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仙浴湾镇宁家村,好媳妇王东权的事迹赢得人们交口称赞。从嫁到婆家那天起,她便和丈夫共同照顾家中六位老人,其中两位老人身体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这样一副在许多人眼里重如千钧的担子,王东权一挑就是27年。王东权用爱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书写了一个至孝至善的感人故事,她也先后被评为感动瓦房店十大人物,获得大连市道德模范和大连市爱心孝子等荣誉称号。
王东权和大她一岁的丈夫梁平打小一起长大,不过那个年代人们非常单纯,两人关系并不像今天的男女朋友。直到有一天,梁平家托人上门提亲,王东权突然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早就喜欢上了梁平:“就是觉得他人好,是能让人感觉很踏实,可以依靠的那种人。”
但对于这门亲事,亲朋好友大多不看好,因为梁平的家庭实在是太特殊了:家中有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父母虽然50多岁,但妈妈身体不好,而且还有一个姑姑、一个叔叔,两人因为身高都不足一米、智力不及孩童,一直跟着他们一家生活。结了婚一进门就要面对6个老人,婚后的日子该咋过?不过,沉浸在爱情中的王东权并没有那么多担心:“和喜欢的人一起承担,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1992年,21岁的王东权踩着红布,走进了一街之隔的梁家大门。
大红的喜字还在门上张扬着喜气,王东权便开始了角色的转变,还来不及享受新婚生活,她就默默地从婆婆手里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孩子的出生,几位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她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怕老人们牙口不好消化不良,她和丈夫、孩子跟着老人们一起吃做得又烂又软的饭菜;婆家奶奶瘫痪在炕上,怕老人长褥疮,她半夜起来为老人翻身、接屎接尿;婆家叔叔、姑姑心智像孩子,所以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她总让他们先吃,他们有时大小便失禁,她也毫不嫌弃地收拾干净。叔叔、姑姑是婆家爷爷、奶奶一辈子的牵挂,她一次又一次宽慰老人,向他们保证,她会一辈子照顾他们。唯一让她想起来便潸然泪下的是,她结婚不到两年,自己父亲患上绝症,因为婆家实在离不开她,她不能朝夕在父亲身旁尽孝,只能抽空去一次医院,拉着父亲的手表达心中的歉疚。
前几年,王东权的婆家爷爷、奶奶和公公相继去世,家里活儿少了,她除了上田里帮丈夫干农活儿,也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头几年她只能在食堂做饭,如今上进的她已经是会使用画图软件,会现场操作设备的技术工人。
看到王东权每天家里家外地忙碌,有人劝她把婆家叔叔、姑姑送到养老院,可她一口回绝,说孝敬老人是小辈的义务,她会坚守自己的承诺,一直照顾他们到老。
操持这么大一个家,王东权从来没睡过懒觉。别人消遣时打扑克、玩麻将,王东权却总是在给老人洗洗涮涮、做家务、干农活儿。因为总是沾凉水,冬天时她的一双手都皴裂了。尽管在别人眼里这样的日子有些艰难,但王东权一点都不觉得苦,她说因为她和丈夫时刻都能互相体谅和心疼对方。
王东权家里有1.3公顷大田,0.2公顷水田,还有1000多棵桃树,心疼丈夫的王东权总是忙完了家里的活儿,就赶紧往田里跑。她说:“只要自己多付出一分,丈夫的压力就会减轻一分,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有一年秋天,王东权和梁平上山干活,在回家路上,通过一个转弯时,她从车上颠了下来,梁平趕紧跳下车把她抱在怀里,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丈夫关切和心疼的目光让她永远难忘。因为摔成脊椎压缩性骨折,她必须卧床休养。那段时间,梁平每天家里家外两头忙,把妻子平时每天干的活儿都担了起来,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一个月下来,王东权养得白白胖胖,梁平却消瘦了许多。
这次摔伤给王东权留下了病根——不能干重体力活儿,腰弯得时间长点就会又胀又疼,但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总是默默忍受着。梁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什么活儿都抢在她前面干。也是从那时起,每天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梁平都会一边和她聊天,一边给她按摩腰部,至今从未间断。
让她每天能量满满的,除了丈夫的疼爱,还有来自家人的理解和温暖。刚嫁到梁家时,一下子做这么多人的饭,王东权还有点把握不准量,有一天做的饭竟然不够吃,急得她在一边直掉眼泪。婆家爷爷、奶奶见状赶紧安慰她:“孩子,我们早晨吃多了,根本就不饿,午饭我们就不吃了。”明显的谎言透出老人的善意和宽厚,让她心里顿时放松下来。
王东权的公公性格内向,平时言语不多。吃饭时老人总是把她爱吃的菜轻轻地推到她跟前,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她心里感到暖暖的。婆家叔叔、姑姑虽然心智和小孩子一样,可他们也知道王东权的好,尽管不会说话,可眼神中流露出对她的感谢和信赖。在王东权儿子还小的时候,一个炎热的中午,王东权发现,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的姑姑,竟然在给她沉睡的儿子用扇子轻轻地扇风、驱赶苍蝇,她内心柔软的地方一下子被触动了。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温馨和爱的家庭里,王东权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也从中体会着幸福和甘甜。
27个年头,上万个日子,王东权就像拧紧了发条的钟表,除了忙活田地里的农活和打零工,就是不停地围着老人们转。许多人感到难以做到的事在王东权看来都非常平常,因为她的妈妈和婆婆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王东权的原生家庭也是个大家庭,父母对爷爷奶奶十分孝顺。当初她和梁平结婚时,对梁家情况了如指掌的父母也没有阻拦,只是嘱咐女儿:“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过门后就要好好对待老人。”王东权的婆婆嫁过来时,也是多年照顾两辈四位老人以及残疾小叔子和小姑子。这一切都让王东权在心里认定,孝敬老人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王东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儿子打小就特别孝顺懂事。有好吃的东西,他都想着留给有残疾的小爷爷和姑奶奶吃,放假在家时,还主动帮着父母给老人倒水端饭。
王东权不仅让孝老爱亲的美德在小家庭内传承,她还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得到善待,安享晚年。看到村里有的媳妇平时在家和公公婆婆几乎没交流,王东权会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现在他们家的气氛融洽了许多。
邻居家有一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儿媳妇脾气不好,经常训斥老人,王东权忍不住多次出面劝导:“老人也不容易,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拖累别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也许将来我们身体还不如他们,善待现在的他们,也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多次劝说之下,那家的儿媳妇对老人态度开始改变了。
王东权的孝行感动着邻里,周围的许多媳妇都把她当标杆,在她的影响下,孝老爱亲在村里已成为风氣。
她个子不高,身材单薄,穿着一件发旧的运动服,还没开口脸上就挂满笑容。但就是这样一个外表瘦弱的女子,用自己的善心孝行,让梁家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王东权刚生下儿子不久,小姑子就猝然离世,正在哺乳期的王东权狠下心,给幼小的儿子断了奶,尽心陪伴安慰公公婆婆,让他们从悲伤的阴霾中解脱出来。王东权的婆婆性格耿直,婆媳之间难免有时会磕磕绊绊。有一次,她把穿过的旧衣服拆了做抹布,婆婆责怪她不会过日子。她委屈过后,设身处地地想,过惯苦日子的婆婆节俭惯了,她也是把自己当自家孩子才直言不讳的,想开了也就理解了。
她像亲孙女一样孝敬婆家爷爷、奶奶,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她拿出对待孩子的耐心,精心照顾智力有残缺的婆家叔叔、姑姑;她尽一个妻子的责任,让丈夫能在外为家庭安心打拼。付出孝心和善良,将幸福送给家人,也终将得到温暖的回报。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她教会了孩子如何去爱,如何被爱。
王东权的儿子11岁时,有一天上午出门没回家。这种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当时还没有手机也无法联系。直到下午,一脸焦急的王东权在门口看到儿子远远过来,正要发火时,儿子将背在身后的手抽出来,把一束康乃馨送到她面前,开心地说:“妈妈节日快乐!”原来,这天是母亲节,儿子和同学骑着自行车往返40公里路,到复州城给她买来一束花作节日礼物。
如今,王东权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武汉工作,闲暇之际,母子俩经常通过微信聊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在外游子对母亲的满满心意:“妈妈,本命年的衣服你不用自己买,我全包了。”“妈妈,上次给你买的化妆品用完了吗?”“妈妈,给你买个包包,奖励你辛苦为了这个家操劳。”
24岁的儿子也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小伙子说:“将来我要找的媳妇,一定要像妈妈一样有爱心、善良。我也会努力,为家人分担生活的不易,一家人一起享受生活。”
老人健康、丈夫体贴、儿子孝顺,这样的生活让王东权知足、甜蜜、心安。
(摘自《辽宁日报》2019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