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

2019-04-10 00:54朱书全廖淑雯袁铭涓胡寒杨
中国书画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陆机释文文意

◇ 朱书全 廖淑雯 袁铭涓 胡寒杨

距今1700年的陆机《平复帖》是由章草向今草演变的过渡书体,被认为出自陆机之手,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名家纸本墨迹,贵为国宝,但是文字辨识和文意一直困扰着相关学者。

《平复帖》,草或章草手卷,纸本,纵23.7cm,横20.6cm,9行80余字。细观此帖,亦觉质朴古拙,洗尽浮华,笔力浑厚,意态果敢从容。只是关于《平复帖》的内容,句读不传,言辞之意多舛误,尚未有完全不存疑的解释。正如明人顾复《平生壮观》中所言:“其字奇幻不可读。”张丑《真晋斋记》曾释出“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十四字。《平复帖》被启功先生称为“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他穷其二十余年作出《<平复帖>说并释文》。其内容为:“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1〕在启功先生释读之后,郑春松〔2〕、谢光辉、徐学标〔3〕等先生也对《平复帖》的内容作出了不同的阐述。启功先生的释文具有筚路蓝缕的意义,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对《平复帖》进而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及阐释。本文试对启功先生所释数字和句读进行了订正,得出以下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耶。复失,甚忧耳。犹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相(见)。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文)墨,足迈叔执,何恒有?宜称之。闵(凶),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现就与启功先生所作释文不同之处,从具体文字、语句逻辑以及《平复帖》成文大致时间进行论述。

一、《平复帖》部分字的释读

本文所给出的释文与启功先生的释文有十一字不同,分别为第三行第五字、第三行第八字、第四行首字、第四行第七字、第四行末字、第七行首字、第七行第二字、第七行第四字、第七行第六字、第八行第三、四字。

表1 第三行第五字分析

如表1所示,《平复帖》第三行第五字的笔路,右半部分有明显的转折,因而更像是耳刀旁,所以与启功先生所释的“为”字不符。“为”的外轮廓草法和章草字法多为圆转无波折,因而我们推测此字为“耶”。

表2 第三行第八字分析

第三行第八字,启功先生释为“前”。我们从上图中可明显看到,“前”字的最上部应有明显的点带,而原文中字并没有此种笔画,再者“前”字的右下部分为“月”字的草法,而《平复帖》中此字的笔路与之明显不同,却与“甚”字的笔路和外形是一致的,故而释为“甚”。

表3 第四行首字分析

第四行首字可看出明显的错落之势,上半部分残缺不可识,残缺之下的两点的走势与“犹”字的右半部分的点、撇这两个笔画走势相同,故此字为“犹”的可能性较大。

表4 第四行第七字分析

第四行第七字,启功先生释为“主”本文释为“至”,然“主”与“至”的写法相同,下文会从逻辑上论述此字为“至”的缘由。

表5 第四行末字分析

第四行末字,启功先生释为“尽”,但从残损的墨迹中隐约可见这里应有相连带的两字。且“尽”字的写法与原帖此字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我们所见此字的上半部分应为左右结构,而“尽”明显不是。此字的下半部分,从残损的墨迹中可看出应有一撇一捺,而“尽”的结笔是略平的捺画,再据文意所推测,此处释为“相见”更为妥帖。

表6 第七行首字分析

第七行首字,启功先生释为“爱”,但我们认为“爱”字的顶部没有横折,帖中此字的上半部分为“里”字的写法。故而此字不是“爱”字。而“墨”字的字势与结构更与此字相贴合,且“墨”下土字可以带点。

表7 第七行第二字分析

第七行第二字,启功先生释为“之”,本文释为“足”。由图中“之”字的形态与原帖相较,整体外轮廓偏长方,横势与原帖此字相差较多,相对而言,“足”字的横势更为明显,故而此字释为“足”更为可信。

表8 第七行第四字分析

第七行第四字,此字启功先生释为“前”,本文释为“叔”。此字非“前”字的缘由前文已作出阐释,此处不再赘述。“叔”字写法与原帖较为一致,加之与文意相契合,“父执”在文言中较为常用,“父”与“叔”可以互代,故此字应为“叔”。

表9 第七行第六字分析

第七行第六字,启功先生释为“所”,本文释为“何”。原帖中的右半部分即横画之下部分的笔势走向是从上到下再向上翻转,笔画有交互相叠之处,而“所”字是没有的。而且“何”字的右半部分的写法,笔画有相交的状态出现,再者根据下文文意的分析,释为“何”字更妥帖。

表10 第八行第三字分析

表11 第八行第四字分析

第八行第三、四字,明代张丑将第八行第三字释为“闵”,上半部分认为是“门”字旁,下部分为文,启功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该释为“夏”。我们认为此字似乎为“闵”更为妥当。第四字,启功先生认为是“伯”但依据不够充分,根据残迹我们释为“凶”。因为,三、四字连在一起,是一个词“闵凶”,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为让人担心的事情,与后文的联系符合逻辑。最后,启功将第八行第五字释读为“荣”字,同意。但非“夏伯荣”,而是顾荣。

二、《平复帖》释文逻辑阐释

本文所述《平复帖》释文的白话翻译如下:

彦先又瘦又病,恐怕难以恢复如常。这种病以往也得过,那是第一次。不必过于忧虑,说不定这是件好事。承膝照顾彦先的本有一子,是件幸事。后来离开了,着实让人忧虑。

彦先的侄子杨去照料,第一次来我家时,我不能见他。我临西行之时,他又来了,看到他仪表堂堂,一举一动都很有风范,形体外貌十分优美,思想、见识、文采和书艺足以超过我们这辈人。如此人才真是不常有,值得称赞。

让人忧虑的事是,在这寇乱之时很少听闻顾荣的消息。

现将文意进一步分析如下: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彦先”即贺循,“羸瘵”即病瘦,此两词皆与启功先生意见相同。此处我们认为“难”字有深意,一是陆机真认为彦先病入膏肓,难以恢复,二是陆机知道彦先服药装病,不想恢复健康。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这种病以往也得过,那是第一次。不必过于忧虑,说不定这是件好事。局势不稳,不从政,不至于祸及自身,也是值得庆幸的。《晋书》载:贺循字彦先,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其父为官时被诛杀,因此他为官处处小心,多次称疾回避不仕。从司马伦篡位起,他意识到又将陷于乱世,于是“辞疾去职”“杜门不出”“露发袒身、示可不用”,以求避祸。彦先装病,能够避祸,也可佐证帖中所言“此已为庆”了。

承使唯男,幸耶。后失,甚忧耳。承膝照顾彦先的本有一子,是件幸事。后来失去了,着实让人忧虑。此处“承”字和“年”字难以区分,权且采用启功先生说法。

犹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相见。启功先生所作出的释文中,有几处的逻辑不太明晰。一是“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主”大多为“主事”之意,与“吾不能尽”难以有逻辑上的连接,且与之后的“临西复来”也无从照应。若依本文所给释文初来之时,此犹子第一次来见我,我因故(或身不自由)不能相见,才能有“临西复来”之后对“杨”的外貌的描述。而关于本文中将启功先生所释的“吴子”释为“犹子”,其理由如下:首先,与前文中所说的“唯男”的“失”去之后,故而老家的“犹子”前往贺循处照顾;其次,与后文的“叔”相对应,犹子即侄子,与陆机的关系是叔侄,因而在逻辑上解释得通。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与启功先生释文无异议。

思识文墨,足迈叔执,何恒有?宜称之。启功先生所释的“思识爱之迈前,执所恒有”难以揣摩其具体含义,若释为“思识文墨,足迈叔执,何恒有”,其中的“思识文墨”与“威仪详跱,举动成观”句式相照,且意义上皆为称赞之言。“足迈叔执,何恒有?”更是表现出“杨”的才能的突出,甚至超过了彦先的朋友陆机等。如此人才真是不常有,值得称赞。此处帖中“称”字前可能损一字,或修饰“称”,或为“职以称之”意。

闵凶,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让人忧虑的事是,在这寇乱之时很少听闻顾荣的消息。最后顺便提到收信人、贺循与陆机共同的朋友顾荣,是符合逻辑的。顾荣等在劝说陆机回江南不果后,先行回去,和从湖北开始并延伸到江苏等地的张昌寇乱在时间上也是吻合的。

三、《平复帖》研究结论

1.主旨:介绍彦先的近况。向收信人推荐彦先的侄子。顺便提及顾荣。2.写作时间:大致在赵王伦篡位失败之后。即是公元301年至303年之间。3.写作地点:不详,犹子第一次求见陆机时,陆机和贺循应该在同一地方。

猜你喜欢
陆机释文文意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黄耳传书
参考答案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书面表达练与析
预测情节推信息,巧解完形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