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要求,主要是针对记叙文写作而言的。诚然,记叙文的基本特征是写人记事,然而倘若只是用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写某个人或几个人做了一件或几件事,未免过于贫乏单调。因而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尤其是描写,几乎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描写,如同天空中变幻多姿的云彩,犹如大树上葱郁茂密的枝叶,会令人物与事件形象生动、充实饱满。缺少描写的记叙文,虽笔墨简省,但不免干瘪枯瘦。即使像海明威那样的"冰山”写作,同样少不了必要的描写。
例如《老人与海》开篇就有一段描写: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儿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子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海明威用笔简洁,而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俯拾即是。典型的色彩描摹、生动形象的比喻、画面感极强的肖像描写,让读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记叙文中的描写有多种类型,简而言之:一类是人物描写,一类是景物描写,一类是场景描写。后二者也可统称为环境描写: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通常借以映衬人物或情节。
如201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独轮车》中的片段:
乍暖还寒初春时,一条歪歪曲曲的泥泞小路从北边挤进山脚下的小村子,又被迟迟才离去的寒风从南边赶了出去,撞向天边,碎成几缕惨淡的云。
他懒散地靠在村口的路牌下,身边停着一辆独轮车。“丁零零”,孩童骑着色彩缤纷的自行车,两个轮子在石子儿上唱着愉快的歌;“突突突”,一位老大爷骑着三轮车,车上装着石料,三个轮子在泥水中稳载着对新房的憧憬;“都嘟嘟”,一个长发青年开着并不闪亮的轿车呼啸而过,四个轮子狂野地掀起一片片泥渍。
在这段文字中,无论是歪曲的泥泞小路、寒风、惨淡的云等环境描写,还是对各种车辆的“丁零零”"突突突”"嘟嘟嘟”等场景描写,都形象生动地渲染了小村路口既喧嚣又寒凉的特点,从而对后文中人物“凄凉”的心理起到不可或缺的映衬作用。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通常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必要时还会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能是外貌的细处,也可能是语言、动作的细节,还可能是心理活动的细微变化。
如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王大爷的早餐店》中的片段: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儿。总是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面也因水汽侵蚀,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儿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有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儿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呀?”
对,王大爷做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呀?”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儿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儿呢。”
这段文字中对王大爷既有外貌描写“皱纹都特别可爱”,也有神态描写"笑眯眯的”,还有语言描写"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儿吃的老邻居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王大爷的诚信、开朗、幽默、和善。除对王大爷的描写以外,文段中还有对话的场景描写、店面的环境描写,并以吃客的表现侧面烘托了王大爷的性格与为人。
此外,人物描写的方法并非单单只用于描写人物,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会将动植物(甚至无生命之物)拟人化来描写。
如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农之月令》中的片段: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
这里的蚯蚓“摇头晃脑”"聪明得紧”,仿佛一群调皮的孩子,画面生动逼真,形象地再现了
夏至田埂上蚯蚓聚会的场面,读后令人会心一笑。
除人或物的描写以外,景物描写或场景描写,通常還会涉及实景描写与虚景描写、远景描写与近景描写、动景描写与静景描写、宏观描写与微观描写、简笔勾勒与繁笔渲染等。有的写人记事作品,甚至将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
如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逃离"智慧”的周庄》中的片段: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沉的呜咽声……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突起的手直逼眼前小费。”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这段文字中,“石桥”"西式咖啡馆”是实写,"苟延残喘中有低沉的呜咽声”等是虚写;“唱支船歌”与“小费”的对话是动景,“双桥横亘”则是静景;"岁月斑驳”是宏观描写,"青筋突起的手”是微观描写……此外,文章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联想、对比等表现技巧,从而凸显了周庄被“商业智慧”裹挟下的种种现状,令人深思,振聋发聩。
总之,记叙文中的描写,一是不可缺少,二是类型要多元,三是方法要多样。只有自觉增强描写意识,才能让写人记事更形象生动、丰满充实,才能写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和事件的丰富意蕴。当然,这不是说写记叙文一定要无原则地堆砌描写,而是要恰合时宜、巧妙安排。
碰撞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王心宇
云,墨团般晕满整个天空,水汽从云层滑落,裹挟着寒意凝成珠粒,顺着秋风斜斜地洒落在他的臂膀上。雨珠碎裂,不见踪影,唯有碰撞后逸散出的寒意,顺着毛孔,切入体肤,微微刺痛他的神经。
马上要中秋了。
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点击数字键,输出一串无比熟悉的数字。或许不愿听到电话那头因劳累和寒冷而略带沙哑的嗓音,他犹豫了一下,关闭了拨号界面,点开短信,在“联系人”一栏选了第一个,打字、发送。
“妈,中秋晚上回家吃饭。”
刚锁了屏,屏幕骤然又亮了起来。沉寂已久的“精神病院”——一个名字戏谑的高中同学群——突然有人冒泡了:“中秋放假苏州聚吗?”他的那些好哥们儿纷纷响应,其中一个问他:“哎,你来吗?”他也没多想:“好,去玩玩。”
他看着显示“五分钟前发送”的短信,准备再发一条,这时信息栏的左侧突然冒出一行字:“好,我去买肉,后天做月饼。”
他抿了一下嘴唇,或许是脑海中浮现出妈妈打字时笨拙的动作和喜悦的目光,不忍心让她失望;又或许,只是想换一个好一点儿的借口……他并没有告诉她这个会令她沮丧的消息。
…………
高铁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发车了,远远看去,进站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旁边有家点心店,一锅鲜肉月饼刚刚出炉。很幸运,排到他的时候还剩最后两个。“都给我吧。”他趁热咬了一口,油汁从嘴角溢出了几滴。馅儿有些腻,不如妈妈做的好吃。是时,店里在放宋冬野的《安和桥》:“让我再听一遍最美的那一句,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
每个字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内心,他突然感受到自己加速跳动的心跳,喉咙有点儿干,还有些涩,他的喉结不由得动了几下。可是票已经买好了,去苏州,不是回无锡。
妈妈拎着精挑细选的五花肉回了家,腰椎间盘突出的爸爸依旧躺在床上,但妈妈已经顾不上了,砧板上很快响起了菜刀与木板沉闷的碰撞声。如果他能听到,一定会觉得这声音是那么美妙。
排队检票,进站,上车。窗户开着,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偶尔溅到手臂上,凉凉的。
一定要给妈妈打电话了,他握着手机,却迟迟没打。掌心的温度在屏幕上凝出了一层雾气。
列车呼啸着在铁轨上飞驰,又缓缓停下。
苏州站到了。
他没有下车。
“我有事情去不了了。”他发了条消息,离开座位去补票。
在无锡站下车时,雨已经停了。他抬头看见那轮明月,很圆很圆,很亮很亮。
熟悉的敲门声响起。门开了。
“回家啦,正等你呢……”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最突出也最感人之处就是心理描写:即将和已然踏上中秋的列车,同学聚会还是回家团圆的挣扎与碰撞,随着手机短信的细节更替,随着列车高速前行,随着秋雨淅淅沥沥,紧紧地裹挟着主人公的内心。除心理描写外,本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间的短信细节描写、宋冬野《安和桥》的歌词的细节描写、随后的联想与现实场景的虚实结合描写、结尾的雨停月圆等环境描写、熟悉的敲门声和问候声的描写等,都恰当地表达了“碰撞”的丰富意蕴。文章语言质朴,却扣人心靡,读后令人感动。
(程振理)
转变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 蒋韵雯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日下午。凛冽的北风无情地呼啸,刮过干枯的枝杈,刮进我空荡荡的心里。大雪纷飞,四周一片静溢,仿佛能听见梅花抽枝发芽绽放的声音。
我埋着头,一言不发地走出演播厅。刚才失败的演出像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向我浇来。为什么同样的旋律,在别人的手指间是淙淙流淌的曼妙旋律,到了我手上却成了断断续续的生硬音符?我不停地质问自己,路旁的梅树随风摇摆,也好像在对我摇头叹息。
回到家,我径直钻进书房,把琴谱扔在桌上。和往常一样,爷爷又在书房里画着他心爱的国画。我忍不住凑过去看了看,只见四周冰天雪地,唯有一棵梅树,在风雪间傲然挺立,独自开放。梅花鲜艳的红和周围刺眼的白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梅的娇艳。我忍不住问爷爷:“为什么一到冬天,大部分花都凋谢了,而梅花卻能‘凌寒独自开呢?”
爷爷摸了摸我的头,拉着我坐到一旁。“梅花能‘凌寒独自开,是因为它有不畏严寒的傲然之气。”他抬起头看着那幅画,“其他的花畏惧严寒,所以一到深秋或者更早就凋谢了;而梅花不畏严寒,在寒风、大雪等恶劣的环境下抽枝、发芽、开花,才有了今天的‘香自苦寒来!”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忧伤,瞥了一眼被我丢弃在桌上的散乱的琴谱说:“学琴也是这样,只有吃得苦,天道方酬勤。”
听着爷爷的话,我不禁回忆起这段时间练琴的状态——才练了几分钟,便想吃点儿东西喝点儿水,玩一会儿;就算练琴,也是心不在焉,手随便在琴键上按一按就算弹完了。梅花要经过严寒的磨砺才能有醉人的花香,人也要经历磨砺,流下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没有苦寒,哪有梅花香;没有汗水,哪有成功果?
从那天起,我开始努力练琴。我不再浮躁,只潜心练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爷爷把那幅画好的梅花送给了我,我把它挂在了我的卧室墙上。每当我厌倦于黑白琴键单调的排列组合,我总会抬起头,看看画,看看风雪中绽放的梅花。我相信,就像梅花盛开那样,我也会傲霜斗雪,成为在寒冬中盛放的梅花,绽放更好的自己。
不久,又一次钢琴演出中,台下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我实现了琴技的突破,更完成了思想的转变。走出演播厅,外边的梅花更鲜艳,大概它们也在为我的转变而暗暗喝彩吧。
名师点评
开头段的环境描写,极好地映衬了“我”演出失败的心情,且为后文铺垫了梅花启示的情节。第三段关于梅花的描写,引出了爷爷“凌寒独自开”“香自苦寒来”的劝导,继而引发了“我”的心理描写,我完成了思想的转变,琴技提升,终获成功。结尾一笔“梅花更鲜艳”更是以隐喻彰显主旨。多种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让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浑然天成。
(程振理)
健康——由听曲想到的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二 胡嘉宇
家人很喜欢听京剧,加之在昆曲之乡长大,我从小便浸润在各种戏曲中,并接受着老一辈人的礼仪教导——当戏曲演员在台上认真表演时,应当给予必要的尊重,有时还要学习诸如“见缝插针叫好”之类的技巧。
这些都是我从小便培养的习惯。然而近些年来,尽管仍有不少机会去听曲,却很少再体会到早些年的听曲氛围——不少观众的“不健康”行为破坏了我听曲的心情。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多么动人的戏词!犹记得那个假期,我们一家人在景区里欣赏昆曲表演。两位化着戏妆的演员挥舞着衣袖,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动人的唱腔回荡在舞台上。可令我不解的是,台下的观众似乎完全不理会台上的演员,有的自顾自地玩手机,有的一边嗑着桌子上的免费瓜子,一边大声交谈,毫不顾忌,以致演员的声音湮没在嘈杂的喧闹中,我十分懊恼。
诚然,这只是一处景区,但游客们丝毫不在意台上的表演,甚至不愿给予台上演员应有的尊重,这不能不令人叹惋。
可接下来的一幕更令人痛心。曲至一半,院门口突然出现一家四口的身影。他们朝着唯一空闲的桌子走去。我本以为他们坐下便完事了,谁知他们刚坐下便朝着四周的桌子指指点点,嚷嚷了几句后竟站起身离开了!我定睛一看,原来那张唯一的空桌上没有摆放应免费提供的瓜子。
一种难以名状的痛充斥我的全身。昆曲,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竟然在一碟瓜子面前黯然失色!
这是戏曲的落寞!不少现代人完全不懂得欣赏传统戏曲,也不懂得尊重戏曲演员。出于无知的“不尊重”还只是小事,因为礼仪可<以慢慢培养,但是漠视,甚至从内心深处完全没有对这些优秀文化的尊重,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风气。若失去本民族的文化之根脉,社会的健康发展从何谈起?
而令我欣慰的是,走出四合院,有一位老人,伴着微弱的曲调,在深情地哼唱着,他的身旁有两个小孩子在全神贯注地聆听……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围绕“健康”的话题,感叹现今戏曲文化的落寞。叙事中饱含深情,其中:不乏生动的描写,例如文中两位演员表演:昆曲的场景,给人以丰富的审美联想,并与下文不文明游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引發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批判“不健康”现实之余,作者并未止步,以结尾段颇:有意境的“唱曲听曲”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戏曲文化未来发展的“欣慰”之情。
(程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