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啦啦操作为校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既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又对校园文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德西效应的啦啦操训练组在少儿舞蹈啦啦操训练中,大多能激发学生兴趣,可一旦设置不好,学生训练兴趣反而会降低。因此,我们在啦啦操训练中教练应注意避免德西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关键词:德西效应;小学啦啦操;训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5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39
德西效應是啦啦操训练者预先设计的奖励规则或办法。为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训练者用了不同的奖励规则。比如,在奖励的实践上,采用结果奖励或是过程奖励。也就是说,奖励是在啦啦操训练进行中给予被试,还是在整个啦啦操训练任务完成后再给予奖励;在奖励物的类别上,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在奖励的额度上分为高额奖励和低额奖励,具体指在啦啦操训练设置中,对于被试来讲奖励物价值的相对大小。这些不同奖励条件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德西效应。
一、德西效应对小学啦啦操训练兴趣的影响
(一)接受奖励的学生的反应
根据对接受了啦啦操训练者实施的德西效应的学生的调查,有关于学生的心情体验,经统计,接近68%的学生在接受啦啦操训练者使用德西效应的时候心情非常愉悦,29%的学生体验感一般,只有剩下3%的学生是不太愉悦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啦啦操训练者的肯定,感到自己优于其他人,因此会觉得心情愉快。而其中也有部分同学,对于自己获得啦啦操训练者的肯定没有那么愉悦。一部分同学认为啦啦操训练者使用的奖励没有吸引力,这部分同学表示,“老师就是嘴巴表扬一下”,这说明学生对于啦啦操训练者使用的奖励不太满意。
(二)小学生对德西效应的看法
如果要发挥好奖励的作用,一方面啦啦操训练者要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群体对德西效应的看法,两者结合才能将奖励的效果发挥到最理想的程度。如果教育者在制定德西效应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意见,采取其中合理的成分,那么德西效应更能激发学生的获得欲望。将小学生对德西效应的看法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学生对于已有的德西效应的看法和学生对于德西效应的建议。在我所调查的这部分小学生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会因为获得奖励而开心。大部分同学表示,当自己经常受到某门功课啦啦操训练者的奖励时,自己会对这门课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于在自己班级中存在的德西效应,部分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啦啦操训练者在使用德西效应的时候没有注重评价标准的差异性,有些同学很努力了但是依然得不到理想的奖励;第二类是啦啦操训练者在奖励物设置方面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意见,了解本班学生的需求;第三类是认为有些德西效应让他们自己来设计,而不全是由班主任设定;第四是提出啦啦操训练者程度的德西效应经常不能及时兑现,有时候时间久了啦啦操训练者就把奖励忘记了。
二、应用德西效应提升小学啦啦操训练兴趣的建议
(一)控制德西效应的使用频率和时机
一个啦啦操训练者在教学和管理中,必然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德西效应。使用德西效应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奖励使用频率过高,可能会失去奖励原本的意义。当学生的一个行为频繁受到奖励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不屑心理,容易产生这个奖励很好拿的错误想法。在使用奖励的过程中,啦啦操训练者应该合理地控制好奖励的次数。另外,如上文提到的奖励的行为对象问题,啦啦操训练者要区分这个行为是否值得进行多次奖励,如果不值得进行多次奖励,那么就要主动避免奖励泛滥的情况。外部奖励的进行要及时。不要等到学期末时,才奖励学生。当班级学生出现了良好的值得奖励的行为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进行奖励。奖励到达的时间越长,奖励的效果可能就越不理想。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这个行为可以得到啦啦操训练者的奖励,但是啦啦操训练者的奖励偏偏短时间内没有实施,这会弱化学生的行为,也会使得奖励的效果打折扣。心理学上提倡的强化,也非常强调强化物的及时性,出现良好行为的学生如果得到了及时地强化,奖励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二)确认学生的行为是否值得运用奖励
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驱使的行为和外部动机驱使的行为。外部动机驱使的行为是指学生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或者是评价而产生的行为,内部动机驱使的行为是指学生内心主动去做某个行为,是学生本身想要把某个事情做好,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减少或者是不奖励。如果对内部动机驱使的行为进行了不恰当的奖励,反而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提醒使用奖励的啦啦操训练者们,当学生对于某项任务表示感兴趣时,要仔细斟酌这个行为是否需要物质奖励的刺激,尽量通过这个活动本身去激发学生,不该用物质奖励的时候就不使用某些不必要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吴冬颖.中国啦啦操赛事运行机制研究[J].西部皮革,2018(7).
[2]樊颖.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的优势与不足[J].经贸实践,2018(17).
[3]高夏娃.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相关分析[J].西部皮革,2017(20).
作者简介:陈小梅(1990.1— ),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