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学研合作助推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升级的思考

2019-04-10 02:14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研究院航天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以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进行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等各类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合理配置各方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航天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及中介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在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总体要求下,如何更好的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功能,是我国航天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必须正视的关键环节,也是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撑航天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笔者以航天某研究院为对象,围绕航天企业使命要求,分析现有航天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做法,挖掘产学研合作对于技术创新体系转型升级的价值内涵,为进一步提升航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一、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现状

技术创新体系指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对于航天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体系是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建设内容。当前,在国家层面提出构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战略下,技术创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市场化的特点更加突出。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变化、新要求,航天企业特别是研究院层面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建立系统化的协同创新体制与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组织体系

航天某研究院是我国航天工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诸多复杂航天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涉及航天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等各个环节。对研究院技术创新体系组织架构的研究分析,对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他研究院所相关情况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原则。形成了总指挥、总设计师2条指挥线的组织管理模式,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系列国家重大任务的实施。在“两总”领导下,总体设计部负责飞行器总体设计和系统协调,各分系统及单机厂所负责产品实现。结合新时期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研究院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完善方面提出了行业特有的建设原则: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引领航天技术跨越发展;坚持培育核心技术,夯实技术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孵化新项目,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军民融合,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化能力;坚持开放融合,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技术创新体系组织架构。研究院围绕企业的发展愿景和目标,结合当前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全面落实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各组成单元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通过密切协作和配合保障了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技术创新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创新主体方面。以总体技术研发中心、各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搭建了总体技术研发与各专业技术研发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强化院级研发中心的总体地位,充分发挥院级研发中心的系统抓总和牵引作用,不断优化院级研发中心的专业配置,对应院领域发展设置总研究室,加强对各领域发展规划论证和背景项目攻关,牵引各分系统及专业发展。在专业技术研发方面,围绕复杂航天器涉及的分系统及核心专业,依托下属研究部所,组建涵盖载荷环境技术、防隔热与热控技术、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等共性核心专业研发中心及控制系统、发射系统、有效载荷等分系统研发中心。按照总体牵引和专业推动的原则,院级研发中心与各专业研发中心是总体与分系统的强耦合配套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研发链条,使得复杂航天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创新骨干方面。围绕前沿专业技术方向,以各类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省部级创新中心为依托,开展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为各类创新中心不断孵化前沿专业技术创新成果,支撑研发中心预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在协作配套关系上,创新平台既由研发中心进行任务牵引,又相对独立开展本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同时要满足国家有关部委归口管理部门行政管理、运行评估的有关要求。此外上创新平台开展的前沿技术研究对型号任务背景不强依赖,有利于与社会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成果在航天企业的转化及应用。

创新的内外部融合方面。着眼于提升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所涉及的重点专业技术方向,结合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优势组建了一批产学研及国际合作平台,成为研究院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定位为航天新概念、新原理、新思想的发源地,通过组建联合研发团队、承担高水平研发项目、高水平研究人员外派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与各优势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为相关科研成果在研究院的转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定位及要求

对于航天企业而言,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支撑研究院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促进了高校的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是将高校的自主创新优势与航天企业工程实际相互结合,以促进双方互利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专注于工程实现,关注工程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对基本原理、方法和基础技术关注较少,而这些正是高校的强项。此外,高校的创新氛围较好,在新思想、新概念等方面思维活跃并能很快开展探索研究,可以弥补企业的不足。因此,应充分利用高校的力量开展型号和预研项目中的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高校成果转化,实现企业与高校双赢。

对于航天企业而言,要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研究,将产学研合作平台作为新技术、基础理论的前沿阵地,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手段,建立深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从而推动航天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为实现航天装备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是基于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做好战略合作规划和布局。在产学研合作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双方开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在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应做好规划和布局。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基于企业的发展愿景、综合发展规划,特别是技术类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方向,应选择重点高校的优势专业,做好整体任务布局。

三是瞄准重大项目,探索多种合作方式,注重实效。产学研合作要体现成效,最重要的是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瞄准重大项目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中,除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共建研发中心、实(试)验室及联合课题申请外,还将继续通过技术外协、发布创新基金、共建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多方投入的联合投入机制,谋划形成未来能够支撑院校共同发展的新产业,在成果转化和应用中形成利益、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应用新观念、新措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技术合作,以新技术带动企业相关专业发展。

四是加强指导和监督,调动和发挥部所厂的主体作用。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是部、所、厂,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加强总体规划和指导、扶持,选择战略合作伙伴,鼓励院属单位根据市场开发和单位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为解决合作信息不畅、重复外协等问题,研究院层面将建立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优势合作单位信息,包括优势专业、优势资源、研究成果等内容,加强研究院下属部、所、厂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和共享,使产学研合作成果及价值最大化。

二、典型案例

一是以发展战略及规划为牵引,提出技术合作的主要方向及内容。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以其使命任务为牵引,即坚持引领航天、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宇航及防务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和高技术产品供应商为目标。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对标研究院综合发展规划、宇航等业务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规划、核心技术规划、产品路标规划、军民领域技术体系等统领性文件,确定不同类型技术的发展策略及具体对外技术合作方向,联合国内外有关优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确保相关的技术合作符合研究院的使命定位,符合长远的发展战略。坚持院属单位的主体地位,依托高校重点研究型号瓶颈技术、预研关键技术、前沿探索类技术及专业基础技术,更好的为研究院科研生产服务,为航天装备发展探索、储备新技术。

二是研究出台产学研相关制度,从机制上奠定长期合作的基础。为保障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院层面出台一整套涉及对外合作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对外技术合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制度文件涉及核心技术管理、技术外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评估等系列文件,规范了研究院在对外技术合作过程中涉及本单位核心技术保护、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成果应用及转化收益等各个方面,从基础上规范对外技术合作的规范开展,为全面推进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分析高校专业技术优势,谋划产学研合作总体布局及思路。在产学研合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研究院层面加强重点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布局。围绕重点技术方向规划好战略合作高校整体布局,依托需求明确的院属单位与战略合作高校中的优势院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同一个子专业技术方向,研究院内多个单位与同一所高校合作时,研究院指定某个院属单位牵头,其他单位参与。

充分发挥院属单位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作用,尤其要发挥好牵头单位的作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研究院层面负责搭建院产学研合作平台,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方向,院属单位依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发展及科研生产需求,推进与各有关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产学研合作的具体问题,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地,促进成果转化。

四是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施多种模式,深化合作层次及效果。围绕主营业务领域及技术发展重点方向,按照“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意愿强烈、前期基础较好、重点方向明确”的原则选择国内优势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型号关键技术、前沿探索技术、基础技术的研究等,同时以研究院承担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探索多种可行的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层次及效果。

在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布局下,院属单位应结合自身专业技术发展需求,采取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创新人才培养、联合申报重大项目、组建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支撑双方长远发展。在技术成果向产业化成果延伸方面,鼓励院属单位针对合作分工明确且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方向,与高校共同出资成立联合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谋划形成未来能够支撑院校共同发展的新产业,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再创新,实现技术、经济2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航天产学研专项基金,支持和引导航天企业与科研单位技术合作。航天工业既涉及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效益。从经济学角度,航天工业的投入产出比可达 1:7~1:10。鉴于航天科技的特殊性,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针对航天工业的产学研合作设立航天产学研专项基金,一方面引导航天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应用,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航天企业与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更加紧密的联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对于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建议有关机构开展面向航天系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航天工业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的现状,建议国家有关科研机构开展航天系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针对航天工业涉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等合作模式,深入挖掘航天产学研合作对技术、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出台影响航天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的一整套指标体系,引导航天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是建议航天企业赋予产学研合作更高的目标,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以期发挥更大作用和效益。在航天企业现有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航天企业综合考量航天产学研合作带来的各类效益,探索多种合作方式,赋予航天产学研更高的合作目标和要求,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全球化、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发展趋势。在巩固传统技术合作优势的同时,借鉴国外航空航天企业在对外合作方面的成熟经验,对外推广一整套航天工业特有的质量管控模式,发挥产学研合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长,建立涵盖技术、产品及产业合作的一整套航天特有合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支撑我国航天工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研究院航天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我的航天梦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航天梦,我的梦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逐梦航天日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