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音乐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2019-04-09 03:24赖丽萍
关键词:纳西纳西族民族音乐

赖丽萍

【摘 要】纳西音乐不仅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也通过生产生活与民间习俗等特定场合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途径形成了影响儿童的社会环境。对这一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事实上也是儿童与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契合的过程,对儿童融入社会,承继社会文化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纳西音乐;儿童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68-01

在历史长河中,纳西先民创造了反映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宗教、风俗习惯等音乐文化。被中外人士誉为“国宝”的丽江洞经音乐因其旋律优美、情感深沉、风韵独特深得民众喜爱。如今在古城大街小巷随处可听到古朴悠扬的纳西古乐,随处可见古朴典雅、舒展大方的纳西打跳舞姿。纳西小调已是妇孺皆唱、家喻户晓。

纳西人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盐巴不吃不行,山歌不唱不得”,纳西人民认为歌舞像生活中的食盐一样不可缺少。纳西族优秀的民间歌舞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在这淳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本民族音乐的熏陶。

一、納西民族音乐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和社会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沟通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认同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发展,都与沉淀在本民族心理结构中的传统文化分不开。丽江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记忆遗产这“三大遗产”之灵地。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纳西民族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吸取外来文化、吐故纳新的过程,纳西音乐也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音乐、不断发展的过程。纳西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祥和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和闲暇夜晚,在古城大街小巷、乡村活动中心以及社区休闲活动场地随时会响起纳西打跳曲子。随着节奏多样、情绪欢快、旋律流畅的打跳曲子,男女老少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打跳行列。丽江人常说:“听到笛子响,脚板就发痒”。各地游客亲临此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手牵手,尽情忘我地踏歌而舞。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本民族音乐的熏陶,认可并接受了民族舞蹈。

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总是附着在本民族风俗习惯之中。婚礼仪式是纳西人民尤为重视的民间风俗。白天招待完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后,夜晚人们随着《哦噜唠》、《谷气蹉》、《窝热热》、《姿蹉噜》的曲子,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迈着轻快奔放的舞步,尽情地放松自我,宣泄感情,孩子们置身其中,得到了愉悦、欢快的情感体验,萌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产生了对民族音乐歌舞的喜爱与自豪感。

丧葬是纳西民风民俗的又一重要仪式。在丧葬仪式中,纳西人整日播放纳西古乐《山坡羊》、《步步娇》、《浪淘沙》、《到春来》等曲牌。古朴典雅的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更是对人生、生死轮回的述说。纳西族在送葬、追悼和祭祖活动中,东巴祭司要念诵一本叫《耳子命》(饮食来历)的经书,内容全是开荒种麦、制作泡酒、引水种稻、猎取野味的生产过程。纳西先民能把生产过程表现于丧葬仪式,充分证明了纳西族是一个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先进民族。纳西古乐曲调幽怨深沉、凄凉伤感、如泣如诉,孩子们很容易把纳西民间凭吊战争亡灵的“安魂曲”所表现出来的生死离别、怀恋缱绻的感情同凭吊长辈相联系,产生感情共鸣,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巨大震撼力和感染力,从小萌发对先辈的敬仰之情,奠定尊老爱幼的感情基础。

二、家庭和学校音乐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文化是传播的产物。人们通过在某一文化环境中长大成人而习得这一文化,这种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就被称为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靠父传子、子传孙这一家庭传承方式,更重要的是依靠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亲朋好友之间交往密切,亲友们集聚在一起述说的大多是“纳西花花色”(纳西人的生活很幸福)。这时家庭聚会总免不了唱上一段“阿哩哩、阿哩哩……”,孩子们学着大人们会来上一段纳西“三打脚”(一种打跳)。家庭气氛其乐融融、快乐无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和睦友善的种子。

要弘扬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学校义不容辞地应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在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中,文化传承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利用种种手段和方法将民族文化有意识地传递给幼儿,使其掌握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习俗信仰和思想观念。纳西音乐的传承在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挖掘整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纳西音乐,挖掘民间流传的朗朗上口、短小、旋律优美的曲子和动作简单、姿势优美的民间舞蹈,传授给孩子们。

2.在幼儿园创设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活动场所创设。

东巴舞图画、壁画,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纳西东巴舞;在校园内播放纳西歌曲,在教学活动中教幼儿唱纳西歌、跳纳西舞,在课间休息时进行纳西打跳,增强幼儿对纳西音乐、舞蹈的审美享受。

3.重视纳西文艺演出活动。

编排一些高质量、表现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纳西文艺节目,走出校园、走出丽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民族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的海洋,让纳西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让纳西音乐成为世界的音乐。

纳西人民积极乐观,能歌善舞,居住在人类梦的家园,纳西古乐传遍神州大地,响彻五湖四海。

参考文献

[1]李群育.《新编丽江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和志武.《进取向上的纳西族》,云南少儿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纳西纳西族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