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萍
摘要:贾雨村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塑造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从一个读书仕进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演变为封建官场见风使舵利欲熏心的腐败官吏的典型,在功名利禄的诱导下,贾雨村磨砺心志,沉浮宦海,最终为达到个人目的趋炎附势,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所以贾雨村这一形象对现实有警示意义。
关键词:人物塑造 贾雨村 仕进与蜕变
中国古典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座雄伟的山脉,《红楼梦》是山脉中的最高峰——珠穆朗玛。且不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共荣同衰的历史悲剧,不说宝玉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谈金陵“十二钗”的悲欢宠辱。单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就值得我们深探细究。这个在小说中穿针引线式的人物,不仅是开启和归结《红楼梦》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一个从读书仕进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演变为封建官场见风使舵利欲熏心的腐败官吏的典型,认识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对现实有警示意义。
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凋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而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显然贾雨村是寄居在姑苏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欲求取功名,苦读苦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后来果然平步青云。作品中贾雨村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前几回:第一回,士隐设宴,语村抒怀。第二回,考中得官,恃才侮上,被参罢官。在林如海家坐馆,女学生即为林黛玉;闲游巧遇冷子兴,发“正邪二气”宏论。第三回,夤缘复职,仗贾府之力谋补实缺;第四回,乱判葫芦案,放走真凶。见门子前倨后恭,依《护官符》所示,徇私枉法,以为进身之阶。此后,再没有关于贾雨村的正面描写,但有几处重要侧笔:第三十二回,雨村来贾府,定要见宝玉,使宝玉十分反感。第四十八回,讹陷坑害石呆子,抄得古扇,奉承贾赦,平儿咒骂他是“没天理的野杂种”。第五十三回,贾雨村升官,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第七十二回,又降职了。贾琏等宁可远着他,然而贾政喜欢他,时常来往。后四十回,同贾雨村相关的情节有:第九十二回,听说贾雨村降了三级,又要升了。第一百零三回,在急流津遇甄士隐,再起英莲遭劫。第一百零七回,贾雨村于贾府获罪之际,狠狠踢了一脚。第一百一十七回,有人见贾雨村带锁被押。第一百二十回,雨村得赦,褫籍为民,重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
贾雨村的笔墨不多,但是这个人物在作品中十分重要,他既是一个结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曹雪芹在书中明言此为“真事隐”“假语存”,隐去真事,以假语村言写成小说;他也是封建社会官场不可或缺的风云变幻式的人物。贾雨村的经历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苦读求仕阶段、沉浮宦海阶段、因果报应阶段。
一、苦读求仕的贾雨村是一个有抱负有情义的儒生
贾雨村困滞葫芦庙时,书中记载了两件事,一是贾雨村作为葫芦庙里的一个落魄书生,在中秋之夜贾雨村吟诗嗟叹深得甄士隐赏识。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贾雨村得甄士隐赠金后连夜上京赴考。这时的贾雨村还是一个气宇轩昂、抱负不凡的古代穷儒形象。在得到甄员外“五十两银子加两套冬衣”的资助之后,他迫不及待上京,求官心理之切可见一斑。由此来看,贾雨村希望“早日得志展才华,一朝仕进飞腾达”,他磨砺心志,谋求翻身,金榜题名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这完全符合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所以当他梦想成真的时候,他也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干一番事业的。
可巧,“大比之期”贾雨村真的金榜题名了,捞到一个“姑苏县太爷”之职。贾雨村还答谢了甄家娘子,此处可见贾雨村的善良本性,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初登仕途,他凭着少年气盛,办了几件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大案,也得到了百姓们“赠匾”的精神鼓励。可是因为官场经验不足,得罪了权贵,不到一年,即被革职罢官,这对官瘾极强的贾雨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且看他初涉官场的经历: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在痛定思痛之后,贾雨村下定决心:“从今后磨砺心志,觅时辰宦海扬帆。”当时贾雨村“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才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盤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适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盐政林如海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他做了黛玉的家庭教师。
在遇到故交冷子兴后,听他演说了一番“红楼梦”,了解了当朝四大家族权贵的势力,贾雨村才慢慢懂得了官场的窍门,又从同僚张如圭的口中打听到都中有奏准起复旧员的消息,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此时真巧冷子兴献计,让贾雨村拜托林如海转向都中去烦托贾政。贾雨村领会其意,在冷子兴的指导下,他终于通过林如海这条门路投靠了当时有权有势的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终于在老同宗的提携之下,当上了金陵的应天府尹。
二、沉浮宦海的贾雨村是一个磨砺心志利欲熏心的官吏
在官场上贾雨村吃一堑,长一智。他留心总结前人,对比自己的教训,逐渐体会到,要时来运转,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靠山,学会巴结权贵,学会玩弄各种手腕,才能对付官场上的钩心斗角。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般都具有双重人格,即知识分子的清高善良与仕宦之身的污浊卑鄙两种人格。在以科举取士的政策下,“仕进”几乎就是知识分子谋取生计的唯一道路。而一旦入仕,官场恶习的熏染以及在险恶奸诈的仕宦场上挣扎求存,其人格很难不被改变。谁违背往上怎么爬的规则,谁就遭殃。贾雨村当初积极处理积案,结果反被革职,正是对他不同流合污的一个警告,也从此种下了他昧着良心明哲保身的孽根,慢慢便在孽海中迷途不返。
贾雨村的堕落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开始,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接到一桩人命案子,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出了人命。贾雨村传原告来审:原来是“金陵一霸”薛蟠为了与冯渊争夺婢女而把冯渊打死,冯家告状却无人理会,贾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他准备捉拿薛蟠。此处应该不是贾雨村的装腔作势,因为他毕竟还未深谙官场的内幕,主观上他完全有可能秉公执法。《红楼梦》对人物的处理是符合现实的,从前三回的内容来看贾雨村,便会发现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利欲熏心之人,也并非忘恩负义之徒。作者正是通过对一个原本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而最后却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官吏的人生,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和黑暗。
然而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曹雪芹洞察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为那些扭曲的灵魂画出了惟妙惟肖的画像,作者用他的神来之笔写出了一段黑暗官场的护官学:
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竞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都碍着情分面上,所以如此。”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张“护官符”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富有和权势:三百里的阿房宫竟然住不下一个金陵史侯家,就连东海龙王也要向王子腾借白玉床,薛家更是珍珠和金钱不计其数。在当时的社会中,富有的人能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仗着自己的权贵,欺压百姓,而且他们之间互相勾结,为非作歹。对于这样有财有势的“四大家族”,哪一个敢“太岁头上动土”?因此,当贾雨村正准备判案时,门子给他看了“护官符”,让他千万不能捉人,不然乌纱帽就保不住了,还有可能连命也丢了。门子还告诉他这“护官符”在各个省都是一样的,足以说明“护官符”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封建官场的秘密。所以,尽管贾雨村此时已经知道薛蟠和冯渊抢夺的婢女就是自己救命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他也曾答应恩人要帮助找到女儿,但是“护官符”使他违背了诺言,他竟然让杀人凶手逍遥法外。设想门子递眼色,使他“心下狐疑”,看到“护官符”,相信贾雨村肯定是冷汗直冒,心中暗卜寸:差一点又丢了乌纱,招来杀身之祸。已经吸取教训的贾雨村不露声色,他反问门子如何断案,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精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当门子建议他用钱解决问题时,贾雨村“假惺惺”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而他内心已经拿定了主意,贾雨村还是用钱了断了此案。接着还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一副巴结阿谀之丑态毕露。
此事来龙去脉葫芦庙内的小沙弥门子清清楚楚,贾雨村自然是做贼心虚,“又恐他对人说出自己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而贾雨村在仕途上的经历也使他变得老练圆滑,因此在断案中明明是徇情枉法,却又故作姿态,这就是封建专制的官场造就出来的贾雨村,贾雨村的转变,门子等人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们是作者全面展示封建专制官场中形形色色人物的需要,黑暗的封建专制官场就是一个大染坊,贾雨村和门子自然也是封建官场中的牺牲品。
三、因果报应的贾雨村是似有所悟却难以回头的罪人
甄士隐又是一个始终与贾雨村在人生中进行比照的一个人物,从甄贾二字的谐音上是对比,人生经历也是对比。第一回初起时甄士隐是乡宦,贾雨村却是穷儒。接下来甄士隐被火,卒至出家,这一出家便长期无消息,直到一百零三回方始再出;贾雨村则中举荣任,一再加官晋爵,始终活跃在官场上。说明甄士隐在人格选择上不愿意同流合污,从另一个角度给贾雨村以一种警醒。甄士隐是另一种形态的人生观和正直人性,他听懂了道人的“好了歌”,心中彻悟,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人性的选择。贾雨村悟不透甄士隐“孽海回头”的点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社会公理道义的应有惩罚,真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的下场就是以“渎职擅权,欺上压下…审明定罪,发配充军,褫籍为民”。看一看作者最后写到的贾雨村:
且说那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褫籍为民。雨村因叫家眷先行,自己带了一个小厮,一车行李,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只见一个道者从那渡头草棚里出来,执手相迎。雨村认得是甄士隐,也连忙打恭,士隐道:“贾老先生,别来无恙?”雨村道:“老仙长到底是甄老先生!何前次相逢,觌面不认?后知火焚草亭,鄙下深为惶恐:今日幸得相逢,益叹老仙翁道德高深。奈鄙人下愚不移,致有今日。”……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这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
贾雨村“因犯……审明定罪……褫籍为民”,甄士隐后又高谈“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上述可见,甄贾二者之间,不仅在升降进退方面完全相反,而且在出现存在方面也完全相反。一百二十回书对于贾雨村来说,好似从波谷升至波峰,再又跌至波谷;对于甄士隐来说则好似是从波峰跌至波谷,再又将至波峰。贾雨村直到他自己被皇帝铲除,“急流津觉迷渡口”才反思仕宦人生,才恍惚间似有所悟。这一因果报应的结局也使贾雨村忏悔不尽,但路是无法回头走的。在贾雨村的一生经历中,那张致命的“护官符”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他,也左右了历朝历代封建官场中的芸芸众生,“护官符”是当时封建专制社会官吏的命根子,贾雨村的徇情枉法、胡乱断案,显示出“护官符”能够左右官府的作用,反映了“护官符”是支配封建统治的力量。因此,小小的“护官符”把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揭露得十分彻底。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本质的教科书,贾雨村磨砺心志,沉浮宦海,走完了从一个苦读仕进的知识分子,蜕变为“机关算尽”,为封建专制统治者做嫁衣裳的走卒,最终沉沦为被封建统治者所遗弃的一个受害者。贾雨村与甄士隐还是小说巧妙构思中的两个结构人物:从红楼首尾来看:甄士隐即“真事隐去”,贾雨村则“假语村言”,要用“假语村言”,来写“真事隐去”,也反映出作者对展示封建社会罪恶现实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