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自古以来,教无定法,学无定理,尤其是语文教学。实践证明: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0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098
教师的教是帮助学生学,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互教互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磨砺自己,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自信,确定自我。
一、教师知识渊博,让学生才信服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语文教学天文地理五花八门,所以说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让他们体会到知识渊博是何等的伟大,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你就得教法新颖。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钻教材,善于浓缩语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学,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就信服你。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情景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一般都采用图文结合,借助图画再现情景,可以更具体、更形象,真正做到了——“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容易接受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感情丰富,让学生兴趣浓厚
语文课要感情丰富,起码学生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就是说通过听学生读课文达到一个身临其境的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借助《纳米盒》反复听课文朗读,在课堂上我采用让学生齐读、分组读、单个读等不同的方法读文,表扬读得好的学生,指出不足之处,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课文读得好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就浓了。
还有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浓不浓,跟老师的教态有很大的关系。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课堂上学生是在享受,还是在“受尽煎熬”,就要靠老师的这双手来翻阅。语文课堂空间老师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场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老师本人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激情离不开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对梦想的追求!
四、激疑促思,让学生轻松作答
设置疑难问题,是教师激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望的方式。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在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在阅读中提出好的问题,都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所提问题,学生若不能完整作答,教师就要灵活引导,可采用读、演、画、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提出了好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表扬,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功感;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气氛,给学生以轻松感。这样能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轻松作答。
五、互换角色,让和谐气氛永驻课堂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以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唯一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师生互教互学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授课文的一部分,让学生当小老师讲授课文的另一部分,这样就可创建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互教互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我也当了一回“老师”,真了不起!
六、精心组织,让教学目标得到合理分解
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导师,学生就是研究员。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共同探索知识奥秘,实现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因此,合作是构建成功的有力保障。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精心组织,让每个小组都能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以能为集体的成功尽一份力而自豪。感受到合作讨论的趣味,妙思妙问的感慨。
七、 学生出题,让题目遵循教学规律
学生出题时需反复研读课文,无形中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其次,学生出题能避免量多、乏味、枯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能体现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不同,所以他们出的題目就不同,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这样,遵循了教学规律,作业具有针对性,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得饱”,自动消化;一般学生“吃得下”,逐渐消化;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吃得消”,慢慢消化。
八、作业面批,让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好坏,可体现出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学生作业一定要当场完成并及时面批。我先让学生交换改作业(优、差生搭配)互帮互学。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当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这样可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地杜绝了交作业时“拖”或“漏”的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办事认真、细心、负责的好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才,而人成才的关键是自己打磨。只有让学生不停地磨砺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淬火,不停地锻打锤炼,才华才能逐渐展露出来,并最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平庸。
参考文献:
[1]阮凯歌.立足核心素养培养 展现语文教学之“美”[J].职业,2018(26).
[2]于德生.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汉字文化,2018(1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陈茶英(1966.10— ),女,汉族,湖南平江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