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江苏省南京市 210019,电子邮箱:776820027@qq.com)
近年来,随着小儿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持续时间长、复杂程度高的新生儿外科手术也逐渐开展[1]。新生儿皮肤较成年人更薄,体表面积更大,但其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导致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发生低体温等相关并发症[2-3]。暖风毯是一种新型的调温设施,可以帮助患儿在术中保持体温。在外科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可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出血,但使用一次性黏性负极板存在皮肤灼伤、过敏、红肿、压伤等风险,新生儿皮肤肌层薄,更容易出现以上不良反应[4]。本研究将智能回路垫联合暖风毯应用于新生儿外科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新生儿,男24例,女26例,日龄(12.6±3.5)d。纳入标准:(1)均具有全身麻醉下外科手术治疗指征;(2)无严重循环系统疾病;(3)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者;(2)低能儿、痴呆或无法配合医生遵从医嘱者;(3)术中术后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日龄(11.9±3.2)d;行开腹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16例,行开腹小肠切除吻合术9例;手术用时(3.9±0.9)h。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13.5±3.9)d;行开腹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14例,行开腹小肠切除吻合术11例;手术用时(4.3±1.1)h。两组患儿的日龄、性别、手术时间及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将室温调至25℃,均采用静脉与吸入复合麻醉,静脉诱导麻醉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使用七氟烷-氧气-空气吸入复合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儿于麻醉后采用智能回路垫联合暖风毯进行保温及手术:将暖风毯平铺于患儿身下,调节送风温度,术前最高调到42℃进行预热,术中维持在38℃左右;插入肛温探头监测患儿术中直肠温度。智能回路垫平铺于暖风毯下,选用由美国MEGADYNE公司生产的儿科单导线(软性)/0840规格的美格智能回路垫,术前将智能回路垫有图案的一面朝上平铺于手术床上,在回路垫上放置无菌单以避免患儿皮肤与回路垫直接接触,尽可能使患儿躯干及四肢与回路垫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以最大限度地分散回路垫表面的受压,注意在消毒时避免沾湿无菌单。将智能回路垫的插头同导线一端相连接,导线另一端同电刀相连接[5],然后常规消毒铺巾,进行手术。术毕用清洁液或清水擦洗智能回路垫。对照组患儿采用一次性黏性负极板联合暖风毯进行保温及手术:暖风毯使用同观察组。将一次性黏性负极板粘贴在患儿肌肉较为丰富、平坦且表面干燥无毛发的区域,与皮肤完全接触,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区域,然后常规消毒铺巾,进行手术。术中注意防止负极板移位,使其保持平整;术毕按医疗垃圾处理一次性负极板。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术中30 min、60 min、90 min及术毕的体温。(2)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循环指标及麻醉复苏指标:循环指标包括术中平均动脉压、多巴胺使用率及扩血管药物使用率,术中患儿收缩压<60 mmHg时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升压治疗,患儿收缩压>130 mmHg时给予扩血管药物降压治疗。麻醉复苏指标包括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期寒战、躁动发生率。(3)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意外事件发生率(包括压伤、皮肤过敏、术中机器故障)及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毕时体温比较 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毕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226,P组间<0.001),其中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及术毕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的体温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6.425,P时间=0.001);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效应(F交互=11.318,P交互<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温比较(x±s,℃)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围术期循环指标及麻醉复苏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巴胺使用率、麻醉苏醒期寒战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儿扩血管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围术期循环指标及麻醉复苏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发生压伤4例、皮肤过敏3例、术中机器故障5例,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48.0%(12/25),观察组未发生意外事件,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15.789,P<0.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χ2=5.357,P=0.022)。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高频电刀是切割组织的电外科器械,其通过有效电极尖端释放的高频、高压电流,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对组织加热,使组织分离并很快凝固,从而发挥切割及止血的作用[6]。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频电刀的手术占手术总量的85%左右[7]。因此,高频电刀手术中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对其实施高频电刀手术更容易出现体温异常[8]。高频电刀在使用过程中,电流从刀笔流入人体,然后从负极板流出,因而负极板的恰当选用关系到使用高频电刀手术中意外事件发生风险的大小[9-10]。近些年来,一次性黏性负极板被广泛应用于高频电刀手术,但在一次性黏性负极板应用于新生儿手术中仍有灼伤、皮肤过敏、红肿、压伤及术中机器故障等风险,使患儿的麻醉复苏及家属的满意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1]。一次性黏性负极板对护理人员粘贴技术的要求较高,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当一次性黏性负极板的有效粘贴面积减少,则电流的密度上升,从而导致上述意外事件发生。新生儿皮肤肌层薄、四肢周径小等生理特点使得其与负极板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小,从而易受到电流变化带来的侵害[12]。患者皮肤易出汗、多毛、油脂分泌多等均可影响一次性黏性负极板的使用,不仅加大了手术室人员的工作量,影响手术效率,也增加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14]。
智能回路垫则可以减少高频电刀手术中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15],美格智能回路垫能彻底根除负极板部位的烧伤,保证电流强度始终在安全范围,并越来越受到外科医护人员的欢迎。其原理是将患者(导体)、凝胶(绝缘体)和内部电板(导体)三者形成一个电容,通过三者的耦合发挥作用,在回路垫通电之后,患者与内部电板两极形成一定的电势差,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存在电场,因能量注入使导体间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让电流以场的形式在电容间通过。与一次性黏性负极板相比,美格智能回路垫在使用前患者无需备皮,不用选择粘贴位置,即便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有瘢痕体质,均可放心使用,且在渗出体液多或者需大量冲洗的手术中也能安全使用[16]。智能回路垫采用恒温材料,能有效避免手术牵拉带来的器械弯折,适用于各种手术体位。在使用过程中,患儿皮肤不与回路垫直接接触,可避免患儿皮肤过敏、红肿等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压伤、皮肤过敏、术中机器故障等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新生儿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弱,因此术中保温十分重要。暖风毯通过吹出适宜温度的高对流气体,达到有效防治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目的,而智能回路垫的恒温材料也能帮助患儿稳定术中体温,有利于麻醉复苏。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各时间点及术毕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寒战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采用智能回路垫联合暖风毯可缩短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和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恢复期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原因可能为低体温可降低体内残余的麻醉药代谢率及酶的活性,观察组患儿术中体温保持较为稳定,从而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降低了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低体温还可能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使氧耗上升,并能诱发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儿扩血管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采用智能回路垫配合暖风毯保温后,扩张了患儿的外周血管,从而改善了微循环有关。低体温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变慢,延长了患儿麻醉恢复时间,降低了患儿的免疫功能;而患儿血管收缩引起的皮肤血流量及氧供减少可导致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增加;此外低体温会加重术后蛋白的分解,影响伤口愈合,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上述各种不利影响均会导致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智能回路垫联合暖风毯可有效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避免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回路垫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高频电刀手术的要求,术前应去掉患儿身上携带的金属物件,检查其皮肤与手术床上金属固件是否接触等。术后需做好智能回路垫的清洁、保养工作,保持其干燥状态,避免垫子变形撕裂。
综上所述,智能回路垫联合暖风毯应用于新生儿外科手术,可有效保持患儿术中体温,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加快患儿麻醉复苏,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