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9-04-08 01:59:34叶梦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

叶梦萍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30022)

一、引言

随着2016年9月北师大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及课改发展的新阶段——核心素养培育随之到来。研究表明,核心素养体系的养成,主要是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实际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性的设计并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以往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加入趣味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二、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艺术教育领域不被重视,整体上看现阶段音乐老师数量缺乏,教师资源不充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几个班级由一个音乐老师负责,同时学校课外活动大多都安排给音乐老师,教师本身还有听课、评课、比赛等考核指标,繁重的工作任务致使音乐教师疲惫不堪,影响正常的音乐教学。部分民族地区小学音乐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相对不完善,例如对器乐的教学忽视严重,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没有适当的器乐教学,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民族地区的小学都处于农村或是更为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老师的器乐专业水平较低等……这样的问题使小学音乐教学难以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实习音乐教师缺乏音乐课堂教学的经验、学校的音乐器材及教学设备不充足等因素,致使小学音乐课堂出现不能有效的开展音乐教学的现状,从而无法真正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民族地区小学受到自身因素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音乐教学方面有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歌唱练习,课堂教学带有目的性,进而促使小学生无法真正做到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其次,由于一些小学在偏远民族地区,致使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音乐教学辅导工具较为落后,进而造成小学音乐教学无法有效的开展,并且许多地方学校并不注重音乐老师的培养,导致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单一,无法真正做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培养。

2.音乐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民族地区的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无法真正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与积极性,进而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无法提升。甚至有的民族地区学校并不注重音乐的教学,不注重教师的培养及最新教育理念、方法的传播,而将其他科目进行代替音乐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养成音乐素养。

此外,民族地区小学音乐老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是由美术、体育等老师兼任,有的是当地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任职,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是比较低的,而且一些地区生活条件比较刻苦,所以教师的职业感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学学生年龄特点是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老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方面应该实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更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课程变得丰富多彩,有效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的培养。例如,老师在开展《风吹竹叶》的课堂学习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比如让学生模仿风姑娘“沙沙”吹拂的声音、通过动作表达竹叶长大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效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把学生带到美丽音乐场景中,让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画面,在丰富的想象中利用音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所有学科中,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占据有效地位的。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要学会优化课程,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下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要重视音乐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有效提升音乐素养。例如,老师在开展低年级《七色光之歌》的音乐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是在哪里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再用多媒体想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导入课堂内容。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唱一唱,然后再做示范,学歌过程中设计“小比赛”等,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反思,需要在哪里做改正,并找出相对难唱的部分相互讨论,应该如何演唱,并让一些唱的较好的学生进行上台展示。老师要在学生交流之后,再从中加以指导,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可以学会演唱,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要重视音乐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充分的利用课内外资源,让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有效提升音乐素养。例如,在开展高年级《彩云追月》的教学时,可以先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音色,并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描摹旋律线等,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之后,老师可以逐渐向外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并利用班级和文艺晚会将音乐创新模式延伸到课外,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应该在多样音乐艺术氛围下,逐渐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例如,老师在开展《一直竹竿容易弯》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教授《游子吟》时,要让学生了解的歌词中描写的母爱,感受音乐中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小学阶段是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的渗透思考

(一)注重提升高职音乐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有的钢琴能弹贝多芬奏鸣曲,有声乐能唱到high C,弹与唱的能力突出,而一首简单的少儿歌曲却无法弹唱出来,这是常见的情况,可见音乐技能好并不代表音乐教学技能就好。部分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教案撰写、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方面不合格,也导致了师范生在校期间《教师资格证》的获证率不高。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弹、唱、跳等音乐技能,更多的应该以职业需求为目的,侧重培养作为小学音乐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也是今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注重高职音乐教育师范生“课、赛、证”的融合培养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技能比赛的参与、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方面应加大力度,探索提炼出核心素养下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通过技能比赛可以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教师资格的获取率可以折射出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问题。将“课、赛、证”三者相互融合进行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专业就业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输出的问题。

(三)人才培养须对标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

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了我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对“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回答,更在推动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了杠杆的作用。职业教育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五个对接,随着民族地区小学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要深入一线的小学音乐课堂,立足音乐学科本质特征,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获得审美的感受、明白音乐的表现、和艺术文化的理解,只有自上而下真正理解,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胜任。

五、结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会引起“由上至下”的教学转变,音乐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必然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作为音乐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优化、创新课堂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在审美感受、音乐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高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