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19-04-09 07:58雷文静周兴志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高校教师教师队伍

雷文静,周兴志,李 中

(西安航空学院 人事处,西安 710077)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变革时期,需要大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需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不断转变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以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九大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以下简称“改革意见”)。作为自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改革意见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同时也为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目前,应用型高校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师风师德滑坡、教学科研水平低、师资配置不均衡、“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等[1]。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设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建成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德高,即师德师风与政治素养高;二是艺高,即科研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高[3],这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

第一,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不断推进,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也要求高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此外,高校教师也需要保持良好的育人水准,在思想上树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知识转化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传授效果,做好学生学业的引路人。

第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水准需求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能够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

第三,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动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重外延轻内涵、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师师德水平及专业能力还需提高等,因此,必须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从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薪酬待遇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提供原生动力,实现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二、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

2018年,改革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这同样也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师在新的时代,必须力争做一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职工作。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作为学生成长和求学阶段的引路人,应用型高校教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全方位全过程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此外,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也要求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应用型高校是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将更直接地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环节中,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对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4]。应用型高校教师需要从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多层面进行道德素养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适应新技术变革,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十九大后,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启2.0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的“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以及《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都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这也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要求的重要导向。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化教育平台,突破传统教育未能解决的问题,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结合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变革,应用型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多维度的,包括了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及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5]。史秋衡教授曾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作出判断,认为“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6]因此,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创新能力。此外,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特色和行业用人需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理论与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相融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为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去思考、研究和创新实践。

(三)树立现代教育观,培养创新变革能力

新时代,教师需要树立职业发展的新观念。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观相比,现代教育观注重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的转变,更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和塑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应用型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中脱离出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践行自主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主体性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在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还需要具有创新改革能力。鉴于不同类型院校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各类型院校对教师的知能结构和素质要求存在一些差异[7]。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能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专业实践为主导,偏向于“学用、学做、学创”的结合;在科研中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接轨,为社会提供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包括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能力等。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新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因此,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新时代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不断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新时代的应用型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夯实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全面挖掘自身潜能。应用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判断力、课程领导力、技术融合力、改革创新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新型特质,将能力的新特质充分发挥在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也具备多元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新要求。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育人水平等多层面为着力点,多措并举,立体化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一)严格把控教师准入环节

招聘是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环节。学校应该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根据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情况,合理规划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招聘计划和用人需求。在招聘过程中,应用型高校也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师职业技能要求设立科学合理的甄选测试,对应聘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等多层面的考察,提高教师入职标准,引进高素养的人才。通过招聘环节的严格把控,有效奠定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人才准入基础。

(二)大力发展教师教育,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体系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是同步的,应用型高校需要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教师教育,畅通教师职业发展渠道,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师发展体系,加强教师全方位全过程素质养成。教师发展本质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持续过程,需要由学校、院系、个人三个层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及资源搭建等方面的支持来建立“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发展体系”,实现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个人发展。围绕教师的发展,应用型高校还需要采用建立分类别、多层次的校本培训体系,开辟多渠道、重实效的发展培养途径,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落实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等方式,促使其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发展与培养培训图

(三)制定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

将应用型高校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强化学期考评、年度考评和聘期考评环节,执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对于师德失范的教师在职称职务晋升、评优及访学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在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根据教师专业的不同,建立分类别分层次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督导评价、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和自评等评教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在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方面,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企业实践、国内外访学等要求融入到聘期考核和职称职务评审的考核中,根据能力等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保障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国家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要精准把握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为导向,通过制度建设与柔性指导等方式塑造教师良好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使得教师人人尽展其才,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猜你喜欢
高素质高校教师教师队伍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