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发言对策分析

2019-04-09 03:24邸仲华

邸仲华

【摘 要】语文课堂发言不仅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它能促成各种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引领每位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鼓励发言;刺激发言;乐于发言;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70-02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等能力,为学生将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而当前乡镇语文课堂发言的现状,着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提高乡镇语文课堂发言效率,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语文教师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创造条件,鼓励发言

学生的课堂发言是需要条件和氛围的,只要我们为他们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那么,学生不仅会积极发言,而且效果很好。我看过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视频,她不仅善于创造条件,而且还善于鼓励学生,学生发言之后,她会这样给予鼓励:“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真了不起,这里应该有掌声”“老师都没想到的,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为你点赞”等等。对发言的学生,窦老师一视同仁,热情鼓励,耐心引导,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回答正确而又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顺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回答错误的则旁敲侧击引导启发,真可谓金针度人,学生如沐春风,情不自禁地专注于学习。我深受启发,也尝试效仿,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深入探究,言其所思,说其所想,敞开心扉,学生的发言告诉了我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我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然,我对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多与之沟通交流,以期消除紧张,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我还特别注意破除发言的垄断现象,不能寻找借口,绝不将发言权全权交给“尖子生”,给予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权,力争让每一次发言都有意外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二、预设情境,刺激发言

预设情境,就是要我们课前深钻课文,抓住其最具特色、最核心之处,凝练成问题情境,并融入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愤而不启,悱而不发”之境,再让学生交流互动,然后发言,学生必然积极踊跃。如,教学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苏武牧羊》,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发言欲望,课前我让学生分四组搜集有关苏武牧羊的试析语文课堂发言之策姜俊賢故事,课堂上比比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每组发言限时三分钟)。为了小组的荣誉,孩子们做了精心准备,课堂发言,果然异彩纷呈。又如,教学《欧阳修定稿》,我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以一个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学过哪些修改文章的课文?”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贾岛“推敲”》《王荆公改字》”。我继续问:“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特点?”学生:“锤炼文字,传递了一个字都不放松的精神”。我说:“今天要学的是另一类修改文章的故事,你们有谁知道欧阳修年轻时读书的故事吗?”我以为课前没有让孩子们搜集欧阳修的故事,孩子们肯定不知道。没想到孩子们有了发言习惯,早早就做了准备,于是争抢着发言,看谁说得精彩,比谁说得简练,课堂上好不热闹。创设了这样情境,接下来的教学就很轻松了,学生也学得很扎实。

三、明确目标,乐于发言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乐于发言。伴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普及,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发言”这一普通而又不能一蹴而就的教学技能,如何真正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方式,进而达成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呢?我认为莫过于“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乐于发言”。如,教学《春望》,我打破常规,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借助微课,理解、掌握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解读诗歌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情感;三是自主探究,体会表达技巧。课堂教学,将发言权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答,解密诗歌的内涵。小结环节,抛出问题:这首诗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相同之处,想想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孩子们想了一会儿,就得出答案:一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二是都寄寓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国运衰微的悲愤。只要明确了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学生自然就乐于发言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才真正转换了角色,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互动的评判者、学生解读教材掌握知识的见证者。由此可见,学生的乐于发言,才真正把以“微课、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贯彻落实。

四、展开辩论,深化表达技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深受小学生喜欢,也特别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一种方法就是辩论。辩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原因就是辩论能够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让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收获自己的个性化认识,深化表达技巧。《船长》是高年级一篇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在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们的见解不一,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激烈。例如,在讨论到关于哈威尔船长的形象特点的时候,学生们就有不一样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船长舍己救人,而且最后一刻还坚守自己的职责,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而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最后选择和船一起沉没的举动不明智。面对这样的争辩,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辩论的题目,让学生就哈尔威的形象特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而且还实现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而这就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机会,而课堂辩论的过程让学生们在唇枪舌剑的讨论中,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掌握表达的技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发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平等,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各项教学目标的保障。当然,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方法多多,相信各位同行各有绝招,笔者管窥蠡测,不足为训。

参考文献

[1]赖礼瑚.《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第2期.

[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