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教育下的高校美育课程研究

2019-04-08 01:59:34栾淏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音乐

栾淏琳

(济南大学 泉城学院,山东 烟台265600)

一、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即通过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人民进行情感的陶冶,以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音乐教育,指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培养有知识文化的高智商人才,更要培养出有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美育就是完善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教育。因此,我们应正视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审美力。

音乐教育是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秉承着“以人为本”和“以审美为核心”的育人过程,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可听可感的艺术作品欣赏来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陶冶心灵和塑造人格的作用。因此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审美力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高校音乐美育课程的现状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与艺术创造课程,审美教育群体主要分为艺术生与非艺术生。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艺术课程相对丰富,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艺术史,艺术鉴赏课等均能够更好的切入美育教育。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音乐专业课程仅仅满足于音乐教学任务,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并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一套统一完整的美育教学提纲。而非艺术类专业接受审美教育的渠道十分有限。大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大多是通过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方式来实现。高校学子中,非艺术生占比重大,而艺术选修课的课程类型较少,选课名额也十分有限,且艺术选修课也并非在每个学期开设,这便造成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接触过艺术课程,对美的感知力相对较弱。

目前,高校的音乐课程大部分是建立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的。美育思想较少体现在课程设置中。特别在选修课程中,由于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差异化明显,影响到了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美育思较难渗透的课程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音乐课程建设中并没有很好的推广美育思想,即便有音乐美育课程,内容方式也十分单一,以致学生们很难有效的融入课堂,审美教育思想也不能通过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高校音乐教育对策的实施

课程建设是高校音乐教育实施的核心。加强美育的实施应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美育内容。音乐教育作为最有效直接的美育实施手段之一,必须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选修课的开设要丰富课程类别,注重基础教育培养,渗透思想教育,从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

优化师资建设是高校音乐教育实施的关键。教师作为审美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对审美受教育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传统的音乐教育,美育的开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于美育的培养并不是纸上谈兵,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虽然自身专业素质过硬,但并非都善于审美教育的讲授。这便需要政府或学校组织培训,针对美育教育课程进行全面讲解和分析,从而优化教师资源。对于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实践技能,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音乐实践与音乐活动是美育实施的重要一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也可通过课外的音乐实践与艺术活动感受美的教育。音乐本身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只有走出教室,才能融入同学们的生活中,达到以美育人的作用。教师可以优选好的音乐作品推荐学生们去欣赏,把音乐会引进大学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要鼓励其登台演出,展示自我。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内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在高校生活的氛围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下的审美趣味。

总之,现代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水准,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审美教育,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力图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音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