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
摘 要 在玉米种植产业中合理运用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推动粮食市场供给结构的优化改革,提升种植单位、个人的经济收益,保证玉米种植的产能,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粮食供应产业链的完善,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业食品。基于此,从现阶段玉米种植的高产技术控制出发,对优化田间管理工作的实践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玉米;密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04
玉米作为与小麦、水稻地位相当的重要农作物类型,是粗粮种植比重最高的粮食种类,同时由于玉米产能较高且种植范围较广,也是工业原料、饲料的主要来源。将高产技术应用到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技术人员与种植人员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全面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1 玉米种植的高产技术分析
高产技术实质上是指利用特定的种植品种,引进能够增加农作物种植产能的先进技术,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保证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当前阶段,高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高产栽培的实践技术应用领域被不断扩展。在应用高产技术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为保证技术应用的效果,技术人员应合理地对田间管理内容进行规范,有序地应对病虫害、环境变化、灌溉排水等工作问题,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种类及喷洒量,平衡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效益[1]。
1.1 栽培准备
安徽省的玉米种植区域分布广泛,高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淮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于玉米作物的种植产业来说较为适宜,此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为高产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客观基础。在应用高产技术的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工作,确定种植区域、调查环境特征、规范选种。具体来讲,玉米栽培的准备工作分为两方面。1)选种工作。通常情况下,为降低病虫害发生与传染的可能性,提高种子出芽率,会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出芽率较高的种子,如汉单777、迪卡653、登海605、裕丰303等品种。2)种植地点的选择与处理,需要事先对土地进行平整、翻耕等处理,降低土地中的病菌基数。
1.2 播种技术
玉米播种属于高产技术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与玉米苗的生长状态、出芽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阶段,技术人员应重点关注两方面的问题。1)播种时间的选择。淮北地区的玉米播种时间通常为6月中旬。2)播种方式的选择。淮北地区玉米种植一般选择机械化单粒播种形式进行播种,直接在麦茬地板茬直播,采取等行距、单粒、机械播种,麦茬地可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播种后,技术人员应结合幼苗的出苗情况进行间苗、补苗,避免缺苗问题,从而提升种植区域的利用效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染。玉米播种工作完成后,剩下的主要是田间管理工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贯穿玉米整个生长周期。
1.3 密植技术
密植技术是保证玉米光照与水肥供应的重要技术。当前阶段,密植技术的控制要点在于根据玉米品种的生产特性,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控制玉米种植的行距与株距,保证每株作物的养分供应、光照充足。在适当的时间段,种植户可以增加玉米种植的密度,进而最大化地利用当地空气条件、光照以及水分条件。除此之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植株需要特定的温度环境,技术人员应注重田间积温的控制,平衡水肥供应,合理运用高产技术提升玉米种植的实际产量。
1.4 耕地培土技术
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地区选择中耕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处理,中耕培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水肥供应充足,能够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同时,运用中耕培土的措施有助于全面清除田间杂草,对于玉米根系发育也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在华东地区,部分玉米种植区域有时会出现作物秋季倒伏的问题,应合理选择翻耕、培土、整地的方式,提升作物抗倒伏的性能[2]。
2 优化玉米田间管理实践工作的有效对策
2.1 做好抗涝抗旱工作
在玉米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天气情况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如果干旱天气持续时间过长,需要田间引水灌溉,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供应充足。与此同时,应设置好排水系统,做好防涝工作。在苗期,要进行保墒;在幼苗成行至灌浆期间,使土壤维持湿润状态,控制好田间的湿度,规范种植区域技术管理工作。经过综合性的田间管理改进,可以做到避免玉米幼苗由于旱灾而导致枯萎,对于防控玉米虫害以及维持湿润的土层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针对性
玉米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通常是以预防为主,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对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进行严格控制。具体来讲,针对发生频次较多、影响范围广的常见病虫害,应从源头进行控制,通过农业防控、化学防控与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式,预防和治理病虫害问题,保证种植效益。在虫害防治方面,如果选择了施加农药,则必须保证农药符合现行的行业技术指标,避免玉米农药含有超标的毒害性物质,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针对性。
2.3 合理选择化学药剂的种类与施药方式
在种植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除草剂,会对玉米植物的生长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加的除草剂剂量过多,将会导致玉米作物枯萎、死亡的情况。因此,在选择除草剂种类时,应充分考虑玉米的生长情况、需要处理的杂草数量等,合理规划用量。通常情况下,种植户最好选择在风速较高的晴天下午来完成除草剂的喷洒操作。在喷洒玉米除草剂时,应杜绝反复喷洒的现象,在喷洒过程中,应该保证匀速、均量,避免用药剂量过大[3]。
2.4 选择具体的灌溉方式
玉米的灌溉方式包括喷灌与沟灌两种。相较于沟灌技术,喷灌的要求更高,需要专业的设备支持,可以全方位地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通过对喷水量的控制,保证灌溉质量与效率。合理对灌溉量、次数、方式等进行规划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综合产量,虽然在干旱条件下玉米也能生存,但长时期处于干旱状态,不仅影响到玉米的产量,甚至导致玉米植株逐渐死亡。由于玉米属于高秆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保证行间的距离,在灌溉时,通常会选择沟灌的形式,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采用隔沟灌水的形式进行灌溉等。
2.5 施肥管理
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包括一次性施肥、底肥与追肥综合施加两种形式。种植区域的土地如果常年连种玉米,将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如果没有施加足量的肥料,为植株提供的营养不足,玉米生长的速度就会降低。为此,在施肥管理阶段,应该结合土地肥力情况、管理规划、玉米生長情况等选择施肥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施肥方式,都应该按照种子、肥料隔离的方式进行,避免影响种子出苗率。穗期是玉米成长过程中需肥量最高的时期,应合理追肥,通常以氮肥为主,每667 m2的尿素用量为15 kg左右。
3 结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应用高产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玉米种植的产能,在合理对种植资源进行配置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科学的田间管理规划,发挥高产技术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强管理引导,结合淮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种植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种植类型,科学制定田间管理规划,为高产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韩春玉,王海,王井琴.试析玉米高产节本增效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8(16):118.
[2] 刘存亮,李仲亮,周伟红.玉米新品种纪元19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4):195-196.
[3] 翟树亮,翟树丽.麦茬直播夏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8(11):86-8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