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明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已经经过临床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将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未检出,43例患者检出,检出率为97.73%(43/44);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未检出,32例患者检查,检出率为72.73%(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同时核磁共振检查由于对患者的辐射较少,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群[1]。股骨头坏死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同时限制了患者的行为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4]。如果对股骨头坏死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病情恶化,容易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伤[5]。因此对股骨头坏死进行尽早准确的诊断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主要采用CT以及核磁共振方式[6,7]。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有效性,本文以本院股骨头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
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已经经过临床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将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24例,年龄53~78岁,平均(62.47±6.39)岁;试验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和23例,年龄52~79岁,平均(62.68±6.64)岁。将两组股骨头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发现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设置扫描电压为120kV,设置扫描电流为200~300mA/s,设置层间距和层厚分别为5mm和5mm,然后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试验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IEMENS 1.5T ESSENZA核磁共振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常规轴位的自旋回波T2加权像,和冠状位的自旋回波T1加权像,通过轴位和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进行成像,此外如有需要增加矢状位的成像,由2名具有资深经验的医师共同对两组患者的检查影像结果进行诊断[8]。
观察两组股骨头患者的检出率。
本文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9.0专业统计学软件。采用百分数形式表示诊断检出率,采用χ2检验。
统计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所示。结果显示试验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未检出,43例患者检出,检出率为97.73%(43/44);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未检出,32例患者检查,检出率为72.73%(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检出率对比
股骨头坏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股内部供血中断或者股骨头受损,导致骨细胞发生死亡,引发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CT和核磁共振进行股骨头疾病的诊断。CT检查的主要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多层次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部位进行观察,可以清晰分辨患者股骨头内部是否存在破裂或者死骨,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关节周围情况以及关节脱位情况进行观察[9]。核磁共振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人体基本没有辐射,可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组织形成病变和解剖信息,此外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生化和病理信息,其检测结果优于CT检查[10,11]。对股骨头患者来说,采用CT检查可以对股骨头坏死相关部位开展多层次扫描观察,同时能够有效判断股骨头内部是否存在骨裂等情况。而由于核磁共振扫描没有限制,可以对患者股骨头坏死部位的任意断面进行有效观察,可以对股骨头坏死部位开展更全的解剖分析[12]。
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未检出,43例患者检出,检出率为97.73%(43/44);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未检出,32例患者检查,检出率为72.73%(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同时核磁共振检查由于对患者的辐射较少,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