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摘要】现代中学生普遍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针对此类现象,本文从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希望对中学生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中学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毕业来到中学,会面临一些困难,遇到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有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有足够的适应时间,而中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与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又截然不同,这会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而八年级学生会有来自中考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有时会片面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问题,考试成绩压力袭来,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降到谷底,中学生语文学习会出现如下现状:
语文学习在很多学生看来是极其不重要的,他们大多数都会认为语文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花工夫去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考试都能及格,所以就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語文考试成绩只要不拖后腿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中学生忽视语文学习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
语文这门学科如何进行学习,很多中学生都是很茫然的,因为大多数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时一味地强调朗读和背诵,使得学生认为语文学科仅仅只要会背能写即可,而忽视了语文学习背后的意义,其实语文学习有它自己的规律可循,一味地强调背诵和朗读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还让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语文学科的能力。很多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就不会认真听讲,认为书本上写的我看得懂,为什么还需要老师来讲解,一堂课几十分钟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就会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别的学科作业或是看小说、看漫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认为语文成绩提高很有难度,与其他学科相比不是一下就能提高成绩的学科,然后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讲授时没有转变角色,以自身为中心,照本宣科,从而忽略学生的参与度,更多强调课本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从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也让教师的教育水平无法提高,无法将课堂与生活和其他知识领域相结合,课堂的单一性也让学生无法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课堂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
二、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成因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育时,更多偏重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学习语文真正的意义,导致在课堂进行语文教学时,更多要求学生学会背诵和默写,不探究课本文章背后的真实意义,为了迎合中考、高考,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怎么会对语文学科提得起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忽略了语文学习。
语文教材编写也一直是阻碍学生提高语文兴趣的绊脚石,语文教材虽然几经改版,但课本中的课文也未能有更重大改变,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学生认为课本中的文章较为古板和老土,与现实社会相脱节,使得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语文学习,很多中学生认为无足轻重,语文学习会背诵和默写就够了,很多学生都在走向这个盲区。因为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语文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渐渐丧失了兴趣,这也是现在很多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教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首先需要对现在课堂的教学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语文学习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强调听说读写,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成了语文学科教育的重点,往往忽视了课文背后所涉及的人文含义,学生不能很深刻地体会到课文背后所阐释的语言魅力,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时需要下功夫,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行教育大环境都趋向于应试教育,教师自身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好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并寻求对策。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过分地强调听说读写,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知道语文这门学科它是有魅力的,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这要求教师将枯燥的课本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成绩合理归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教师以“活动”作为催化剂,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物质媒介,语文教学更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引导,所以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规范用语来培养自己的语言习惯。在课堂授课时,教师不应该死板,需要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生如何激发自身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大多数中学生的观念里,语文学习是极其不重要的,往往会忽视语文的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传统文化是需要学生学习好语文的。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对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是有所阻碍的。
中学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首先,应该改变自身对语文学科的看法,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体会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外时间注重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多看一些有益并且有趣的课外书籍,从书籍中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影或者话剧,感受词与词之间,字与字之间紧密的联系和细毫的差别,通过多种形式的载体感受语文学科带给大家的愉悦,结合课本,激发自己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其次,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作文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对于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很有用的,看到自身差距后,学生一定会努力取长补短,重视语文的学习。
(三)家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家长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一味只强调其余学科的重要性。毕竟语文才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学习并不是一味以考试成绩来进行衡量。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
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话剧、旅游,从这些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中学习到历史、人文知识,有助于延伸语文学习的范围。家长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课外兴趣班。
家庭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是极为重要的,希望家长引起足够重视。
四、结论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动力来源,中学生语文教育不单单是依靠教师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多的是依靠家长和学生自身。家长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语文学习,让学生自身感悟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将课堂的范围进行无限延伸,以“活动”作为催化剂,将兴趣点与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寓教于乐地促进语文教学良性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清.心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2]宋其蕤.语文教学没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