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晓,刘 伟
(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简称“武汉军运会”)开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图1)。作为中国首次举办、规格最高的全球军人综合性赛事,意义重大。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锋尚文化”)董事长沙晓岚作为视觉总监(图2),率领“锋尚文化”灯光、投影、激光等视觉艺术团队(图3),与导演团队一起,通过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采用国内首创、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呈现了一场惊艳的开幕式文艺演出,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艺术享受,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
图1 开幕式现场
图2 视觉总监沙晓岚(左二)
图3 “锋尚文化”灯光、投影、激光设计团队
开幕式分为文艺表演前仪式部分、文艺表演部分、文艺表演后仪式部分。文艺表演以“和平的薪火”为主题,穿越古今,通过对上篇《泱泱华夏·生生不息》(分为文明之光、和合之道、江山如画、丝绸之路、星星之火5个节目)、下篇《路路相连·美美与共》(分为和平之师、新的天地、“一带一路”、命运与共、梦想腾飞5个节目)的艺术渲染,用诗化的视觉语言向全世界反映“止戈为武”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传达中华民族对和谐、和平、文明的崇尚追求;深刻展示中国流芳千古的文明史诗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本次开幕式展现了艺术视觉创作的综合性。舞美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高新技术实现舞台的多维扩展,与多媒体影像进行互动,在视觉上呈现立体多维效果,完成360°全景式、立体式空间表演(图4)。两万多平方米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隐藏了道具翻板、雾森设备、升降平台以及舞台下方的水槽等大型机械,不仅地面呈现出立体式巨形画面,使演员在沙漠、麦田中穿梭,也在水面、威亚道具、升降台的立面甚至观众席,整体呈现立体式的画面。
整个舞台大面积使用投影技术,并与灯光效果、LED显示技术结合,延展空间,丰富层次,渲染和连接左右、上下、前后各个方向,用简约、大气、逼真的舞台效果,使三维舞台空间更富沉浸感与立体化,使多元化的视觉画面浑然天成,“水陆空”全方位、全三维立体式绘出惟妙惟肖的视觉情景化。在同一个画面中,保证所有部分都是融合与和谐的,保证定格的每一帧都是完美的,塑造画面与视觉效果,即全方位立体的视觉空间舞美演绎,将东方文明的底蕴和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通过绚烂的色彩、中国美学的写意手法和当代艺术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创作出一幕幕恢宏的壮丽诗篇,给观众以沉浸式体验。
为保证艺术视觉的综合效果,本次开幕式的舞台大面积、大量使用投影技术、LED显示技术及设备。灯光设计需要考虑与相关设备应用的配合,保证整体舞美画面感。灯光设计根据演出场地、节目内容进行布光,灯位图见图5~图9。
图4 立体化舞美设计
图5 演员通道顶部灯位图及三层观众席后区追光灯位图
图6 二层观众席前沿灯位图
图7 一层观众席前沿灯位图
图8 顶棚吊装灯位图
图9 三层观众席通道灯位图
在整体视觉舞美画面中,灯光设计以光为笔,渲染气氛与情感。
(1)渲染整体视觉效果
在《江山如画》中,舞台画面运用国画的写意手法,让舞美场景的二度创作呈现出水墨画质感。灯光设计参考水墨画的画面色调,设计淡雅的气场氛围。在与投影《清明上河图》繁华景象的对比下,灯光更多地选用大面积色块与留白的处理方式,体现出国画的意境,并保证整体舞美画面的繁简得当。场景演绎从白天到夜晚的时光与空间的转变,在月亮升起时,全场行动的演员定格在整幅《清明上河图》中(图10),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空中的月亮在蓝色气氛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皎洁,月亮这一意象集中了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无限美好憧憬和理想。地面的影像呈现出夜晚《清明上河图》,演员手中的红灯笼在水中倒映着(图11),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样堪比仙境的人间美景惟妙惟肖地映射进观众的眼帘,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清明上河图》之景。
在《丝绸之路》中,一条长长的轻盈丝绸,从空中随风缓缓地飘进场馆(图12),与地面的投影一上一下相互应和,意象丝绸与具象丝绸交相辉映。空中丝绸的飞天图案,诠释着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灯光为避免打破画面构图的完美与影像画面亮度的冲突,选用大色调渲染沙漠的色基。舞台空间被无限扩大、延展,地面上长长的驼队穿梭在无边的沙漠中(图13),用驼铃古道丝绸路的画面绘声绘色地展现“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的壮丽史诗。飞天真人穿梭在千年的飞天壁画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演员变成画卷中一个角色、一个点缀的道具、甚至一抹笔触,融入整个舞台场景中,成为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视觉演绎的多元化,让所有场景跃然于舞台之上,一幅场景转向另一幅场景,视觉画卷不停滚动,使整个故事与沉浸的年代流动起来,真实起来。水是真的水,丝绸是真的丝绸,《清明上河图》亦是真的《清明上河图》。
(2)灯光适当做减法
综合性整体画面的呈现,要求在有些场景中,灯光设计也需做一些减法,不可喧宾夺主。
在火炬传递仪式中,舞台灯光以深蓝色大基调色块为主,色调与明暗的对比衬托出圣火的闪耀,将所有观众的目光引焦在火炬手身上,并且把观众手中的手机与演员身上自发光的服装作为该场景的主要光源(图14),使整个场景在这些光源的渲染下看起来并不单调,而且充满奇幻色彩。圣火在深蓝色的星空中绚烂升空,这里的舞台灯光做了极简处理,就是为了迎接圣火点燃的瞬间(图15)。灯光的极简与繁耀、安静与喧闹,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图10 《清明上河图》场景
图11 红灯笼在水中倒映
图12 丝绸飘进场馆
图13 驼队穿梭在沙漠
图14 火炬传递仪式
图15 圣火点燃
本次开幕式文艺演出更多地被赋予戏剧化演出形式与戏剧化的情感表达。灯光变化的契机也是在演员情绪变化与观众心理活动中占据多数,需要灯光设计师彰显导演思维,以光叙事,巧妙运用灯光来引领、突出戏剧冲突与情感流露。
在第一幕《文明之光》节目的最后,演员手持甲骨从河中走上岸(图16),缓缓回过头看向树苗的瞬间,演员光渐收,甲骨在演员手中微微闪光,映衬出演员的脸部轮廓与表情。灯光把观众的焦点引向希望之树,在音乐渐渐变弱中,灯光渐暗,起到承上启下的情感衔接作用。又如《星星之火》中,开始时演员一个接一个地滚入舞台中心,后面群众演员簇拥着主演蹒跚而来,红色脚光渐明(图17),在投影熊熊烈火的烘托下,刻画出众人内心的坚定,塑造出坚毅的形象,有向着光明奋勇奔去之意。众演员聚在一起,音乐最高点时向后转身,雾森如同黄河滚滚而下时,灯光快速亮起(图18),把演员情感的表现力与观众的情绪推向本章最高点。
图16 《 文明之光》
图17 《 星星之火》开场
图18 雾森如同黄河滚滚而下
舞台空间的叙事、抒情、传意,是建立在创作主体对戏剧元素在空间中有目的的突出、强调,将意义蕴涵于视觉画面之中,并传达给观众。
演出中具象与抽象并存。抽象中蕴含着具象,具象以抽象为基础,光束造型与舞台设计具有抽象和假定性的性质。在多元化视觉舞美创作中,假定性的运用无处不在,在创造有感染力的舞台方面,假定性通常借以引发观众的联想,以此来解决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的矛盾。
(1)灯光的写意
在《和合之道》中,以橙色与深蓝色气氛和光束为主色调,与战士的衣着和兵器装备相得益彰。这一场音乐节奏强烈,表演更是气势磅礴。在投影呈现出太极画面时,逆光光束呈现一半蓝色、一半橙色的水滴造型(图19),互补色系象征着太极的黑白兼容;冷色与暖色调的结合,使视觉上更有张力,符合整场色彩基调;水滴造型意象“大同”的精神。整场光束造型更是随着演员队形的聚合而聚合,寓意着团结,更突出“合”的主题字意。以隐喻、抽象的方式,将物象信息进行改变,从而使其蕴涵符合创作主体主观精神的视觉信息。
图19 水滴造型
图20 火的形象
又如《文明之光》中,在演员高举火炬的音乐重音点,逆光瞬间呈现三个橙色抽象的“人”字组成巨大火的形象(图20),照耀着中华大地。演员站在下面舞蹈,亦如站在巍峨的山峰下面,渺小却坚韧,高举火把,照亮山峰。“三”个抽象图形的组合,也蕴含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更加贴合“文明之光”这一主题,并更好地引入下一篇章。末尾,众演员回头望向树时,光束两边散开,盛开为六瓣“莲花”造型,蕴含佛学思想中的清静、无染与光明,形成静与动的画面构图转换,对规定情景中人的命运的塑造和刻画,具有无可比拟的视觉震撼力,同时也寓意着生命文明的繁衍与熠熠生辉。
(2)灯光的写实
本次开幕式各个篇章的文艺表演以舞蹈与人群集体造型为主,要求灯光设计更加关注演员的情绪与肢体表达,需要更具象地处理,从而获得更高层次与更广影响力的情感共鸣。舞蹈动作以及肢体情绪的表达、演员身体上与场景地面上的光影呈现,使得光位的运用变得颇为重要。在文艺演出中,灯光多用侧光、脚光与逆光方位灯光,精致细腻地刻画与表达,尽可能让演员的表演区域控制在明亮状态下,让观众也从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照明的通透感与造型层次感。
在《文明之光》中,演员相聚后紧接着分散开来的舞蹈,这时的光影设计也希望演员的影子与演员的朝向相对立(图21),灯光则选用高方位逆光在地面呈现放射状的张力,更有拥抱“光明”之意。
对于贯穿整个开幕式中“母亲河”的灯光设计中,既要打亮河流凸显主题造型,又要考虑在不同篇章中的不同表演形式,运用不同的灯位来诠释造型与层次。
在《江山如画》中,演员在“母亲河”中泛舟吟诗表演,这时不需要太多的阴影出现在河面,没有肢体舞蹈表演,不需要太多地勾勒造型与轮廓,灯光以面光方位为主。但在《文明之光》与《星星之火》中,演员在“母亲河”中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这时的“母亲河”灯光以侧光方位为主,勾勒演员肢体造型,并在河面投射出长长的人影,根据人与影的舞动相互交织,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在《文明之光》中,运用黄色调的侧光,模仿阳光撒射在河面,更凸显原始感与自然感。
再如《和平之师》与《和合之道》中,也多用逆光与侧光勾勒整体造型。在“和平之师”中,灯光在军人呐喊声中,配合音乐的高音点迅速亮起,与之前的一名在逆光中走出来的军人(图22)形成强烈的反差,并且一瞬间亮相更是给观众带来惊喜与震撼。用前脚光衬托军人的高大形象,军人面向前方矫健阔步,整个舞台地面更是随之振动,脚光打在后方的军队影子,也是随之晃动。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视觉效果,反而更能体现出军人的铿锵有力、威风凛凛(图23)。
图21 演员影子与朝向相对立
图22 逆光中走来的军人
图23 灯光衬托军人的形象
本次开幕式共使用180台40 000 lm激光投影机(140台地面投影+40台纱幕投影),为演出呈现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投影机的亮度、数量、投射面积均超过历届运动会开幕式,是使用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使用面积最大的一次。对于设计团队、投影机的展示效果和服务器支持,都是巨大的考验。
地面投影成像的有效画面为长162 m、宽114 m的椭圆形,由于设计理念的创新性,地面投影的成像尺寸超出以往国内所做过的最大体量。地面投影机数量达到140台,服务器多台联机,面临同步问题、拼接问题、地面材质选择、与灯光的配合,以及投影机对位的解决方案等问题。
地面投影机的位置在体育场东、西看台三楼,各分为10个区域,经过现场实际模拟投射测试后,得到的结论是投影机与成像载体的投射角度20°~40°,投射距离133 m~175 m。低角度投射出的画面,存在两个问题。
(1)投射角度低,画面变形大。底边画面投射距离70 m时,上边画面投射距离约110 m。比如正常投影机直角投射画面10 m~16 m,现场15°~35°投射画面会变成20 m~43 m。
(2)角度问题也会造成画面亮度上下不一致,反射带来好坏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投影反射,投在地面反射到观众席亮度物理性提高,在设计中最可忽略的就是反射;另一方面就是正投反射不到。所以,方案采用两面对投。
这与常规的投影机相比,具有更小的投射角度与更长的投射距离,意味着单位面积的影像亮度会损失很多,投射出的画面变形也会更大。
除了高流明的投影机,还采用先进的服务器。为保证画面稳定性,12台服务器联机使用,分辨率5 000×3 500,输出画面流畅,可以多层编辑,为后期视频制作带来直观画面感,方便后期视频制作时编辑调整、简单改动。
投影机和服务器同步也是需要注意的。投影机品牌、型号不同,同步性也不同。由于多种型号投影机接收到的信号不是同一速率,就会导致画面不同步,设计中需要注意分层、分类,才能用服务器解决投影机同步问题。在解决投影机同步问题前,要保证多台服务器自身的同步。
投影机和服务器画面校正其实是演出的主角。从设计来讲,前期的设计和模拟只是知道施工调试的方向与各个环节接触点的方式方法。到现场不可以100%还原前期模拟,还需要微调,投影机做物理校正,服务器再做细节调试,各自分担压力(图24),保证服务器、投影机、场地三者合一及其稳定性。地面材质的选择也需要注意,不能反光和吸光,灯光需要配合投影机亮度。
图24 投影机现场对位图
图25 投影机成像的有效画面尺寸
图26 东、西看台地面投影投射角度
图27 西看台地面投影分布
经过反复试验与测试,地面投影横向162 m使用10组投影机进行拼接成像,竖向114 m使用3组投影机进行拼接成像(对于东西两端的椭圆部分,两边各减掉一台),单台投影机的成像画面为20 m×43 m(含融合区)。因此,全幅画面(图25)为28台的模式组合拼接而成,同时,每幅画面用5层叠加进行校正。为了尽可能地缩短投影机的投射距离,将140台(28×5)投影机分为东侧看台最高处56台、西侧看台相对应位置84台(图26~图27)。
18台(每层6台,共三层)纱幕投影机安装位置在西侧看台一楼,12台(每层6台,共两层)雾幕投影机安装位置在东侧看台一楼。还有一些在舞台上使用。
为保证稳定性,单台服务器扩展模式不能低于15路HD;1层画面使用2台服务器输出,一主一备,5层画面使用10台服务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艺术是民族的灵魂,应当提振人们的精气神”“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担当。本届军运会开幕式的准备工作历时两年,主创团队与导演团队一起,践行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灯光、投影等各工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与时俱进的艺术态度,借助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艺术创意,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艺术享受,艺术化地生动展示中华文明古国悠久历史,展现中国军人的铿锵有力、威风凛凛的风采,传达中华民族对和谐、和平、文明的崇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