的彩叶和盛花植物配置,突出植物景观特性。现状广场以原有朴树(Celtissinensis)、苦楝(Meliaazedarach)、榕树等乡土树种为基调,同时采用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木棉(Bombaxceiba)、刺桐(Erythrinavariegata)、美丽异木棉(Chorisiaspeciosa)、黄花风铃木(Tabebuiachrysotricha)、黄花槐(Sennasurattensis)等观花植物,增强季相特征。水生植物选用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生美人蕉等,其根系可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元素,净化水质、解决水体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改善水质的同时也提升观赏性,如表1所示。

表1 感恩广场功效型植物配置表

2.3.4鸟类保育过渡区

五缘湾片区生活着9科25种湿地水鸟和17科29种山林和农田鸟类。其中,拥有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感恩广场结合周边湿地景观,为形成白鹭集群繁殖地,打造候鸟南北迁徙的“驿站”,保留现状未被损毁、长势良好的植被群落,保证在短期内形成大绿量的基础上,配置鸟类友好型树种,如苦楝、杧果(Mangiferaindica)、杨梅(Myricarubra)等,为鸟类栖息提供食物和繁殖场所。在水域边界,配置相应适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相交替,创造适宜候鸟和迁徙鸟类的生态栖息场所。

2.4 文化功能

2.4.1体现在地文化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不但是地方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打造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2]。五缘湾是厦门岛上唯一一块集水景、温泉、植被、湿地、海湾等多种自然资源于一身的风水宝地,还有大量的畲族文化等人文景观。本次感恩广场的提升改造工程,充分挖掘了具有鲜明的八闽山海特色地域文化,通过图腾、象形等方式将此元素结合在广场的硬质景观中,传递城市文脉。

2.4.2突出精神内涵

城市广场的多元性,不仅在于功能的多元,更在于内在精神的丰富。为了延续感恩广场“关爱残障人士·感恩有你”的主题精神,除保留原有主题雕塑外,改造过程中意通过契合关爱感恩精神的雕塑景观小品,布置于在广场各空间内,营造一个关注、关爱残障人士的浓厚氛围,同时也突出了开放性活动空间所具有爱心温暖、积极阳光的精神内涵。

2.4.3展现植物文化

处于台湾西岸的厦门,因地理位置特殊性产生了传统、地缘、海洋碰撞交流的文化氛围,园林植物配置呈现出鲜明的景观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4];榕树作为闽台古典园林的特色,盘根错节、枝叶繁密、终年常绿的植物景观,是闽台园林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3]。该改造工程也在保留现状树种的基础上植有大叶榕、榕树、菩提榕,不仅考虑了具有抗风抗逆性的适生性,同时也在植物文化中突出了闽台特色。

3 结语

五缘湾感恩广场绿化重建提升改造工程,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遵从“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厦门市灾后园林绿化重建与景观提升建设导则》为指导精神,景观提升为重点,从功能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空间设施、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的全面性提升,旨在创造一个多元的景观空间,满足人性需求,延续地方文化,着力于打造一个集游憩、休闲、观赏、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市广场,构建城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重要的一部分,亦是厦门城市形象与地域人文的最佳代言者。

猜你喜欢
厦门市广场设施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民生设施非“摆设”
在广场上玩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