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翔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钢琴热”①的学习潮,钢琴教学的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然而,如何高质量完成钢琴教学中每个环节,却是对教师教学功底的考验。由于,“试课”是钢琴课堂中第一次课,需要教师深度的把握和精心的准备。
此次课功能是通过有限时间的沟通、教学展示来试验教学双方能否构建起良性的协同关系。如果此次试验失败,教学工作便会终止,体现为生源流失。
指的是时间与内容的灵活性。时间方面,常规的一节钢琴课往往具有固定的、规范的时长,常见有45或60分钟/节。但“试课”在时间上有极强灵活,时间控制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上,以判断学生是否报名和是否达到学生、家长预期为主要标准。内容方面,一方面是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进行信息互换;另一方面是教学展示,对学生钢琴学习内容进行指导。在沟通方面往往与比常规课程所占比重大,以学生和家长的现场反应来灵活处理沟通方面的内容与时长。
“试课”结束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三方均会形成“标签化”结论。从教师角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先天潜质以及家长的理念和未来期望,判断是否接收学生;从学生与家长角度,则是对教师的个性、学术能力和对学生的未来规划来进行判断,决定是否跟随此教师学习。
首次见面,教师具有时间压力,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关系破冰,迅速搭建温馨、良性关系。在家长的期望中,希望教师具有热情、主动、积极的个性特质。教师一般面带微笑打招呼,询问学生姓名、年龄等内容即可。
(1)学生来源:转介绍、就近入学、路过、或者网络获知,其中,转介绍的报名入学强度最高,其次就近入学,再次是路过与网络获知。(2)学生前置学习情况:前置情况分两种,第一种是完全0基础学生,另一种是已学过的学生,需要了解之前学习年限与进度。(3)学生的居住位置:距离与所住区域。学生与教学地点的距离呈现正相关,即距离越近,入学意愿越强,反之,越弱;学生所住区域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可适当作为是否与教师理念和资费是否匹配的参考条件。
(1)转介绍学生,要了解转介绍是谁。由于被转介绍与转介绍者通常具有较为相似的学习理念,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度也较高,因此,这类学生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和上手。同时,他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也比较容易达成入学报名的结果。(2)已学过的转学生,则要重点关注转学原因。一大部分是源于前置师生教学关系难以维系,常见有家长和学生对前任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安排及教师个性的不认可、不信任。这一部分则需要老师在“试课”重点把握,以达到家长和学生的期望。(3)家长教育理念与学习期望。家长教育理念有三种。其一是强势型,此类家长往往是结果导向型,一般具有强烈主观意愿和明确目标,甚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配合者,在“试课”中教师主要与家长沟通,达成学习规划。其二是温和型,家长一般相信教师,跟随从教师教学安排并协助教师布置的各方面内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清晰的教学计划并且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其三是溺爱型,此类家长对学生具有极强的保护欲和希望学生获得高度愉悦的学习体验,给与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学习自由度。此类学生在试课中需要特别强化“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以游戏化进行,特别需要展示教师柔和的、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学习期望指家长对学习目标的初步构想,常见的关注点主要有:考级、表演、比赛、基本功训练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五方面。老师应参考家长的期望,将这几方面纳入教学计划之中。(4)教学展示并提出较为具体学习规划。根据上述三项内容的梳理,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展示。“试课”结束时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份具体的学习方案,方案包括长、中、短期内的学习规划。(5)“试课”结束。如果教师对上述流程积极准备和因材施教②,那么结束时家长和学生更容易主动进入报名程序。报名结束后,老师仍应保持与学生温情的情感状态,为之后的课程开启一个良好开端。
“试课”的好坏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决定了是否有机会获得一位学生,从而使教学后续工作有机会展开,在现如今艺术教育形成的“买方市场”,更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技能,更好提升“试课”的质量。
注释:
①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7.
②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