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2019-04-09 03:24郭艳
关键词:设置教学法函数

郭艳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身的感悟,以期指导实践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高中教学的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16-01

高中数学领域引入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客服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背景

1.社会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变革,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过程中,关键性的是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育。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良好的问题创造适宜的数学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高中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从各方面提高高中生的问题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采用知识传输、公式定理传授等填鸭式的方法产生了许多局限性。而采用问题教学法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点。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傳统的知识-题海的数学教学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偏差理解,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数学就是运用知识和定理去做好数学题的过程,缺乏问题的把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益减弱,甚至有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弃数学的思想,在综合考核上,由于数学拉后腿使得整体的学业水平较低。

比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中,教师采用“相似数列的规律”提问方式就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本身数列这一章就存在很大的枯燥性,传统公式的直接阐述不能够激发学生对变幻万千的数列的同一性的把握。

(2)学生缺乏数学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采用单一的技巧和解决方法,尤其在一些创新类的数学问题上,缺乏逆向思维和反向思考,从而解决方式的单一性往往导致学生在变通类的题目上缺乏变通思维,不能够触类旁通,往往也做不到举一反三,这使得数学思维没有获得锻炼,不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也违背了高中素质教育教学的最终使命。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显著下降。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章中,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教师通过传统的坐标图的方法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函数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正比例函数”上不能够触类旁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断加重。

二、问题教学法的界定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指通过巧妙地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实践。提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学的能力,提出下列对策,以克服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局限性。

1.巧妙地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容易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来,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工作者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方面,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通过适宜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实现教学的成功。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问题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课堂提问能够使得怠惰的学生会转变思维观念,通过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问方式,能够实现提问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发现身边的二次函数”这个富有情景化的提问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更进。

2.巧妙地设置情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

解决一个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的数学问题,就好像是侦查人员对案件的线索的探知,通过现场的物证、书证进行逻辑推理,在已知条件的有限性的背景下,如何得出无限性的问题答案,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找出问题的蕴含公式定理,把握思维的套路,在条件和结果之间建立一个客观的联系,并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仔细地完成计算过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已知的条件。

比如在证明余弦函数、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入再到证明方法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并且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的能力。

教师不能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通过问题引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比如在学习集合的这一章中,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不同的集合做出自己的小组作品,对集合进行小组型的仔细探讨,有利于实现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进步,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有效的掌握集合知识,并清晰的熟知集合中的数学原理。

三、教师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巧妙地设置数学问题,问题教学要符合客观实际,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促进教学实践的进步。

1.问题教学要符合客观实际。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学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互相发挥的整体动态过程,通过客观实际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比如在学习高中“解析几何”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教师授课的内容和学习的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主观臆造的问题故意捉弄学生,使得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教学的客观实际。

2.问题设置要符合多样化的学生要求。

高中处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环境、认知能力、先天遗传的不同,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问题需求特性”,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中,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论证根据学生自身的想象力的不同做好问题的导入,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问题的设置满足男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是相当有必要的,对提升整体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结语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但在现实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客观实际不断地促进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成长、学习进度相适应。促进问题教学法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参考文献

[1]王佳芝.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J]数学研究,2016(8).

[2]李青琴.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的实践和感悟[J]数学教学,2018(6).

[3]于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教学法[J]中小学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设置教学法函数
二次函数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