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鑫
外出求学多年,我仍会时不时想起老屋前那棵柿子树,想念柿子花盛开时的满树灿烂。
柿子树是奶奶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已走过六十个春秋。
那天,收到中学录取通知书,我冲进房里跟奶奶说我要到外地念书了,奶奶说着“好,好”,却皱起了眉头。
沉默了一会儿,奶奶开始嘟囔:“县里的高中不好吗?还非要跑到外地?”说话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孙儿,你这一去多久才能回来呀?”
“不会很久啦,每个月都会放假。”
“一个月啊,要一个月啊,三十天……”奶奶边说边朝里屋走去。不一会儿,她手里拿着个东西走了出来,走到我跟前,将它放在我的手心——那是一个用柿子花蒂做的平安符。
柿子花一年一开,奶奶总在柿子结果时选最好看的花蒂,简单处理后晾干,然后用绳子穿起来做成平安符。
“你去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这个,能保佑平安的。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唉,我还是不放心……你可是我从小带大的。”说着说着,奶奶有些哽咽。
我握紧奶奶递给我的平安符,心里暖暖的。
那天,在车站。
上车和家人告别时,奶奶仍不断地嘱咐我在学校里要照顾好自己。
“哎呀,我又不是去当兵什么的,在学校里不会有什么事的,况且我一放假就回来啦。”我笑着安慰奶奶,心里却轻松不起来。我抱住奶奶,发现奶奶的个子已经不到我的肩膀。原来,我长大了,奶奶却已老得直不起腰。
上车前,奶奶递给我一个大袋子,告诉我要拿好,不要磕到了。
我坐上进城的车后打开袋子一看,是一个个新鲜的柿子,最上面还放了一个刚用柿子花蒂做的平安符。
我抬起头望向公路延伸的方向,车渐渐驶出小镇,我早已看不见奶奶挥动的手,看不见那几排平房,看不见门前枝繁叶茂的柿子树,心里空落落的。我握紧奶奶做的平安符,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一天放学,同学转告我有人在门口等我。
我走到传达室,看见一个满头白发,提着花布袋,弯着腰来回踱步的身影。
“奶奶。”我叫道。
听见声音,她回过头,那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脸。
她打开布袋说:“今年柿子长得特别好,我叫你二伯摘了一些,给你挑了好的送过来,你趁新鲜吃。”
我没想到大字不识几个、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奶奶,竟冒险一个人搭车来到了我的学校,只是为了给我送来新鲜的柿子,为了给我送来儿时的味道与家的温暖。
“下次不许再来了哦,万一您坐错车走丢了怎么办?您再一个人来我要生气了。”我嗔怪道。
“好,好,以后我等你回来。”奶奶握着我的手,像个犯错的孩子答应着,奶奶的手暖暖的。送奶奶上了车,望着远去的公交车,我鼻子酸酸的。
后来的一天,我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柿子树的树枝倒了下来,砸到了底下正对着的厨房。幸运的是奶奶当时并未在厨房。
为了安全起见,家里人便把柿子树其他的树枝也锯掉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吃不到家里的柿子了,不过也无妨,我所珍藏的爱远比柿子甜美。
在此之前,我已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吃完家里的柿子,总把上面的花蒂取下,塞进书架上的玻璃瓶。看书时偶尔抬头,看见玻璃瓶里的花蒂,总会有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后记
(指导老师 袁 冉)
简 评
在“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逐渐离我们远去的當今社会,对亲情的守望则显得弥足珍贵。奶奶将对远行的孙儿的关爱寄托在柿子和用柿子花蒂做成的平安符上,孙儿也在看似普通的物件中深深体会到了奶奶给予他的始终不变的爱的温暖。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细致,人物形象逼真,情感真挚,令人读后无不动容。
(袁 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