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班主任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1.严重影响被欺凌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经常受到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被欺凌被侮辱的暴力阴影当中,胆战心惊,如抑郁、失眠、逃学、精神不集中等,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一些长期持续且严重的校园欺凌还会留下长期难以平复的创伤,包括永久性的焦虑、缺乏自信或导致学习障碍等。甚至有些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使得被欺凌学生不得不住院治疗,更甚不得不休学,被迫中断正常的学习。
2.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和性格的形成期,校园欺凌时间的影响极易让他们形成不健全的人格。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被欺凌者身上,欺凌者、包括旁观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对被欺凌者来说,会招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极易形成自卑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回避人群,易发生偏激心理。同时也有也相当部分受欺凌者形成人格扭曲,从被人欺凌反过来变成欺凌者,或者致力于去做欺凌者的帮凶,去欺凌其他更弱小的同学。对欺凌者来说,经常性得逞会导致他道德愈加滑坡、人格扭曲,甚至在以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受到刑事追究。同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学生来说,也往往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他人的行列。
1.“硬性”欺凌减少,“软性”欺凌普遍存在 以“暴力”欺凌为特征的校园欺凌减少,“精神”欺凌普遍存在。一方面,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大了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恶性校园欺凌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有效净化了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校园欺凌对精神层面的欺凌普遍存在。与身体上的暴力欺凌相比较,精神欺凌貌似没有危害,管理中经常被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精神欺凌会发展为暴力欺凌或者诱发暴力行为。
2.校园欺凌问题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 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男生在青春期会比较的叛逆,喜好利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但从近几年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女生作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所占比例反而较大。女生心思较重,一点小事都有可能引起矛盾,所以经常会有女生欺凌他人事件发生。
3.校园欺凌问题随机性大,防范难度大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些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往往一个动作、一句话等行为,均可能引发欺凌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的发生往往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主动防范难度较大。
1.及时做好排查和化解矛盾,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 尽管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审判机关,但社会各界应当尊重教育的专业性。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或者量表筛查出班级中欺凌和被欺凌的高危学生,采取相应的行为惩戒、心理辅导,进行早期行为干预,防止形成犯罪团伙。同时班主任还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更要认真做好“学困生”、残疾、单亲、留守儿童之间的摸排工作,做好矛盾化解,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特别要防治学困生、残疾、留守儿童因课业负担、学习成绩、心理压力和语言欺凌等而引发欺凌现象。
2.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加留守初中生的存在感 初中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是一种合理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存在感。作为留守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应该为他们创造多样化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班主任在班级里不仅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更应对表现不好的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其通过参加运动会、演唱比赛、书法比赛、厨艺大赛等展示自己,获取满足感,以此预防留守初中生通过逞强好胜、欺负他人来获取存在感的校园欺凌行为。
3.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班主任对易于受欺凌的学生家长应进行风险性提示和专业性的指导;对有施暴苗头的学生及其家长要进行提示性谈话,必要的要进行家访;学期初、末等特殊节点要给所有家长发送关于“反欺凌”方面的资料;组织家长会,告知家长什么是欺凌行为以及当前学生欺凌事件形势的严峻性、危害性,并告知家长发生欺凌事件后如何合理解决的途径及办法,防止因欺凌事件而引起的升级连锁反应。
结束语:学生人身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有安全何谈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才是教育的目的。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班主任应重视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好排查和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并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