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佚文辑补十一篇
——兼辨李鸿章集中的误收之作

2019-04-08 02:51陈开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鸿章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一生毁誉参半,迄未定论。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叱咤风云数十载,在近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研究其人其文,对于近代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李鸿章作品屡加整理,汇为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西苑出版社曾先后刊行。特别是安徽教育出版社刊行的《李鸿章全集》,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种,凡39册,可谓卷帙浩繁。然尚有遗漏,学界对此时有补苴①。笔者新见其序跋十一篇,兹加整理,并略作考释。

校刻周易程传跋

朱子《本义》继程子《易传》而作,其有经训已详于传者,不复阐发。《象》上传《履》、《象》下传《夬》、《文言传》“直内方外”,皆言《程传》备矣,彖上传复言程子,论之详矣,示学者以不可不读《程传》也。顾《传》《义》合刊之本,世既病其支离,今思各自为书,以还二子之旧。《本义》已从宝应刘氏本详加订正,付之剞劂。《程传》久无专刻,惟董氏《会通》所列,依王辅嗣本上下经作六卷,谓是原书旧第,尚可依据。《系辞》以下,《传》无全文,从前刻本,如杨氏一鹗则杂取程朱语录、文集,以为《后传》;张氏道绪则补以来《注》,均属附会。今依浦城祝氏,止存《系辞》上传十余条,而照精义分作二卷,通上下精,共为八卷。《易》序,坊刻误加之《本义》,今从《会通》,与《易传序》暨上下篇义,同列卷首。程子之书亦视他刻为审矣。二子之于义也,言卜筮则不淆于术数,言义理则不涉于元虚,学者潜心而有得焉,其于四圣人之道庶乎,其弗畔矣夫。同治五年孟夏合肥李鸿章谨识于金陵节署。

按:清同治五年(1866年)金陵书局刻《十三经读本》,程颐《周易程传》系其中一种,卷首载此跋[1]。

枪炮操法图说序

曩予奉命抚吴,视师沪上,始令各营习用西洋枪炮。洎后开局制造,凡属洋军火所需,次第粗有成规,而洋操图说尚阙焉未备,不可无刊本以示之准也。乃商之于丁雨生中丞,精求翻译,分门绘图列说,厘为四册。中丞既为凡例以絮其要,而以弁首之言相属。今年春,复自粤东走函津门,谓予于此事经营创习,久而克成,其甘苦得于行间,躬亲阅历者多,言之庶足以厉将士而坚信从也。予甚愧乎其意,然中丞之用心则可谓勤矣。自今以往,营中不难人置一编,按图而索,口号不烦翻各国之语,教练不待延远方之人,分合动静则朱白识其标,进退转折则点线限其界,即至一移足、一举枪,无不有步法、手法以程其式。盖用兵之道,患乎分数不明,千万人即千万其心也,故先设为一定之格,将使怯者仰而企,勇者俯而就,进则俱进,止则俱止,莫敢独为先后,一言以赅其法,曰齐而已矣,亦一言以尽其功,曰熟而已矣。而尤切要者,在于操练之时真若临阵然,真若四面受敌然。斯时也,万众生死之机系乎一军,一军胜负之机系乎一排一队,凡所为离之、合之,左之、右之,倏忽而迁变者,无非视敌人之来而为此以应之也。不然,则操练悉属具文,而临敌罔知攸措,不几如戚南塘之诃责军士平日学习拳棒家花法、全不济事者耶?而岂予与中丞译刊此书之意哉?同治十年七月合肥李鸿章。

按:文载丁日昌《枪炮操法图说》卷首[2]111-112,作于同治十年(1871年)。序中提及“今年春,复自粤东走函津门”,但赵春晨编《丁日昌集》,未见此函,有待寻访。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序

《禹贡》州域以山川相经纬,虽经迁变,终古可识别也。史志郡县,不复能附丽于山川,又代有沿革离合分剖,名实乖盭,益纷纭而不可理。昔在孟坚有丹阳、楚都之误,《山经》《水注》沿庐江、彭泽西之讹。京兆南陵,师古以为宁国九江,当涂章华谓在姑孰。凡兹迷谬,难可缕陈。此皆学贯垓埏、胸罗括地,尚复尔尔,况其下焉者乎。夫舆地之学,为读史第一要义,治化兴替利病之由,形执重轻兵家胜负之迹,胥于是观之。顾史册杂陈,迷离隐见,在在钩稽,不胜眩瞀。武进李申耆大令,邃于史学,尤究心舆地沿革。爰取正史之有地志者凡十有四部,析其郡县之名,以韵隶之,条其同异,一释以昭代舆地所在,萃及门之英,阅十余年而后成,可谓任其劳者矣。每阅乙部,于郡县疑名,辄用检视,应手可得,觉向者肝胆楚越,忽如庐医之遇长桑,饮以上池水,尽见症结。大令所以嘉惠来学者,可谓笃矣。其书旧用活字排印,怀宁邓少白氏始为锓版,皆流布未广。爰校雠一通,重付剞劂,冀永其传。凡有志于经济实用,通达古今者,不可不家置一编也。唯其书以史志为主,《史记》八书无地舆,故所载古国邑、秦郡县皆不录,而断自汉始。三国及梁、陈、北齐、周诸史无志,故梓潼、朱提置于蜀;武昌、建业创于吴,而统称晋郡。江阴、昆山,梁县也;成安、固始,北齐县;熊耳、灵泉,周县也,而统称隋县。数代之规,二志为总汇,而《晋志》特为疏略。如南广为蜀郡沿于宋、齐,志独无之。雍州之始平,广平之临水,皆不言魏立。其三国增置,晋革其名,若云阳、营阳、吴昌、广魏之属,益无所征矣。又其甚者,晋代之制,如齐国有般阳,汶山之兴乐,本名白马,见太康三年地记。晋熙之怀宁、新冶,豫章之豫宁,见沈约《宋志》。陇西之兰池,见王隐《晋书·地道记》。而志皆无征。且一书之中,传及其地志,乃佚其名。如《陶侃传》为枞阳令,志无枞阳县,侃为荆州,领西阳等郡,陈颧、庾亮、庾翼诸传皆云西阳太守,而志无有。又况散见于他书为《晋志》所无者,如汉沙羡(音怡)县地,晋置沌阳县、渫阳县,晋太康中置越粪灵关道县,晋改护龙,见《水经注》。阴平有平武,梓潼之涪城,侨置西充国益昌,二县见《元和郡县志》。不胜屈指,颇有出于毕秋帆《尚书新补正》之外者。其在他史遗佚,亦往往而有。如《汉志》庐江郡自注:“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水经》《禹贡》“山水泽地”,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水经·沔水》篇“又东过牛渚县南”注:“牛渚在姑孰、乌江两县界中。”而汉、晋、宋、齐诸志无金兰及牛渚、姑孰县名。又金女、大文,桃班、阳口、历口之类,皆不见于诸志。元巴延潜兵入汉,屠沙洋,陷新郢,《宋志》乃无沙洋、新郢也。抑是编所谓皆得其实地者,亦不能无疑焉。据《水经注》,汉西陵在黄石矾,今黄州府东南百里也,《今释》云“在黄州西北”。汉南安当即今四川乐山县治,《今释》云“在夹江县西北二十”。安乐水源北迳安乐县界,又迳符县下北入江,《今释》“符及安乐,俱云在泸州”。合江县西六,《旧唐书》“石首”,旧治在石首山下,显庆初移治阳岐山下。据郦氏,石首山乃调弦口东南之东山,邑志云县旧址在调弦口,往东山路是也,今自晋及明,统释云今石首县治。凡若此类,每欲援引补正,别为一编,附诸简末。军兴以来,倥偬鲜暇,聊为举例于此,用俟同志搜罗补缀,以集厥成,又不特大令所云历史地名及古地名有厚望于庚续也已。江阴六氏旧有《历代沿革图》,盖编是书时所作,而未及合刊者。兵燹后,益少传本。因属友人物色得之,客又有以《纪元编》请者,亦大令所排纂,皆读史者之绀珠也。遂汇刻之云尔。同治十年辛未十月,合肥李鸿章。

按:文载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卷首[3]1-3,作于同治十年(1871年)。序中对该书之成就多有指陈,同书对书中的不足、错讹也加以辨析,并发愿“欲援引补正,别为一编,附诸简末”。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1929年4月29日曾记此书,附录于此,以便合参。

阅李氏五种,《历代地理韵编》一种最精深,李鸿章序,举其伪误数处。李氏街欲为历代史地名长编,凡史中地名,见于因事而非郡县者,悉编出之,亦以韵类之藉,可并入上古禹贡三代、春秋、战国诸地名。若成此,则地名皆有归宿,读史者无遗惦矣。李氏为之而未竟,不知后人有继其志者否?予读中国之山名水名,亦可仿李氏地名之书为之,安得有十高材生,日在左右供笔砚哉。[4]92

万城堤志序

荆州知府倪君豹岑为《万城堤志》成,邮致其凡例、目录征序于余。志分卷十二,分目三十六,凡述修防之义甚晰,而其所甄采故牍、遗籍亦广博以严。江自发源西南徼外,由滇入蜀,盟曲六七千里,以与岷江合之,千数百里而出峡。其始束于群山之中,源长流铺,郁怒无所泄。既出峡,则奔腾横啮,甚则逾防稽陲、平野为壑,故湖北滨江郡县往往多水患,而荆州尤当其冲。自东晋陈遵创建金堤,迄今不废。我朝乾隆戊申之役,特出重臣,蠲巨帑,增筑石矶。厥后累岁重修,水患亦以稍弭。夫荆之病涝久矣,而堤之利民亦博矣。同治己巳,余于楚督任内,持节赴蜀,曾两过堤上,详察形势。审其要术,大氐课工欲坚,筹费欲宽,官事欲核,防护欲勤。得此数者,则灾之大者可以减,小者可以消,固人定胜天之理也。君与余相知也久,为人笃雅,劬于著述,尤究心经世之学。守荆州,政简民乐,乃以其暇纂辑是书,于二千年来设堤御水之成绩犁然毕具,务俾有志之士考镜得失,一旦躬临巨役,不至以吏为师。后之官斯土者,庶其有所折中,亦君永庇荆民之一端已。光绪二年正月中瀚,合肥李鸿章叙。

按:文载倪文蔚《万城堤志》卷首[5]1,作于光绪二年(1876年)。

惜抱轩遗书三种序

今天下言古文者必宗桐城,盖肇自望溪方氏,而集成于惜抱姚先生,予闻之湘乡曾文正公有年矣。文正私淑先生,跻诸圣哲,既详于《画像述赞》,而导启晚进尤龂龂焉举以为归,由是天下益翕然无异辞。独惜所撰辑诸书,兵兴而还,毁者大半。予开府江南首刊《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而经说诗文杂著号称十种者,予伯兄续刊于湖广节署。嗣是《老子章义》刊于扬州,尺牍刊于长沙,世所传先生书大略备矣。先生既以文韶天下,其乡里承学之士代嬗不穷,以予夙知若方存之大令、徐椒岑主政、吴挚甫刺史,皆卓然有名称。日者,挚甫语先生遗书有《庄子章义》《书录》二种,旧未盛行,而《尺牍》又有补编,予心向之不置。今椒岑乃倡议集刊,甚盛事也。桐城距吾郡二百里,往来相望,其后先辈推引类多如此,文学渊源固宜,非他邑之所可及哉。予故乐为天下言之。光绪五年己卯春正月合肥李鸿章。

按:文载姚鼐《惜抱轩遗书三种》卷首[6],作于光绪五年(1879年)。

格致启蒙序

总税务司赫君以《格致启蒙》之书十六种属儒者艾君约瑟译为汉文,既成,以书来索序。余惟古神圣兴物以前民用,曰形,曰象,曰数,曰器,曰物,皆实有其事,非虚构其理也。通天地人乃谓之儒,童子就学,教以书数,穷理精艺,实基于此。自此意微,遂以浮华无实之文字,汩没后生之性灵,乃率天下相出于无用矣。泰西之学格致为先,自昔已然,今为尤盛。学校相望,咸才辈出。上有显爵,下有世业,故能人人竞于有用,以臻于富强。此书十六种,即麻密纶大书院原本也。其理浅而显,其意曲而畅,穷源溯委,各明其所由来,无不阐之理,亦无不达之意,真启蒙善本。艾君之妙笔,赫君之盛心,并足不朽矣。赫君在华综司关榷三十年,勤能公廉,闻于中西,于华固相习也,而与余相知尤久。今岁谒假将回国,而是书适成,属为弁言,使问相继,其用意殷肫,弥为可念。余自治兵迄于建节,迭任南北洋大臣。往在江表,就制造局译刊西学书大小数十种,既来畿甸,创设各学堂延西国教习以诲良家子弟之聪颖者。涂径渐辟,风气渐开。近复有博文书院之设,而赫君之书适来。深喜其有契余意而又当其时也。孟子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如此则能使人巧矣。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平叔训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胜任,言凡民正以儆学者,此与“民斯为下”之民正同。盖谓民可不知,学者则不可不知也。若元晦所训是圣人欲民之愚矣,是老氏之旨也,非圣人之意也。同治初,同文馆教习丁君韪良成《格致入门》一书,五台徐侍郎惊为闻所未闻,使及见此,更不知若何叹赏矣。钦差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撰。

按:文载王扬宗编校《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上:文献与史料选编》[7]177-178,据艾约瑟《西学述略》光绪己亥十一年(1885年)刻本录文。

毋自欺室文集序

光绪己卯岁,门下士元和王璞臣大令摄篆天津,积劳卒官,余深惜之。越八年,其子景浮司马从公津局,始以辑刊遗集十卷请序于余。余之知璞臣也,在督师进复吴会时。及囗囗甲子南闱,璞臣适中选。余督畿辅,璞臣试为囗囗囗理。余固知璞臣为囗囗有志之士,而体用赅备,行与言字,尤非托名道学所能及也。嗟乎!时至今兹,事变日亟,已辟二千年来未有之局,环地球各国航海远来,群萃错处,一有不慎,动关大局,不得不熟筹,所以交际之道资其用而成其谋。拘方隅者泥陈迹而不思变通,趋风会者虽谙练而中无实见。欲求一二好学深思、默参斯意者,殊不易得。得一璞臣,又未竟其用,仅存此丛残之著述,为天下有心人引其端,此岂璞臣之本愿哉?然璞臣虽不难以著述自见,而其微尚所寄,时流露于书疏论辩之中,令人兴慨于言外。如《原圣》《正教》《跋杨忠愍两疏手稿》《论江慎修数学》《答刘云卿书》《三薪堂说》《垦草用西洋机器议》,其发言尤多感喟,苍凉之致,而按诸事理,适得其平。其叙述吴中贞至专一之行,闾里私租之困,亦慷慨奋笔而不能自休。其在津所措意者,深虞津河闾尾之不畅,冀开挑海口淤沙,旁筹减河分泄,兼营治海沟渠,复立涵洞、修屯田为名,用资防卫。虽当病剧,犹亟进言以为要务,盖璞臣之意于是乎深矣。余莅官治军三十余年,深知乎诚能动物,朴能制巧,人才之难得在此,璞臣之可贵者亦在此。若泛治世俗附会之迹,例以龚黄程朱推璞臣,不特璞臣不任受,亦非余所以嘉许璞臣之初心也。是为序。光绪十二年岁在丙戌六月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合肥李鸿章撰。

按:文载王炳燮《毋自欺室文集》卷首[8]1-4,次为目录,目录后附其子王屋《识语》。文章作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王炳燮(1822—1879),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字朴臣、璞臣,号絅斋,别号西山瘿人,室名暗然居、毋自欺室。1876年进士。官直隶知县[9]65。序中对其人其书颇为推崇。

另外,史梦兰《与梅小树》称:

昨在津得王炯斋明府《毋自欺室文集》一部,乃其子屋字景符者所赠。学问经济,俱非泛常可比。所论之事,对症下药,皆可见诸施行。闻其宰津有善政,至今遗爱在人。景符亦温文尔雅,不知吾兄亦识其人、见其书否?[10]343

可与李鸿章之序相互发明,足见李序所言实非过誉。

说文段注订补序

乾隆以来,为《说文》之学者,推金坛段氏,最为名家。其书主独断,有李斯尽罢不同秦文,刖黑白以定一尊之意。书成之后,攻者数起,譬之用兵,部分既广,则虚实不齐;譬之议法,主持太过,则激而思反。入室之戈,亦自召也。往见吴县冯中允《段注说文考正》,叹其持论平实,不苟异同,得古文隐略则表,明不同即识,别之旨异于钮、徐诸家之畅言排击者。泗州胡云楣观察,先本萧山人,得其乡先达王中丞《说文段注订补》,刊既成,吴县潘尚书既序之矣。复来请序,受而尽读之,有订有补,体例略同中允书,而所纠正则视钮、徐为更畅矣。其证据精确者,如据《公羊传》知例字不始于当阳,据刘向赋知佋字非造于典午,据《韩非子·解老篇》知体分十三属之定名,据《春秋繁露》知?为水音之正字,泰山之临乐是山而非县,不应执《汉志》之衍文;冯翊之洛是雍而非冀,不应创许例之曲说;知《汉书》表志侯国各异之例,则邛成非泲阴之县,可辟旧说或有改属之谬;知崇贤选注援引之疏,则元服之袗不应作袀,可释近人校议之惑。汳水义主反入,不应改至蒙为雝水之雝,为获则持邵氏《尔雅正义》之平。泗水本过临淮,不应改卞下过郡三之三为二。兼可正钱氏新斠注地理志之误。凡所抉摘,并极详审。中丞抚闽,以治李藩使狱去官。是狱主之者,实桐城汪制府乡人姚臬使,则称制府,不礼闽士。是狱起,遂有联名建祠之举。今观左海茝林之所言,皆归狱制府而于中丞有恕词,知姚言为不诬。李固嘉定钱詹事入室弟子。按是狱者,高邮王文简;阴成是狱者,金匮孙文靖。三公同州部,又皆小学家也。而中丞竟坐是累,不复出矣。书中多引同时人所着,而屡称王伯申说,其宅心和厚异于大儒戴圣毁何武者。曩在江南监刻段氏《说文注》成,将并刊《考正》,而中允力辞,故海内通人如潘尚书及南皮张制府皆未见也。中丞此书晦将百年,得云楣之力以传。云楣吏治经术,卓然有声,乡党后进有贤达人,是可贵也。光绪十四年十有二月合肥李鸿章序。

按:文载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卷首[11]163,作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

黑龙江述略序

中国山川,莫不尊于辽东,自阿尔泰山一支万折,旁薄而来,为外兴安岭、敖嫩河,其南雷勒纳带,其右西包络喀尔喀部,错出俄罗界。奔凑萦会,俯乎中原。刚气必宣,郁不遽泄。至隃望所见,至黑龙江尽海而止,盖昆仑北干,极于艮维,成始成终,势蓄未已。天地所设险,王公所慎固,华戎所界绝而绸缪也。黑龙江行省,创置于康熙二十一年,经营大定于二十八年,而重订界约于咸丰十一年。其间旗屯游牧,一切措注细大之事,官私著述赜矣备矣。独自咸丰改界以来,边事日益重,交际日益繁,桐城徐君宗亮苿岑,有感乎是,橐笔所至,奋读官中书,近据见闻所及,为《黑龙江述略》六卷。举凡疆域、建置、职官、贡赋、兵防丛事,靡不鳃理而甄录之。引古筹今,不随不激,韡矣哉!此经世实用之书也。夫树国必务本,本立则势张,天地之气,萃于迾边。阴阳摩荡,变动光明。运际所极,有开必先,则地利与人事为转移可知也。方今漠外,沙碛纵横。万部镇将如是其相望也,戍卒如是其多也,台站如是其密也。殊邻之人,近接户闼。金宝之气,溢乎绝境。蹲蹲介乎屈强之间,射景而刺蜚,抵隙而思逞。独恃万湩亿毳为当关之寄,喀伦鄂博为金城之固,蹈常狃故,涂人耳目,不知变通以尽其利,岂所以渟息时会而剂大烈于无外哉?是书于分界之得失、兵屯之缓急、矿政之实耗,以及设官初制之未善,分旗积习之难移,目击悼心,若茹大鲠。不惮反复推论,以究其利病,可谓极志士之悁愤已。古今瑰玮非常之端,往往剏于书生忧患之所得。龚氏自珍议西域行省于道光朝,而卒雄成于今日。则君之蓄,将必有试。予独伟其五十之年,身行绝塞,矻矻著书,闵人忧世之心,恻然满抱,谈笑精悍,无复当年。相从为文士之习,海内不诧君狂矣。光绪十有五年秋八月合肥李鸿章。

按:文载《民国黑龙江志稿》卷六十一艺文志[12]5171-5173,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万国药方序

《汉书·艺文志》列方技为四种,凡经方十一家,谓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辩五苦无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然恒言气感之宜,未及物理之变,故撰用本草三百六十五品,制为一百十三方,迹其撰录,非不粲然雄观,然以意进退病机,凭虚构象,非实测而得其真也。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又多世业孤学。藏真府俞,悉由考验,汤液酒醴,更极精翔。且俞跗治疾,割皮解肌,湔浣肠胃,此法久佚,而彼方于肿疡金疡折疡溃疡之祝药劀杀,尤得其传。且于草木金石之原质化质,一一格致微眇,务尽实用,非仅以炮制为尽物性,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予久伟其用心之精而立法之善矣。美人洪士提反君以所著《万国药方》一书见示问序。其为书,方药配制悉从英国本草,而于流质之用量,定质之用秤,与凡猛剂之用林士极小之数,深合刀圭铢两之义。其所分药精,金石酸盐,各类改病改血解酸补虚等数十剂,更绘列药器各图,俾阅者心目洞然,无索途摘埴之患。甚矣,其言之可征也。予尝慨中国医藏一目综,今存者几与释道二氏埒,而海外之方绝未一见著录。近时日本书禁大开,所藏医书往往流入吾土,仍是旧观。舶交海中,异籍踵至,西医之说甚盛益兴。而于深喜罗雅谷之《人身图说》,最与吾书相印证。如以脑髓筋为激发,即《素问·五藏别论》“予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灵枢·海论》“脑为髓海”之意,而俞理初反非之。他若罗络之血与《内经》合,心肝之系居右与郑注《周礼》合,皆足以广异闻。至其谓脉络血络经络之异,肝叶肺叶心窍之殊,更可补吾铜人图所未备。奇光斓然,发于舜迹禹踵未届之域,乌得以其说之畸侅而斥之哉?是书专明用药方剂,亦如葛洪《肘后》、思邈《千金》之体,以便循省。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光绪十六年九月合肥李鸿章序。

按:文载洪士提反《万国药方》[13]11-14,作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

周易本义跋

《易》宗程、朱,自宋元以来已知遵守,于是有合刻《传》《义》以便诵习者。夫程《传》经文从王辅嗣本,朱子《本义》经文从吕伯恭考定古本,二者不可得而合也。合刻者以程先朱后,割裂《本义》以次程《传》,后人日趋简便,又刊程《传》专存《本义》,仍以程子序文冠其首,今之通行本是也。其颠倒错乱盖有不可胜诘者矣。朱子原书近世既不得见,乾隆间宝应刘氏参考众说,复朱子十二卷之旧,附以吕氏《音训》,《本义》之善者也。近浦城祝氏合刻本援宋吴氏革所刊《本义》,前列九图,后附《五赞》《筮仪》,原书卷帙首尾略具,而刘刻但存《五赞》,尚非朱子完书,今据以补入刘刻。又以《音训》著之眉端,字小多误,今以附各卷之后。其有合于朱子原书与否,未可悬揣,而读《本义》者羝牾可以差少矣。至朱子既从古本,经文字句多有与通行本异者,后人不知,改窜略尽。今惟《系辞》“何以守位曰人”之“人”字,以注有明文,未经改去。其散见他书尚可考而知者,如吴刻比卦、中孚卦“有它”不作“有他”,《序卦》“必反于家”不作“其家”,“决必有遇”无“所”字,“遘遇也”不作“姤”;董氏真卿称《泰·象传》“无往不复”,《本义》作“无平不陂”;《杂卦传》“丰多故也”,《本义》无“也”字;李氏心传称《系辞》“为易者其知盗乎”,诸本多云“作易”;“以全身也”,诸本多作“存身”。惠氏定宇称《革·象传》“志未光也”,《语类》引无“志”字;《说卦传》“水火相逮”,《会通》作“不相逮”之类,今亦未敢辄改,致滋点窜经文之弊,附识于此,俾读者知其异同。若《本义》原文《彖上传》注“上者经之上篇”六字,各本脱去,《杂卦传》注“感速”“常久”,各本讹“咸速”“恒久”,其《系辞》《说卦》注“此第几章”,各本误提行作“右第几章”,《易图》下题“朱熹集录”字,《易赞》下题“朱熹系述”字,各本所无,皆从祝氏补正。《系辞上传》注引韩非曰“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参”,各本“比”误作“此”,惟胡双湖本作“比”,与《韩子》合,今据改。“合参”,今《韩子》作“合虚”,或朱子所见本不同,今仍其旧。他刻之异于通行本而义属至当者从之,义可两存则不尽改。《音训》久无专刻,今据《释文》《会通》暨祝刻校正。江南兵燹之后,藏书散尽,今经籍善本庶几学者童而习之,端其蒙养之基,亦圣功之一助云。合肥李鸿章谨跋。

按:文载《朱子全书》第1册,原题《清江南书局刊十二卷本跋》[14]175—176。《周易本义》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江南书局重刊本,则此序作于此年或此年前不久。

通过辑补李鸿章的佚文,能够丰富其文章数量,使其全集内容更加完备,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比如所辑《枪炮操法图说序》《格致启蒙序》《万国药方序》,可借以管窥李鸿章对西洋技术、医学的态度,是研究其洋务思想的第一手材料;《万城堤志序》《惜抱轩遗书三种序》《毋自欺室文集序》《说文段注订补序》《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序》,可借以知晓其交游,以及对文字学、舆地学的相关见解;《校刻周易程传跋》《周易本义跋》则为了解相关典籍的版刻提供了有效信息。

此外,李鸿章还有一些佚文,囿于见闻,尚未得寓目,兹附目于此,以备寻访。

1.《性学觕述序》。阎书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第二章介绍“《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称:“艾儒略用中文撰写的《性学觕述》一书。该书采用问答体方式撰写,由序言(包括李鸿章序、罗善智序和丁韪良自序、总论以及上下两卷组成。”[15]27而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本——50种重要文献汇编》第一册收录《性学觕述》,卷首有陈仪序、瞿式耜序、自序、朱时亨引。未见阎书昌所言诸序,俟访。

2.《牧令书辑要序》。郭东旭《燕赵法文化研究(古代版)》卷四《法学著述篇》介绍徐栋《牧令书》,引用同治八年楚北崇文书局本《牧令书辑要》李鸿章序[16]319,而《续修四库全书》第755册收录《牧令书辑要》,系江苏书局本,无李鸿章序。

3.《餐菊轩诗草序》。嶙峋著《闺海吟》,录伍淡如诗一首,称其“有《餐菊轩诗草》,诗66首,有李鸿章序”[17]184。

4.《槎溪学易序》。潘雨廷《读易提要》著录陈鼐《槎溪学易》三卷,称“书刊于同治十三年,首有李鸿章序”[18]473。

5.《公法新编序》。栾景河,张俊义主编《近代中国:思想与外交》第95页脚注③称“霍尔:《公法新编》,丁韪良、綦策整编译。上海广学会,光绪二十九年,李鸿章序”[19]95。

6.《朱鲁存遗集序》。《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朱道文《朱鲁存遗集》十卷,称“首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序”[20]409。

7.《高阳长林琼林堂陈氏族谱序》。许耀辉主编《德化县姓氏志》著录《高阳长林琼林堂陈氏族谱》,“三修: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林朝元编修并序,李鸿章序,陈锡敬志”[21]41。

8.《法汉合璧字典序》。高晓芳《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第94页脚注③称“参见[法:毕利于(Anato1e A.Billiquin)编《法汉合璧字典》,北京和巴黎1891年版,法文原名为:Dictionnaire Francais-Chinose,又名(中法文翻译名义》。前有徐用仪和李鸿章序”[22]94。

9.《兼济堂集序》。张伟仁主编《中国法制史书目》著录《兼济堂集》,称“魏裔介著,魏肇元辑。【初版】十二册,二十卷。书前有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吴伟业序及十三年(1674年)著者序,另有德宗光绪十年(1884年)李鸿章序,书后有同年戴世文跋”[23]1208。中华书局整理本《兼济堂集》无李鸿章序。

10.《江苏减赋全案序》。《剑桥中国史(晚清篇)》“参考书目”中有“《江苏减赋全案》,苏州:李鸿章序,1866年。”[24]758

11.《通商约章成案汇编序》。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附录二《引用书刊目录》有“《通商约章成案汇编》。予伯编,李鸿章序”[25]1262。

12.《乾坤正气集选抄序》。《安徽省志(人物志)》有吴焕采传,称“编《乾坤正气集选抄》92卷32册刊行于世。李鸿章作序”[26]949。

另外,在整理文集时,还需要注意文章著作权问题的甄别。特别是清代,幕宾代幕主作文或代编书籍,实乃寻常之事。比如,刘毓崧《通义堂文集》中,于题下标注“代”的文章就多达四十篇。由于代撰是题署所代之人的名字,因此在整编文集的时候,如果不明内中详情的话,可能就会收录原本不是本人创作而是他人代笔的文章。而捉刀之人自己的文集中往往也会收录这些作品,并于题中或题下注明代或代某某。李鸿章集中恰有这种情况。

《李文忠公遗集》八卷,清光绪三十年刻合肥李氏三世遗集本,《李鸿章全集》中的诗文部分乃据此本整理而成。这些文字又见于薛福成《庸庵文编》(清光绪刻《庸庵全集》本)。

可知这些文章并非李鸿章亲撰,而系代撰。此外,薛福成《庸庵文编》卷一《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代李伯相覆陈叠奉寄谕分别筹议疏》《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卷二《代李伯相答彭孝亷书》,续编卷上《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代李伯相张尙书筹议慑服邻邦先图自强疏》《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代李伯相复陈遵旨筹画密抒愚悃疏》,外编卷三《代李伯相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代李伯相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代李伯相三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均为代李鸿章而作。外编卷二《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代曾侯相丹阳束氏族谱序》,系代曾国藩作。据此,可知薛福成代笔之多。这些由薛福成捉刀的文章,明显不是李鸿章所作,《李文忠公遗集》的编者失之考索,误加编录。而今人编纂的诸本《李鸿章全集》,均沿袭其误,未加剔除。将这些文字的著作权还归薛福成,一方面可以厘清《李鸿章全集》的误收,同时也可以规避援引这些文字来进行李鸿章的相关研究,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表1 薛福成为李鸿章代撰文章列表

注释:

①敖聪,张立胜《〈李鸿章全集·信函〉补充一则》,《兰台世界》2012年第9期上,第6-7页;徐世中《〈李鸿章全集〉漏收文稿一篇及其文献价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6期,第72-73页;徐世中《李鸿章集外文考论》,《安徽史学》2015年第2期,第125-129页;李永泉《李鸿章集外文补遗》,《安徽史学》2016年第2期,第144-146页;王同策《〈李鸿章全集·信函〉补遗五通》,《同策丛稿——古籍和古籍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356-361页;徐世中《新见李鸿章集外诗文辑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7期,第90-99页;陈开林《清代名家佚文续辑——以黄宗羲、顾炎武、周亮工、张之洞、李鸿章为中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3期,第67-72页。

猜你喜欢
李鸿章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赞赏·奖掖·疏离:李鸿章、陈兰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李鸿章的崛起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李鸿章之死
李鸿章骂人
李鸿章海防思想试析