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巍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EH-4电磁测深法是一种基于平面波卡尼亚电阻率的混合场源(天然源+人工源)的频率域大地电磁测深法。其原理与大地电磁测深法基本相同,是以地下不同岩性、矿石的导电性、导磁性及介电性为主要物性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观测电磁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来研究地质构造、解决工程、环境、灾害等地质问题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EH-4电磁测深法可以适应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物探工作,具有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及不受地形影响等特点。本文就EH-4电磁测深法在某流域勘测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某跨流域引水工程部分设计线路穿越山区,工程设计为深埋隧道,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在工程勘察时需查明工程区内地下水分布特征,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测区属于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地表主要为田地、沟壑及低山。根据地质调查及相关资料可知,该区地层岩性较为复杂,层状分布,按地层年代主要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第四系覆盖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及粉质粘土等;中层为白垩系下统,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玄武质安山岩以及砾岩等;下层为侏罗系中统,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玄武质安山岩等。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可知,本工程区内的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种。
EH-4观测的基本参数为正交的电场分量(Ex,Ey)和磁场分量(Hx,Hy)的时间序列。地表电场和磁场水平分量的比值为平面波阻抗:Z=E/Y,两组偏振波的波阻抗:Z=Ex/Hy=-Ey/Hx=ωμ/k,由波阻抗公式计算可得到卡尼亚电阻率:
由卡尼亚电阻率公式可知,电阻率随频率变化而变化,而电磁波的穿透深度或趋肤深度也与频率有关。因此不同的频率反应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在不均匀层状介质情况下计算得出的“电阻率值”称为视电阻率。这是因为视电阻率是地下层状介质电性参数分布的综合反映,而非真实电阻率。电磁波在非大地介质中的穿透深度计算公式为:
在一个宽频带上测量E和H,并由此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进而分析地下岩层的电性结构和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情况及勘探要求,沿设计隧道在未开挖段布置EH-4测线,测线长度分别为800 m和1000 m,测量点距20 m,电极距选择20 m,工作模式为常用模式(不带磁偶源发射系统),接收频段分别为低频段及高频段,叠加次数选择15次,信号不佳时加采中频段。系统布置见图1。
图1 EH-4电磁测深法系统布置示意图
野外采集的EH-4数据经过处理并反演得到地下岩体的电阻率值,将计算得到的电阻率值绘制成断面成果图。
图2为桩号27+500~28+300的EH-4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断面成果图。从成果图中可以看出,在设计隧道高程存在4个低阻异常区,其中Y1异常值及范围较大,该异常区隧道已开挖至27+623,开挖段共存在5处出水点,水量约为70 m3/h~80 m3/h,开挖段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推测本段洞室漏水原因为张性构造带切割深度较大,构成了古风化壳赋水带与洞室间的水系通道;Y2异常区的性质与Y1相似,但其水量相对较小;Y3与Y4电阻率异常值较小,且分布在同一相对低阻带上,推测该低阻带为岩性分界带,节理裂隙发育且含水,水量相对较小。
图2 EH-4大地电磁测深法(桩号27+500~28+300)电阻率断面成果图
图3 EH-4大地电磁测深法(桩号30+750~31+750)电阻率断面成果图
图3 为桩号30+750~31+750的EH-4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断面成果图。从成果图中可以看出,在高程约250 m处存在一个近似水平的低阻带,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该低阻带为侏罗系与白垩系地层间不整合接触,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为工程区内深部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空间。在设计隧道高程存在3个低阻异常区及1个构造异常区,其中Y5异常区隧道已开挖,开挖段存在多处出水点,水量约为400 m3/h~80 m3/h,出水主要为岩性接触带或节理裂隙出水,Y6、Y7异常区性质与Y5相似,均为岩性接触带及基岩裂隙水。桩号31+400附近存在一个近似直立的低阻异常带,推测该异常为断裂构造,且与上部不整合接触带相连通,该部位漏水量会比较大。
(1)本次EH-4电磁测深工作较好的解决了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地质问题,根据本次成果预测未开挖隧道的富水情况,为隧道施工及安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证明了EH-4电磁测深法在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被广泛应用;
(2)通过实践证明,EH-4电磁测深法与其他主动源电磁法不同,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不受地形影响,且与常规大地电磁测深法相比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3)EH-4电磁测深法与其他物探方法相似,在资料分析解释时,需要与地质、钻探成果相结合,才能提高物探数据解释水平,将物探法在工程勘察中起到的作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