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律既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紧密作用关系,同时二者之间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还会产生矛盾。本文将以道德和法律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视角,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探讨在具体社会问题当中,道德和法律的取舍以及融合的问题,形成社会现象的解答。
关键词:道德;法制建设;法律;社会问题
前言:
法律是国家机器为了促进社会秩序建设和稳定所形成的强制性的社会规范,而道德则是受到约定俗成的历史习俗进而产生的自我约束理念。二者在本质上都有着对于公共秩序以及规范约束的明确要求,但是法律更强调强制性,而道德则强调自律性。但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来说,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存在固有的隅角和不足,因此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关系梳理,进而完成社会问题的规则认定。
一、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异同
(一)法律与道德存在的差异
首先,法律和道德的产生主体不同。法律的产生一般由国家机构进行制定,并通过严格规定和谨慎编制,最终方可出台行使。因此法律一般具有所在国家的权威地位,具有不可撼动的影响力。作为硬性规定,法律要求社会主体共同遵守,一旦存在违背法律的行为,则需要追究责任,进行惩罚和制裁;而道德的形成主体往往体现在人类社会当中,人类为了能够生存建立起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模式,这种模式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稳定、拓展。但是其既没有成文的形式,同时也没有固定的硬性要求,需要完全由社会个体通过自觉的方式来践行。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法律是以成文的形式,通过文字条例来进行内容规定。这种规定使得法律制度下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因此其规定范围和识别方式,都可以被量化,且具有准绳;而道德则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当中,仅仅通过意识、理念等方式对自身进行约束,缺乏固定的形态,具有弹性。任何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行为习惯对道德做出解释[1]。
(二)道德和法律相通之处
首先,道德和法律在规范化行为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其中法律作为生活和国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但是作为法律行为规范的基础,道德同样具有影响人、启发人、规范人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道德,那么它的法律也不会长久。因此法律影响道德的不断完善,道德作为人心中的规范,支撑着法律的行使。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获取。
其次,法律与道德在作用方向上,也保持一致。法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其本身仍然是基于社会的正向引导,其规定的制裁方式,事实上是对某些正向、良好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风气的鼓励,实际上引到了人们做什么、怎样做[2]。在引导和作用功能方面,法律与道德又站在了同样的位置之上。以我国五千年历史传承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怀与法律体系制度建设环境来看,经过对比可以看到,很多法律条纹在社会诉求方面与道德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法律的行使事实上是在保障基础道德要求和道德底线的实施。人们在面对道德底线时不再单纯地依靠良心、良知进行驱动,而是借助法律约束来履行责任,进一步规范了社会发展,控制了犯罪行为的产生。
最后,法律与道德在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上,也保持一致。二者都有一个核心的观念,即为“德”,“德”可以理解为德行、品德,是指社会通过德的建设和运行,实现社会秩序的完善。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其所追求的核心都在于社会主体“德”的系形成,其中法律的激励功能和道德的赞赏功能,都保障了“德”能够在社会大众当中站稳脚跟,实现对于社会环境的良性引导。
因此笔者认为,道德和法律在国家环境内部,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重要作用,彼此之间缺一不可,二者都是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二、社会问题中道德法律的矛盾冲突和解决
(一)社会问题中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冲突
事实上,在一些社会问题当中,社会的复雜性决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问题内部也并不仅仅是非黑即白的存在。因此作为定性的法律制度和基于人们内心的道德诉求,很容易发生冲突。在冲突当中,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之间彼此的不适应,无法对同一件事情做出解答,是二者之间面临的首要问题。例如在社会新闻当中常常出现的公交车让座问题,就是一个十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其中“不让座”和“打人”两个行为主体孰是孰非在社会当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种讨论事实上追根溯源都可以视作为道德品质和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其中打人行为触犯了法律,是错误行为,而不让座则不符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则属于道德品质问题。二者之间的冲突矛盾表现在了道德和法律的矛盾之上,
(二)社会问题中道德和法律矛盾的融合解决
笔者认为,道德和法律在根本导向上是处于一致的,因此在向善的社会环境中,二者之间的矛盾应当能够利用社会导向得到完美解决。就公交车让座事件而言,事实上这一行为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与道德和法律的极端化表现之中,人们往往注重权利和忽视义务,导致道德和法律矛盾逐渐加深。笔者提出,无论在法律环境还是道德环境当中,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都是基本原则。在公交车事件内,公交车环境作为公共领域,需要将个人权利缩小、公共权利扩大,以此来满足重合利益的需求。社会则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帮助社会个体认识到权利义务的区别和联系,构建良好的价值认知。
结论:
综上所述,道德和法律之间既存在区别,同时也拥有彼此作用的相互联系。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既需要运用到道德常识,同时也需要借助法律武器。不过,二者的界限都应当控制在范围之内,不可极端化,需要加以社会价值观念的督导和引领。
参考文献:
[1]孔伊扬.法律与道德:我们如何选择——由一段话引起的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 (30):140-141.
[2]吴先泉.职业“知假买假”行为中法律与道德关系[J].法制与经济,2016 (07):83-85.
作者简介:兰擎展(2000.1)男,籍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