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999年7月7日,是我参加高考的日子。
我当时在云南镇雄县一中读书,而家在滇东北一座偏僻的大山里。那年7月5日,距离高考仅两天了,我翻遍全身发现只剩下20块钱。这点钱无论如何也不够我高考期间的花费。我张不开口向老师和同学借,只好将仅存的那点钱买车票返回家想办法。
“后天不是要高考了吗?你回来干啥子啊?”父亲一见我,很不耐烦地吼了我一声。“我……我……没有生活费了!”刚吞吞吐吐挤出这几个字,路上憋了一天的泪水便不争气地涌了出来。朦胧中,我似乎看到瘦小的母亲在一旁偷偷地擦拭眼角。
“家里哪来的钱?粮食都快没有了,你自己想办法吧!读啥书?考不上大学出去打工算了!”父亲愠红的黑脸挂满无奈,摇着头走出了家门。我不敢直视他走出去时的眼睛,那眼里分明藏着的不是责怪,而是一个男人无尽的自责。
“妈,我不读书了,不去考试了!”我的泪水簌簌流淌。母亲像触电般大声说:“不行,妈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啊!妈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她突然拉着我的手,提高嗓门说:“幺儿,走!”母亲带着我,从山脚到山顶,挨家挨户借钱。“我的幺儿后天就要高考了,现在没有生活费了,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们……”我一路上低着头,一次次听到了母亲几乎哀求的声音,也一次次听到挖苦讽刺的声音:“你们那么穷,借了,哪来钱还?这么穷还读啥书?”母亲却一次次继续前行。
天快黑了,终于找到一户人家愿意借钱给我们,但最多只能借200元,并收取40元利息,还要求在一个月内还钱。我和母亲当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母亲郑重地把钱递到我手里,摸着我的头轻声说:“这200元钱你尽管花,一定要去吃馆子,吃好吃饱,才能考出好成绩!”母亲又从裤袋里摸出手帕,小心翼翼地层层打开:“这是昨天卖鸡蛋的钱,还有十多块,你一起带上吧!”说完把钱塞进了我的裤兜。
高考那三天,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助我超常发挥,每一门考下来我感觉都很满意。考完试,我留在县城一家饭店做了一个多月的小工,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钱。回家后,我给爸妈各买了一件衣服,并将借款连本带息还清。
沒过多久,我收到喜讯,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广西大学新闻专业。我终于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那天,母亲抱着我放声哭了起来,幸福又骄傲!父亲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心情显得十分复杂。“爸,您不必为我的学费担心,我打算靠打工读书、养活自己……只是不能再帮你们干农活了。”我急忙对父亲说。
“不是为了农活……你不要怪我,是我没本事……”父亲哽咽着。我赶紧安慰他:“不怪您,您和母亲把我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么多年,母亲为我借钱的场景历历在目。也许正是那200元的高考债,催使我在往后的时光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去偿还那座山、那段路、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